高校大学生小额网络信贷调查研究

2017-06-15 11:57陆文
求知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消费大学生

陆文

摘 要:为了深入了解小额网络信贷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文章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烟台某高校950名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象的观察,找出了小额网络信贷在大学生消费行为方面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学校、教师、金融机构四方面合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小额网络信贷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显著提高。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理念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使用“小额网络信贷”则是这些新变化中极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现阶段高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他们接触网络的平均年龄比“80后”“90后”都有所降低,再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这些新时期的大学生的消费不再仅限于生活方面和学校方面,他们在休闲、娱乐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比重越来越大。在学校里,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定期给他们的生活费,但是固定的生活费已经很难满足一些学生繁杂的消费需求,这时候,小额网络信贷成为一部分学生的选择。

二、小额网络信贷简析

1.什么是小额网络信贷

小额网络信贷是近几年从国外引入我国的。它的实质是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俗称“Person to Person”或者“P2P”),借贷双方一般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借款者可在平台上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实现自助式借款;借出者根据借款人发布的信息,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贷。小额网络信贷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服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我国弱势借贷群体的消费需求;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监管措施出现真空,使得小额网络信贷在社会上也引来了一些非议。

2.大学生选择小额网络信贷的原因

2004年9月,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由金诚信用银行和广发银行联合发行;2005 年 10 月,招商银行推出国内首张专属学生的双币信用卡。同期,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也分别发行了大学生信用卡。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固定收入,且在信用卡消费过程中缺乏理性,全国普遍发生大学生信用卡过度透支无力还贷的案例,数据显示,大学生信用卡的延滞率在 2009 年达到 1.87%。之后,国内多家银行陆续停止校园信用卡办理。

但是到了2014 年年初,随着网络信贷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有了新的模式,如借贷宝、趣分期、分期乐等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贷款方式不断涌现;甚至一些无任何资质的非法民间借贷公司也在学校张贴小广告招揽生意。而大多数针对学生的信贷业务无需复杂的手续,学生只需将身份证和学生证拍张照片,并提供学信网账号和密码,便可在很短时间内贷到款。与信用卡业务相比,大学生更青睐网络信贷业务。

三、当代高校大学生消费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笔者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对烟台某高校2016级不同班级学生发放950份调查问卷,回收927份,回收率为97.6%。

本次被调查学生中男生占47%,女生占53%;其中城镇户口占30%,农村户口占70%;被调查学生每月生活费主要集中在800~1200元,占42%;有90%的学生对分期付款等消费形式有所了解,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电子类产品的消费,如手机、平板电脑的分期付款,而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有111名学生有过分期付款购买电子类产品的行为,他们中有80人是明知不合算,但因为周围同学都有高端手机,“抹不开面子”才决定购买的;有41%的学生认为,他们不能对每个月的还款做好充足准备。

调查问卷还显示:有54%的学生不了解非法小额网络信贷的危害性;62%的学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是很注重;2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小额网络信贷不会或者不知道会存在风险;11%的学生已经使用过小额网络借贷产品;63%的学生不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内容;如果使用小额网络信贷产品,13%的学生选择购物,39%的学生选择旅行,46%的學生选择创业,2%的学生选择其他。

通过上述调查内容,可以反映出一个现象: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已经与传统消费观有了较大的出入,他们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特别是电子类产品。但是购买新兴产品却是大部分学生每月生活费无法满足的,以分期付款形式为主的小额网络信贷就成为一部分学生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创业才关注小额网络信贷的。

四、高校大学生小额网络信贷消费存在的问题

1.借款易,还款难

很多大学生选择小额网络信贷就是因为能在短时间内拿到钱;但是大学生除了每月的生活费,基本无其他经济来源,所以他们在追求个性和时尚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身的还款能力,极有可能会出现违约现象和不良记录,对自己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如果个别学生向非法小额网络信贷公司借款后无法按期还款,甚至会遭受暴力催款。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学生郑某因无法偿还借款而遭受暴力催款,最终选择跳楼自杀。

2.个人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很多小额网络信贷放款的要求仅仅是提供身份证的复印件或者学信网的账号和密码,再加上一些学生不关注个人的信息安全,这就为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2016年,湖南某大四学生黄某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贷款50余万元。被卷入此事的多名学生称,他们将个人信息提供给了网络信贷公司,将钱转给黄某后由黄某每月还款。但最终黄某欠款十几万未还,导致“帮忙”的学生面临巨大偿还压力。

3.易产生错误的人生观

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看到别的学生拥有高档生活品,往往会产生嫉妒心理,为了寻求心理平衡,他们极易做出报复性消费行为。在攀比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虚荣心,这种报复性消费往往更加不理性。不理性的消费,会使一些学生丧失自己的理想信念,转而去崇拜金钱、追求享受,导致产生“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极易使学生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错误人生观。在错误的人生观和巨额债款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学生就会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五、高校大学生小额网络信贷问题解决办法

高校大学生通过小额网络信贷来消费存在巨大风险和隐患,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政府、学校、教师、金融机构等要全方位合作,提出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1.政府方面

相关政府部门要对小额网络信贷平台加大监管力度。因为小额网络信贷具有独立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所以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体系,以弥补小额网络信贷监管方面的不足。同时也要依法取缔那些没有资质、不合法的网络借贷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2.学校方面

高校要提高警惕,认识到非法小额网络信贷平台对大学生的危害。一是要完善规章制度,对非法小额网络信贷实施预警。学校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及时发现和了解校园内存在的非法小额网络信贷的苗头,制定目标责任制,实行层层管理,落实到每一名学生,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同时,还要以电话、短信、横幅、校内网、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二是要加强监管,加大学校安保措施。因为在校大学生还没有踏入社会,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很容易被非法小额网络信贷业务工作人员利用和欺骗,所以,未经允许,禁止小额网络信贷业务工作人员进入校园发放传单或者进行业务宣传。若发现校园内存在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平台和个人,要第一时间上报相关单位依法处置。

3.教师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顺应当代大学生思潮的变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更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动态。如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讲解书本知识,而且还要结合发生过的高校非法网络信贷案例,对其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消费观,进而杜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個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教育学生不为浮华名利所累,不为低俗物欲所惑。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并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金融机构方面

马克思曾说过:“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人。”要使大学生有正确的消费观,就要丰富他们的消费知识。金融机构要做到两点。

一是要与高校合作,走入校园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金融法律、金融知识、金融风险防范方法,重视对个人信用记录的保护。提高大学生的金融素养和信用意识,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融资观念。

二是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并非所有高校大学生通过小额网络信贷都是为了购买奢侈品或贪图享受,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或者其他原因在校期间经济上确实存在困难才会贷款。并且调查问卷显示,有63%的被调查学生不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规定,这就说明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如何进行正当的借贷。所以金融机构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扶持力度,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金融助学体系,为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防止他们误入歧途。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林显忠.P2P小额网络信贷在我国的发展探讨[J].金融科技时代,2013(3):99-101.

[3]王 瑜,范伟源.大学生消费信贷现状分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59-62.

[4]龚爱娥,鲁 菁,刘小亮.90后大学生分期消费状况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6(6):55-56.

[5]张会彪,王 立,钟成春.对大学生网贷融资等非理性金融行为风险的调查分析——对195名在校生的专题调查[J].黑龙江金融,2016(6):51-52.

猜你喜欢
消费大学生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消费降级了吗?
大学生就业趋势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