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地方院校心理学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6-15 23:01王叶飞彭妤张斌
求知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学学科院校

王叶飞+彭妤+张斌

摘 要:文章经分析社会转型期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的原因,指出地方院校心理学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复合人才的内涵、特征与构建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并着重研究了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构建方法,以期为地方院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心理学;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

一、引言

當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社会转型期:社会正逐步为以知识为主体的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所取代。同时,我国的社会变革也在加剧,在更好地将当前社会打造为一个开放型和知识型社会的过程当中,人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要想在国际性与区域性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我国就必须加强人才教育与培养。

与此同时,心理学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许多地方院校开设了心理学相关专业,但是心理学专业作为高校的新办专业,存在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仍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仍需提高等。为此,高校心理学专业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将学生的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把学生培养成知识面宽、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地方院校心理学专业发展的困境与机遇

1.地方院校心理学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地方院校心理学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如下:人才培养模式仍需改革与完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科方向分散,各学科之间缺乏明显联系与科学规划等。

2.地方院校心理学专业面临的机遇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应是同等重要的,一部分学生扎实地学习基础知识,从而走上心理学研究道路;另一部分学生通过技能储备走上心理学应用实践之路。同时,单单拥有心理学专业知识也是不够的,只有拥有多学科知识,才能具备丰盈与交融的知识结构,才能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才能真正适应工作岗位,为我国的心理学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心理专业复合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复合人才一般指具备两项(或两项以上)专业知识或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人才。笔者认为,我们这里所说的复合一般是指三个主要方面的复合:一是学科内的复合,即指某一学科内相关知识的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二是学科间的复合,即指该学科与其他类别的学科等方面的复合;三是智力因素与能力因素的复合。知识的习得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复合人才通过学习和应用知识来为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从而实现对原有知识的超越,而这也是我们学习一门科目的最终目的。笔者认为,复合人才的培养应具备以下特征。

1.知识特征

心理学复合人才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应该具有深度性与交融性。除了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还需掌握相近学科的基本知识。

2.能力特征

除了知识储备,一名合格的心理学人才还必须具备合格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可帮助个体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心理学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当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心理学理论。

四、构建心理学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根据复合人才的特征,笔者认为,在构建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树立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培养心理学专业人才,应当围绕“人”这一核心理念开展教学,以育人作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发展,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真正的复合人才。

2.“基础+发展”原则

“基础+发展”原则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达成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自主选择来进行教学,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基础”标准指完成培养目标与规划,个体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只有这样,个体才能自主选择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当今教育模式一个重大的弊端就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分离,许多学生在偏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中要坚持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将心理学人才培养成既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五、心理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构建方法

(一)培养目标

拟定的心理学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目标为:具备心理学和医学基础理论,有一定的心理学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的心理学咨询技能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能在与心理学相关的一切社会实践领域(学校、机关、企业、家庭、医院、社区、军队、司法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

1.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地方院校应设置规划性与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可将心理学学科的课程分成三个部分:通识教育板块,其课程设置按照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执行;专业基础板块,内容包括教育部列出的心理学主干课程;专业方向板块,指针对个体发展方向开设的具有针对性的课程。

2.选修课制

选修课制是一种灵活广泛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强的推广性。各地方院校可将主辅修制模式、双学位制模式以及跨校、跨专业选修课制模式与心理学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尤其是前两者),以促使本科生掌握其他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思路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采用“课堂理论传授、案例分享与讨论、自我体验学习、实验室实验技能操作”一体化的培养方案。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教学管理模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满足多种需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4.高年级柔性专业设置与能力定位分流

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引导高年级本科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倾向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实现心理学专业内人才培养的分流。与此同时,地方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走特色发展道路,带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与进步。

六、结语

心理学是一门充满希望的朝阳学科,只要我们科学分析,勇于探索,转变传统、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就一定能建构具有本土特色、自身优势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心理学专业发展,培养出真正的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发达. 地方院校心理学科的创新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

[2]崔景贵, 黄 亮.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建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7): 91-96.

猜你喜欢
心理学学科院校
“没有用”的心理学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跟踪导练(二)5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