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子竞赛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

2017-06-27 06:40赵杰
求知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

赵杰

摘 要:电子竞赛是教育部提倡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在推进高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改革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电子竞赛能够检验大学生掌握的先进科技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文章探讨了电子竞赛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作用,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观念的转变、实验设施的投入、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多方面来探讨电子信息基础课程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电子竞赛;课程教学改革;信息与电子学科

电子竞赛能够促进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等工作,自教育部提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来,电子竞赛已经发展了二十余年,受到了学生与教育者的喜爱。通过电子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电子竞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课程教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一、电子竞赛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影响

1.促进高校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功能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制约着教学质量与成效,同时对学生的发展程度与方向有着很大的作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电子竞赛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大学生电子竞赛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校的教学成绩,不少高校都致力转变教学观念,尤其是在电子类课程上面,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观念。高校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调整学生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同时在信息与电子学科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将竞赛题中带来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器件经过整理、研究,并进行实践教学,不断扩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水平与质量明显提高,效果良好,这说明改革教学方法是必然的。

2.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教学内容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电子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电子竞赛的要求,高校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开始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除了对电路分析、元器件特性等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同时增加了新的应用技术、系统电路分析、实践课程,部分高校增加了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材,供学生选修学习。教师不再单纯以课本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是与学生共同搜集最新的技术、研究文献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与器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部分高校已经增加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和“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既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以往教师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在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路、元器件时,教师仅通过语言描述甚至板书来演示,学生似懂非懂,同时对这些电路、元器件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较浅层面,并不十分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兴趣较低,更不用说主动思考问题了。电子竞赛要求学生熟练、详细地掌握电路、器件的工作原理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学生,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来动态演示复杂的电路与电子器件,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学习,主动思考。近年来高校电子学科教学中普遍增加了验证性实验、演示实验等,课堂氛围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通过引进电路仿真软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更加愿意动手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促进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1.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师能力

电子竞赛使用的知识多是试验、科研和工业方面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宽泛的知识面,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掌握不牢靠,小范围了解相关专业课,那么在电子竞赛中必然不占优势,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加大对电子学科课程的投入,同时为教师水平的深化、优化提供渠道,高校可组织教师到专业领域水平较高的其他高校学习,若有条件可以外派教师出国深造,学习国际电子课程教学的先进方法,打通多渠道使教师能够接触到学科最前沿的咨询、研究等,使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能够“胸有成竹”。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与投入

传统的信息与电子学科教学无论是在实验方法还是实验内容上均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学形式死板、教学内容陈旧、设计形式单一等,即使是实践性较强的实验课程,也由于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的缺乏而无法进行,多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甚至一笔带过,学生只是看,而没有动手的机会,这些都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兴趣不高,尤其是面对实践操作等课程时,消极心理严重,因此高校要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电子设计竞赛的实验操作要求,就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接触实验课程提供条件。为了使实验课程效果最大化,在每节课之后,教师可告知学生下节课的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查询、技术方面查询等,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同时可增加简单的综合性实验内容、设计性实验等,在实验课课程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多元化,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有所收获,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3.实现教学改革

学校和教师可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加强基础知识传播的同时采取多种渠道来创造各种条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和写作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压缩、精简传统基础课程,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实验学时比例;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专业,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等课程可在学生第一学期就开始授课。修订实验大纲,除了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同时可以增加课程设计、电子线路实验课等教学,可在学生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课题难度,同时可引導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课程、方案,实验室为学生实验提供特殊器件,从而为学生实验学习提供条件。学校可专门设置电子设计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由于低年级学生未学习过单片机原理、数字电路等相关基础课程,因此学生参加电子设计选修课程的条件不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可以对单片机原理、数字电路等课程的开课时间进行调整,使低年级学生也可以参加选修课,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到电子设计过程中选项、立项、方案论证、电路设计等各个环节的知识并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改革考核方式

高校考核方式可以在单纯的闭卷、开卷考核基础上增加综合能力应用考核,即电路综合设计考试,综合考核学生选择和使用元器件、制作电路板的能力,学生通过制作电路板,能够对电子设计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相关测试仪器有更加准确的认识,通过对这些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最终实现系统的调试。教师通过学生设计的电路能够考核学生电路设计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电子竞赛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推进我国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高校要紧抓电子竞赛这一契机,加大改革力度,为社会培养更加出色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 东,王 敏.基于“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80-81.

[2]何 莉,张 里.电子实践教学与电子设计竞赛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5):275-277.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
对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课程改革探讨
基于卓越计划理念下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考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微课和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MATLAB软件在《信号与系统》课程实践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