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探析

2017-06-15 22:13冯磊丁国军强景
求知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宣传途径高校

冯磊+丁国军+强景

摘 要:文章强调了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宣传教育需具备的基本及现实条件,重点从开展不同类型活动的方向入手,对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进行研究与阐述。

关键词:高校;中國梦;宣传;教育;途径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响应国家号召,促使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得以实现,山东省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从教育的角度入手,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渗透到了高校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逐渐脱离了“只注重理论素质”的束缚,在市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下,中国各大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渐增强。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以及实践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踏实肯干,能够全心全意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样才能得到企业以及社会的青睐。

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渗透到高校工作中,对大学生以思想道德素质为主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就业以及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2.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即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渗透到高校工作中,能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梦的伟大意义,使其认识到自身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责任,在强烈的民族意识的指引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定能够逐渐建立起来,对大学生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个人与民族的融合

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渗透到高校工作中,可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大学生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必须在国家建设中贡献一份力量,这是其责任,也是其应尽的义务。在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活动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以及国家意识才能够有效提高,其个人的梦想会逐渐贴近民族梦想,对个人与民族的融合极为有利。

三、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基础

高校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上实现,具体如下。

1.组织保障基础

应从组织保障的角度出发,为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提供基础。高校各级领导应认识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从组织内部入手,宣传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长远眼光看待大学生的发展,在提高组织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为相关活动提供保障,促使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

除此之外,应在考虑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变以往传统的组织结构,将各部门重新分配,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层层落实,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到中国梦的建设过程中,统筹发挥集体力量,使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2.文化宣传基础

文化宣传,同样是中国梦宣传与教育的基础之一。为确保中国梦宣传与教育过程更顺利,高校可通过强化校报校刊、建立中国梦宣传橱窗、构建新闻网等方法,将中国梦的宣传落到实处,使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变成现实,为宣传与教育活动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高校应在大量先进文化的指导下,使大学生时时刻刻沐浴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中,时时刻刻感受到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其能够再接再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3.做好监督工作

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应只喊口号,而应将其真正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使宣传教育工作的效果能够立竿见影。高校应在做好监督工作的基础上,为高校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奠定基础。高校应全面提高教学工作、思想宣传等实践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教职工能够真正将中国梦的思想融入教育工作中,使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效果得以凸显。

4.做好经验总结

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高校应做好经验总结,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宣传教育思路,制订下一步的宣传与教育规划,提高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基础上,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四、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

高校可通过开展学习型活动、观摩型活动、参与型活动以及创作型活动方法,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落到实处。

1.学习型活动

高校应在固定的时间内,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需将教职工与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开展以下工作:①教职工学习。在固定的时间内,组织教职工进行培训,内容以中国梦为主。在学习活动中,应向教职工全面介绍有关中国梦的一系列知识,提高教职工对该理念的了解与掌握程度。除此之外,还应将中国共产党当前的最新状况,以及有关中国梦建设的最新进展介绍给教职工,以实际案例为依据,使其认识到努力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思想得到升华,使其在工作与生活中,能够按照党对教育工作者所提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②学生学习。学生学习应由教师组织展开,教师在学习之后,应通过班级会议等形式,将自己学习到的思想内容传达给学生,并向学生强调努力贯彻党的思想,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还应将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使学生能够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中国梦宣传与教育效果的改善提供保证。

2.观摩型活动

可通过开展观摩型活动的方法,使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①构建新闻网。可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对有关中国梦的思想与活动进行宣传。例如,考虑到当前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热爱,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平台的方法,每天在平台中发布信息,信息内容除了当前学校的新规定,还应至少包括一条中国梦有关知识,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使校园微信平台能够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使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促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以国家、集体以及他人的利益为首,全面发挥舍己为国、舍己为人的精神,使其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这对中国梦伟大构想的实现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②参观老革命基地。可通过参观老革命基地的方法,将战争年代的画面真实地呈现在学生以及教师眼前,并通过解说的方法,帮助其感受到战争年代的辛苦与艰难,使之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过程中所遭受的苦难。采用该种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可以使教育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无需过多强迫,无需强行灌输各类思想,学生与教师便能够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

3.参与型活动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开展参与型活动,提高高校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水平:①组织深入农村活动。利用周末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为学生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最基层人民生活的途径。在活动中,学生应以居民的作息时间为准,白天随之劳动,晚上帮助其整理房间,后与居民一同休息,以锻炼学生养成艰苦耐劳的品格,使学生能够在顽强的意志力以及坚定的责任心的指引下,为中国梦的实现发挥更大作用。②开展志愿者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以自愿者的身份去照顾老人,去探望残障儿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志愿者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状态,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感与自豪感,促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能够时刻以中国梦的实现为目标,不断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出一份力。

4.创作型活动

根据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创新性社会”的构想要求,高校在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中,应充分根据“创新”这一理念,使中国梦的活力得以体现。可以通过开展征文大赛、摄影大赛、绘画大赛的方法,开展创作型活动。以征文大赛为例,高校可要求学生以中国梦为探讨对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论文,要求必须体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浮夸、虚构。应对论文进行评比,选择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在校报上发表,使学生成为中国梦宣传与教育的一分子,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提供更大的动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及实现为目标,对学生展开教育,将学生塑造成为新一代具备高度思想觉悟及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使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能够更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袁永波,宫玉娇. 新媒体时代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 学理论,2016(6):232-233.

[2]莫立华.高校学生工作视野下“中国梦”宣传教育途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学报,2013(5).

[3]刘朝霞.论运用微博在高校大学生中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对策[J].市场论坛,2015(3):83-84.

[4]叶汶坤,管凤贞.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途径探析[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9.

[5]张廷朝.高校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4(6):91-92.

[6]高 峰.高校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探析[J].学理论,2013(27):230-231.

[7]郝端勇.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J].大舞台,2013(8):249-250.

[8]姜恩来.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和途径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版),2013(6).

[9]白永生,张 瑞.把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4(3).

[10]张乾麟.中国梦宣传教育应注重“五同”[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2).

猜你喜欢
宣传途径高校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