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文

2017-06-21 17:10钟能文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项脊轩归有光色调

钟能文

杂记文看起来有些“杂”,其实是形散神聚的。这里的“杂”,可看作所记的事情有些零杂。材料虽然零杂,但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一般来说,杂记文在材料选置上采用零散或零星“配置”形制,化散为整,然后聚焦,映出观点。因此,阅读古代杂记文,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辨明色调。所谓“色调”,就是杂记文所选置材料的品色。杂记文的一个重要性状就是材料的不“成套”与不严整,初读下来往往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其实,这并非杂记文取材的本然。比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看上去材料琐琐碎碎,实际上作者是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将生活琐碎事串为一个整体。这些零碎的材料共同折射出一个色调,即借“百年老屋”的幾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

2.品味细节。杂记文往往不以重大事件为取材对象,而是习惯于撷取日常生活中为人所忽略的细枝末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貌。比如前面所举的《项脊轩志》,作者自己对祖母的追忆,看上去似乎很平常,却洋溢着淳厚的人情味。“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的垂问和“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自语,以及持象牙朝笏的一段勉励,都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

3.研析风味。风味就是一个作家的文章风格。这种风格往往呈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品位。所以阅读杂记类文言文,就要注意研析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如前面所引的《项脊轩志》,质朴自然,不加藻饰。作者没有选用色彩华丽的词藻加以描绘、渲染,而只是运用简净、朴素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述,老老实实地勾画。自然中彰显着丰沛的表现力,浅显中蕴含着醇厚的感情。这就是归有光散文自然率真的艺术特色。

右面这篇《雪竹轩记》是归有光写给冯山人的一封书信。因为一直没有兑现给冯山人的雪竹轩写一篇记,所以作者感到很愧疚。于是写了这篇“记”以“搪塞”一下。归有光的散文一向注重从生活场景中搜取细小的琐事,然后从这些小事中反映他想表达的东西。冯山人喜爱雪竹,就把自己建造的轩名为“雪竹轩”。于是请求归有光替他写一篇记言。为此,他十分恳切地屡次写信给归有光,可谓情真意切。由于种种原因,归有光一直没有付诸笔墨。最后在提笔写《雪竹轩记》时,归有光没有费墨去写这些原因,而是把笔墨对准冯山人。写冯山人之诗以及其为人,通过他人对冯山人的评价,突出了冯山人的笃实。所以,归有光的这篇记言,看起来是写轩,实际上是在写人,意在表现冯山人为人恳诚的品质。把握住了这一点,那么理解这篇《雪竹轩记》的情感脉络就比较容易了。

猜你喜欢
项脊轩归有光色调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ROMANTIC PARTY
马拉喀什记忆
肆意融合
一曲读书人的励志
儒家思想观照下的《项脊轩志》阅读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