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背景下农村网络医院的发展对策研究

2017-08-21 09:06陈淼董明杰闵程刘美玲闫炎
大经贸 2017年7期
关键词:技术接受模型共享经济农村

陈淼 董明杰 闵程 刘美玲 闫炎

【摘 要】 “共享经济”正在改变传统经济模式,以优化资源配置。在医疗资源落后的情况下,“互联网+”和农村医疗事业的结合是大势所趋。而农村网络医院则是互联网和农村医疗事业有机结合的新兴产物。本文正是基于洪湖市洪湖渔场的实证调研数据,结合技术接受模型,对农村网络医院的发展现状和对策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农村 网络医院 技术接受模型

一、引言

“共享经济”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形式,正在变革传统的经济模式,开创了一种多赢的局面,不仅使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使得资源分享者、使用者、第三方平台、甚至保险机构,服务机构等获益。“共享经济”有望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推动力。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指明了未来推动“互联网+”行动的十一大重点发展领域。“互联网+”医疗是其中之一,已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医疗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医疗人员不足,素质缺乏,农村医疗市场秩序混乱等。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发展差距大,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均衡。这导致我国农村对远程医疗存在极大的需求空间。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农村网络医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网络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由宝剑、郭建(2016)认为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将成为医疗服务的创新亮点,将帮助医院找到一个改善医患关系的突破口;倪荣,楼毅(2016)通过对浙江省的“网络医院”的发展模式提出构思,认为发展建设好基础平台,合理确定准入条件,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尤为重要。田军章(2016)认为網络医院是“互联网+大众医疗”的服务平台,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远程就医,同时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现有研究在网络医院的发展模式方面有一定的突破,但针对农村网络医院发展对策的研究较少,因此,关于当前国内共享经济背景下农村网络医院发展现状和对策的深入探讨迫在眉睫。

二、研究设计

研究旨在分析农村患者对农村网络医院这种共享经济的新兴产物的接受程度,研究各类因素对其接受意愿的影响关系,因此在研究中引入技术接受模型(TAM)对各变量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

(一)模型简介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TAM,又称科技接受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戴维斯(Fred D. Davis, 1986)根据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简称TRA)在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领域发展而来。该模型认为,系统使用是由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决定的,而行为意向由用户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和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共同决定。

本研究采用的是Davis于1996年在原有模型基础上修正后的新模型,为了更加精准地描述医疗特征,在TAM模型中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基础上再纳入四个变量:(1)感知疾病威胁(Perceived Disease Threat)(2)感知风险(Perceived Risk)(3)信息质量(Information Quality)(4)初始信任(Initial Trust)。形成针对农村居民的网络医院的初始采纳意愿的TAM模型图如下:

三、数据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在本次研究选取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洪湖渔场为调研地,在洪湖浴场附近的斗湖、李家庄、朱家湾和张坊村的四个村庄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次实地调研中,我们发放了25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1份,问卷有效率为95.63%,样本具体情况见表2

在此次调研对象中,男性占比54.36%,女性占比45.64%,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年龄方面,我们的调研对象主要处于由18-40岁的年龄段的村民组成,占比47.30%,同时40-60的年龄段占比达到31.95%,60岁以上的受访者占比20.75%。大部分调研对象的职业是专职农民和打工,专职农民占比37.76%,打工占比38.17%,另外,“做生意”的受访者占比14.11%,其他职业占比9.54%。受教育情况方面,超过50%的调查对象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下水平,“本科及以上”水平的调研对象较少。其中,“小学及以下”学历受访者占比33.61%,“初中”水平占比30.71%,“高中/技校/中专”水平占比20.33%,“大专”水平占比8.71%,“本科及以上占比6.22%。家庭健康状况方面,处于“很好”水平的有126个样本,占比52.28%,处于“一般”水平有90个样本,占比37.34%,处于“比较糟糕”水平有23个样本,占样本总数的9.54%。

针对受访对象,笔者就其对农村网络医院的就诊情况及认知程度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与统计。

1.受访者就医的主要渠道

受访者中只有14.52%的比例是会选择网上就医途径,40.66%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村卫生院,26.14%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大医院”就医,18.67%的受访者选择“其他”途径就医。由此可见,目前为止,使用农村网络医院的群体比较小,目前农村网络医院还处于一种萌芽式发展的状态。

2.影响就医选择的因素

根据调研数据可知,在就医选择时,“治疗效果”是当地村民就医是最担心的问题,占样本总体的63.07%,所以农村网络医院发展需要注意在使用者的“治疗效果”的感知价值提升方面进行努力。在“选择网上就医的阻力因素”方面,较多村民认为“是否会使用网络来进行网上就医”和“网络医院的安全保障因素不健全”会影响农村网络医院的推广,分别占比40.66%和42.32%。

(二)信度与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为了保证样本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笔者使用SPSSStatistics20对量表进行分析,分别采用Cronbach's Alpha、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完成信度和效度分析。经Cronbach's Alpha检验,问卷量表整体的信度系数为0.901,且各具体变量的信度系数分别均大于或接近于0.8,说明此次问卷的数据可信度较高。

2.效度分析

(1)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即指问卷中所涉问题能都代表所要测量的主题。本文根据前人的相关研究和文献整理拟定量表项目,拟通过Bivariate双变量相关分析法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来检验问卷各题项与村民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性。由下表可知,问卷所涉题项均与村民对农村网络意愿的使用意愿显著相关,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

根据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系数高达0.889,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说明问卷数据的结构效度较好,并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选取主成分分析法以特征根大于或等于1为原则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萃取,检验萃取的因子个数以及累计的解释方差。所得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9.15%,说明各题项对变量的解释程度较高。利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分析,检验得到的各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通过各个测度项在6个公因子上的因子负荷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如表所示,可以看到23个观测变量均能很好地分布在6个潜在的公因子上,且各测量题项在各自测量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说明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可以看出在本研究开始的假设中对于变量的归类较好。

综上所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6个维度能够解释大部分的方差,因此下文将继续使用这6个维度展开进一步分析。

(三)结构方程模型计算

(四)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通过Amos22.0对测量模型进行计算,得出卡方自由度、GFI、CFI和RMSEA等常用指标。具体结果为,/df=225,GFI=0.715>0.7,CFI=0.819>0.8,RMSEA=0.091<0.01,说明此研究的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基本符合要求。具体估计值如下表所示:

2.基于TAM的结构方程模型

在完成信度、效度检测和模型拟合度分析后,本文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的结果如图所示,各观测变量与潜变量的路径系数均大于0.5,说明各观测变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经检验,研究假设均有效成立,感知疾病威胁、信息质量、感知风险、初始信任、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均和村民初始采纳网络医院的看病模式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感知风险和初始采纳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其他因子均与其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其中,感知疾病威胁和感知风险的标准化路径系数绝对值均大于0,5,是影响村民对网络医院初始采纳的最主要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并绘制结构方程图,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1.在影响村民初始采纳网络医院看病模式的各类因子中,感知疾病威胁和感知风险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大于0.5,是影响村民对网络医院初始采纳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感知易用性和信息质量,出事信任和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程度较低。说明村民对于自身身体状况的评估以及网络医院可能潜在的风险对于村民选择网络医院的影响较大,另外网络医院的便利程度,更便捷的预约方式、更灵活的就诊时间,也能较大提升村民选择网络医院的意愿。

2.在感知有用性维度下的各项具体的影响因素中,服务有效性、服务满意度以及服务保障性的影响程度都比较大,但是对于整体的初始采纳意愿的影响较小。在感知易用性维度下的各项影响因素中,预约简易性、诊疗焦虑感的作用程度较大。原因就在于目前农村网络医院更多的针对的是一些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等的管控和调理,而并不涉及流感或者其他重大疾病的诊断,所以网络医院简易的预约方式、灵活的诊断时间相对于网络医院服务的有效性和保障性,对于村民的初始采纳而言具有更大的影响。

3.网络医院的初衷是通过远程医疗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从而方便患者就近就医,但是目前网络医院仍然处在一些慢性疾病的诊疗上,而没有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所以逐渐提高网络医院的可靠性和易用性是网络医院继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对策建议

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共享经济背景下农村网络医院的发展,但由于农村网络医院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涉及到宏观层面的政策完善因素、微观层面的科技进步因素以及民众意识等主客观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下,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时,本研究有针对性地分主体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层面

国家应该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态势,重视起农村网络医院的发展情况。加快制定和完善医保政策对网络医院方面的相关规定,并完善与农村网络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其发展,用权威性的政策文件消除广大患者对选择农村网络医院就诊的顾虑和其他不便。

针对农村网络医院在农村推广难这一问题出台针对性的优惠政策,通过官方权威的平台对农村网络医院进行有效宣传,有计划的加大推进力度和加快发展进度。

相关机构部门应对农村网络医院的资源进行有条理的整合和管理,使患者在选择网络医院进行就医时能对真伪性和权威性有一個基本感知,从而对网络医院就医产生充分的信任感。

在技术发展方面国家政府的作用尤其突出。国家政府应与地区政府相配合,提高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和移动支付的普及率,提高农民对网络医院的认知程度;加快完善医疗远程信息系统,提高就医时调阅病历记录效率;不断完善互联网技术,保障患者的基本信息,杜绝新型网络诈骗。

2.医疗机构层面

加强与体系内其他各医院间的联系,打造利益共同体,形成全面互联状态,使患者就医时医生可以通过区域远程健康信息管理中心全面了解患者,以優化医疗资源,减轻患者负担。

建立本机构内部长期有效的管理体系,对农村网络医院医生引入相关奖励和竞争机制,激发医生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农村网络医院发展的初期,对于为患者诊断的医生素质应提高标准,为首批尝试网络医院就医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在就医过程结束后强化宣传,达到增强信任、扩大宣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容.建立区域性城乡统筹网络医院的可行性及对策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10):1586-1589.

[2] 杨国斌《网上医院系统整体框架的构想》期刊论文中国医疗设备2012(06)

[3] Marshall WR,Norma KR,Camille K.The U.S.《Health System Origin and f unctions》[M].5th edition USA Del- mar Thomson Learning 22.18—19.

[4] Brennan S.《Digital images and the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 in the 21st century》[J].J Audiov Media Med 2326,1D.1—3.

[5] 张梅奎.《走学科建设之路打造国家级远程医学服务平台》[J].中国数字医学,2012,7(9):10-12.

[6] 赵杰,蔡艳岭,孙东旭.《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0):739-740.

[7] 李延华《创新服务模式构建网络医院的尝试》期刊论文现代医院2012(5).

[8] 王容《城乡统筹网络医院建设模式在医疗资源整合中的实践研究》期刊论文重庆医学2013(27)

[9] 杨明顺,左秀然,杨国良.基于医疗联合体的网络医院平台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16,(10):21-23.

[10] 由宝剑,郭建.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医院建设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04):76-78.

[11] 倪荣,楼毅,居斌,朱晨曦,沈玉强.浙江省“网络医院”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构想[J].中国医院,2016,(02):47-4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作品,项目名称:共享经济背景下农村网络医院的发展对策研究——基于湖北省洪湖市洪湖渔场农村调研,项目编号:XDC2016081。

猜你喜欢
技术接受模型共享经济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基于TAM模型下外卖平台销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