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工作与管理的思考

2017-06-15 22:02田珍珍
求知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学生管理高等教育

田珍珍

摘 要:完全学分制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完全学分制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能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也对高校的学生工作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从推行完全学分制的必要性引入,简要分析了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工作与管理面临的几个难题,并从观念更新、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转变高校学生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高等教育;学生管理

一、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必要性

实行完全学分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适应人才培养、教育质量观和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因而是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

1.实行完全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完全学分制更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弹性化要求,它更适应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要求。

2.实行完全学分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完全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承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开设大量选修课程,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课程,以适应个人发展需要,这样有利于高校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增强社会竞争力。跨学科的学习和学生的自我管理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满足社会需要。

3.实行完全学分制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完全学分制下,一方面,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选课的过程无形之中会给任课教师施加压力,促使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增加课堂魅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种隐性竞争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也始终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促使学生在学业上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二、完全学分制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挑战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不仅为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方面带来了改变,更有深层次的管理体制变革,给传统的学生工作和管理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1.传统行政班级管理机制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行政班级是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立足点,是进行学生管理的基本组织载体。学生管理的方式通常是遵照“学校—学院(系)—班级”自上而下进行的,而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行政授课班级制,学生不再被限制在固定的班级上课,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课程、上课时间、任课教师等。在试行完全学分制的过程中要考虑这是一个过渡式转变过程,刚开始会保留行政班级,但班级作用还是会大大弱化,会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这也將带来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价值观、工作方法的转变。

2.传统灌输式组织模式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单方面灌输教育为主,借助班会等形式展开,这种强加式的教育管理忽视学生的个性和需要,脱离学生实际。在完全学分制下,每个学生所选的课程不一样,意味着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也不同,学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很难集中,因此导致传统的以班会为主的教育活动难以开展,灌输教育已失去意义。加之完全学分制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发展,使得传统的灌输教育已不合时宜,也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接受,更谈不上产生教育和管理效果。

3.传统学生管理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重视“一刀切”的大课堂教育方式,过度强调共性教育,而忽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及自我价值的发展。而完全学分制主张从学生的发展要求出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多元化的发展选择,发挥个性和特长。学生将更加注重主题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凸显其自我价值。

三、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一些建议

完全学分制的实行,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尤其是对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来说,需要与时俱进、革新观念、变更载体、创新方法,以适应完全学分制下促进学生成才成长的新要求。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育人意识

高校历来重视以生为本,完全学分制下,将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是课程与学习的主人,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最终的落脚点应在于为学生服务。学生工作管理也是,需要更新观念,重新定位,摒弃官本位思想和领导行政意识,始终坚持把为学生服务放在第一位,管理与服务相融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选择,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平台,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2.形成全员育人的环境和氛围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和管理的主要部门是以学生工作部(处)牵头的各院系学生工作小组,尽管一直强调遵循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理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职工倾向于将学生问题归咎于学生工作部门,认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仅仅是辅导员的事情,缺乏育人意识,导致育人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各个部门必须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全员育人,为完全学分制的施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单纯依靠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是无法开展学生工作的,只有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才能真正将育人理念转化为行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才能有“绩”可寻。

3.健全学生管理教育队伍建设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一支专业化、素质高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创造条件,提升专职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全学分制的施行,导致传统班级概念的弱化,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当前,各高校专职学生工作者尽管有一定的学历层次,但专业种类多,对教育管理理论和技术的掌握参差不齐。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例,当前,专职的学生工作人员(包括辅导员)大部分为研究生学历,所学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体育学、文学、社会工作等,相当一部分缺乏实际工作所需的科学理论,加之日常工作繁忙,很容易疏于学习。因此,高校应加强学生工作人员队伍培养,以适应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工作的开展。同时,在选拔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结构的调整。虽然过去选拔学生工作管理队伍人员的标准主要是政治素质好、工作热情高、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这种标准下的转职学生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优势明显,但一般明显缺乏教育学的专业背景、专业素质,理工科院校则更加明显。因此,我们应增加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专业人员比例,以实现科学管理。

完全学分制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它的实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今社会,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高等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判断高等学校本身在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的地位和优势,逐步完成由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转变,而其中的转化工作则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王锡林.中国学分制[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6.

[2] 学分制课题组.学分制与高等教育改革[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6).

猜你喜欢
完全学分制学生管理高等教育
完全学分制下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思考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