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2017-07-24 13:59向赤霞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医西医课程改革

向赤霞

摘 要:目前在我国西医院校的教学中,中医教學效果依然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院校及师生对中医课程教学的不重视。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以从明确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目标、调整中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优化中医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善。

关键词:西医;中医;课程改革

中医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精华,其在医学领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对人类的进步发展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目前的医学院校中,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医学的一种普遍形式,更是医学在我国发展的特色之一,并逐渐被国际社会所重视。但中西医无论是在教学体系上,还是产生背景以及诊断方式上都存在着巨大差距,尤其中医理论相对于西医而言更加抽象,对部分学生来说较难。因此,对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进行改革也是改善中西医教学的策略之一。

一、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截至2020年,在我国国内初步建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并使具有全科能力的医生达到30万名。根据《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对课程设置的要求,“中医学”是构成全科医生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但从目前西医院校的实践来看,“中医学”课程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西医院校对中医课程的不重视

首先,西医院校的相关领导多出身于西医,而他们的思维以及教学管理方式也多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忽视中医课程的教学,认为中医课程只是作为一种辅助西医的手段,因此对中医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更不用说去指导中医课程教学。

其次,西医院校中的中医课程在课时设置上在逐渐降低。通常情况下中医课程在西医院校中的课时安排在40~90学时之间,而大多数西医院校中的中医课时都设置在60学时左右,并且逐渐呈现将中医课程转为选修课的趋势。

再次,中医课程开展时间相对较晚,通常都安排在学生大三之后,而此时大多数学生已经完成了西医基础以及临床课程,这时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也很难再去进行改变。

最后,西医院校很少或者几乎没有针对中医开展临床实习课程。

2.学生对中医课程不重视

目前一些西医院校学生对待中医课程不重视,其主要原因有:

首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依然受高中时期升学考试的影响,功利心的驱使让学生无法静心研究古典中医学,加之中医中的古文更是晦涩难懂,长时间会导致学生对中医课程产生一定的反感。

其次,西医院校学生对中医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中医对一些症状与疑难杂症的治愈效果,尤其是作为西医后续跟进治疗的重要程度。

再次,存在认识偏差。部分学生认为既然来到西医院校,那么就要主攻西医;中医则是可有可无的辅助,只要考试及格,拿到分数便可以。

3.中医课程教学方法陈旧

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师并没有承担起传承中医教学的使命,可以说教师在中医传承中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中,西医院校中的教师却没有尽到相应责任。

首先,教师对中医课堂教学的准备不充分,没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课程教学,更无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中医课程的因材施教,将中医课程教学不加取舍地传授给学生。

其次,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西医院校的中医课堂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少将现代教学手段作为教学补充,教师照本宣读的教学方式也导致师生之间缺少良性互动,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1.明确中医课程教学目标

21世纪的发展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医学人才不仅需要具有高、精、尖的素质,更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与中医融为一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2001年我国教育部以及卫生部共同出台了《中国医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进一步明确地规定:“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强化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所以,在笔者看来,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目标应当制订成为:弘扬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提高西医院校学生的人文气息;强化学生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以及弘扬中医的优势,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研究能力;掌握中医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在此过程中体验中医的实用价值。当然,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对教师个人能力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教师必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吸收中医知识与素养,提升中医课程教学能力。

2.调整中医课程教学内容

在中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例如,运用传统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经典中医理论,将中医文化渗透其中,突出中医优势。

首先,进一步突出中医对生命的认识。中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我国古代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向学生传输生命体的动态与多样化特点,培养学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观念构建整体医学思维,强化学生整体医学价值观。

其次,中医课堂教学要突出健康观。传统中医观念认为,人的身体健康不仅包含了没有疾病,也包含了人的精力充沛、心情舒畅等内容。而这一健康观念也一直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中医课堂教学更需要强调此点,突出中医在保健等领域中的优势,强化学生对中医的认识。

再次,中医课堂教学要突出疾病观。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的疾病与社会、自然以及情感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的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导致的人体机能失衡。教师在中医课堂教学中突出这一点能有效强化学生对生物、心理、社会的理解与领悟。

3.改善中医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在如今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普及的情况下,西医院校中医课堂教学依然以灌输式为主已经无法适应中医教学需求,在如今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首先,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中要充分尊重中医的特点,以先重点、后普及的方式,首先将中医中的“经络”等内容以课件形式呈现,课程通过结合动画等方式将抽象思维变得可视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中医课程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应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进一步节省了教学时间,也让课堂时间变得更加充裕。可结合问题运用导入法、比较法等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中医思维,为学生创建更广阔的思维发散空间,以轻松幽默的教学气氛,强化学生对中医知识的理解。

再次,要注重结合中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医是一门需要大量经验的医学,它同临床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书育人的关键在于“授之以渔”,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将临床症状与中医理论知识相结合,不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对中医知识的巩固。

参考文献:

[1]孙连庆,刘永惠.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探析及存在问题之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6(5).

[2]梁晓春,田国庆,孙华,徐惠媛,张孟仁,王道海.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12).

[3]李锦鸣,张林.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现况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5).

猜你喜欢
中医西医课程改革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