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作品《月满春江》的气息运用研究

2017-09-20 04:56廖衍
艺术评鉴 2017年16期
关键词:气韵气息

廖衍

摘要:本论文从实践出发,探讨“气息”是人体运动之源,也是舞蹈作为表演艺术的重要方法。并以《月满春江》里舞蹈演员内心情感抒发的片段为表演素材,从气息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到通过呼吸方式的变化去实现人物情感的抒发以及作品的意境表达进行阐述和分析,探讨中国古典舞气息运用对表演的影响。通过实践实例、经验总结和理论阐述,进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探讨气息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作用。

关键词:气息 气力 气韵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068-02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物质,一切生命机能都在气的运动变化中完成,所以任何生命迹象都是有“气”客观存在的,人体一切运动的发生都伴随着气息的配合。呼吸可以看做是气息产生的直接来源,不同呼吸的方式会直接影响气息的呈现形式,这些气息的呈现会影响人体动作的发生,气息会带动身体的自然运动,而动的力量也是由气息影响,气息会催动身体能量的传递,力量也是由气息续发而产生的,固有“聚气发力”之说。舞蹈训练是以肌肉的力量、身体的协调力、速度的反应力、重心的控制力为基础,通过速度、力量和幅度的支撑,实现在空间的舞动能量,但是这一切都和“气”息息相关。所谓“意气力”相合,才能为动作赋予完整性,“意”生“气”,“气”发力,其中气是给予身体能力的决定性内因,所以说“气”“力”是不可以相分的。其次,气与情感之间又有着关联性,人的情感也是由气带动的,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皆有“气”的直接参与且表现出“气”的状态也是不同的。例如我们紧张的时候,气息是自然上提,直接会反映在酮体上的表现为耸肩夹肘;再比如我们愤怒生气时,常常会出现大喘气的现象,反映在身体上也自然会跟着呼吸的起伏变化而自然变化,不同的气息变化便会直接表达出人们的内心情感变化。由此可见,气息是我们人体的生命之源,也是我们身体的运动之源,更是我们情感抒发之源。

一、气息运用的原理

气息的运用通常要贯穿于整个舞蹈表演的全过程,并为舞蹈的传情达意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人有了呼吸才有生命,舞蹈有了气息才有艺术生命力和舞台表现力。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舞蹈的表演训练中,我们经常忽视对内在的“气”的认知和训练,更多强调的是“力”与“技”表层的训练,当我们在欣赏舞蹈表演时,得到最完美的享受的满足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演员内外兼备的功力,都会将“气”与“力”有机地融为一体,以“气”带“力”营造出的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见气息在舞蹈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气”对中国古典舞表演作用的研究,提高自身分析、思考、阐释和研习的能力,进而提升理性认识和理论总结的能力,以此更好地指导笔者未来的教学工作。

二、气息对动作质感的改变

中国传统古典舞是要对“气息”把控极高然后呈现在舞台上供人欣赏的舞蹈形式。它的吞吐自如,闪转跳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气息的吐纳,或轻敏灵快,或沉稳矫健,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刚柔并济,气韵无穷。

舞蹈《月满春江》是张云峰编导的作品,是典型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流派的作品,也是身韵流派作品中将气息运用完美、精湛的优秀作品之一。在《月满春江》中对于舞蹈动作质感的要求主要从舞者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动作的轻、重、缓、急和舞者对空间、时间的把控能力等方面去把握。

舞蹈表演中对于动作张与弛、急与缓、强与弱、快与慢之间的质感都是在长线条“气息”的线中表现出来的。整个舞蹈中,舞者的气息一直非常流畅,连带着动作也是一气呵成,这也帮助了整个舞台所营造的氛围、动作质感的迅速拔升。一个“提沉”、一个“盘碗”、一个“冲靠”、一个“含”和“腆”在气息先动,身体后动的意识引领下仿若浑然天成,无暇自然。如开始部分的一个翻身,加上气韵的呼吸,与形、神融为一体的“提”与“沉”,和韵律节奏上的多变,让整个舞蹈看起來收放自如。随后演员的一个踮脚的动作,此时气息上提,同时双臂展开向上延伸,让人感到舞者的轻盈和柔美。在做连续的“转”的动作时,演员则是长长地吐气,让动作看起来流畅而松弛,体现柔顺之感。在节奏稍快的部分,演员呼吸的变换与动作的起落更是配合紧密,是在长线呼吸中的拧转与顿挫,也是在小动作的变换上及时换气做到“赶”“闪”。例如一个“圆场”的动作,演员从舞台斜后方跑到前方时是自然地吐气,之后是一个向上的提气后摈住气后,接着又在藏气中慢慢进行呼吸交换的向后快速退回,呼吸变化自然。技巧的衔接中也融合了气息,显得更加灵动飘逸,与音乐中的浪潮声相结合,给人带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美好感受。

整个舞蹈动作是在动作中加入了能贯穿在形、神间的气息,有无限延伸的动态感蕴含在动作的完成中,所有的圆、游、变、幻,以顺水推舟之势一气呵成,收放自如,刚中有柔、柔中带刚,舞姿曼妙,浑然天成。与古典舞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动静结合,和“聚、放、凝、收”的运用,使得这种在舞动中因气息的变化而导致的动作质感的改变水乳交融,能使人随动作的呼吸而感到舒缓,给观众以更多地视觉冲击和意境营造。

三、气息对作品意境的营造

舞蹈《月满春江》的主题来自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作。初唐时期,浪漫主义渐入佳境,一张一合的动作使得浪漫气息在舞蹈中徐徐展开,而舞蹈动作起伏大而轻盈的要点是在对气息的处理上。妙龄女子月夜柔情似水,潮涨潮落间,是江水的气息,和着晚风,摇着少女的心,是欢喜,是陶醉,是迷恋,是迷失。悸动的少女也在这月夜里悄然放大了呼吸,让韵律荡到天上去,将情愫揉到江水里。春江潮水、月华如注,通过气息的带动,舞者动作的腾转变化变得更加具象化,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和视觉享受是无可比拟的。舞者以情感带动呼吸,控制身体的动作,将气息传导至身体的每一个末梢肢节,突出动作的张力。舞者的气息沉却不泄、提却不憋,“气沉丹田”被完美诠释。在悠长飘渺的音乐中,舒展的动作配合着流畅的长线条的气息运用,整个舞蹈如行云流水般,给人自然、清新、舒畅之感营造出淡雅、悠然、宁静高远的舞蹈风格与舞台画面。endprint

正是在舞蹈中贯穿的这口“气”,演员巧妙地运用气息,将圆场、动作的起落、摇臂涮腰、旋转后的极收滞留,都用“气息”使得整个作品顺畅完整,有着韵律的起伏。另一方面,这些有顿点的舞蹈动作在如此延绵的音乐中被牵长着,使得不会切断的气息产生了留白的艺术效果,气息的留白不仅扩大了舞台,也扩大了任何一个沉醉在舞蹈中的人的心灵边界,一个活灵活现的形象从张若虚的笔纸中蹦跃起来。舞者将气息的提沉收放与舞蹈动作完美结合,“轻”与“飘”的动作风格使作品意境空明,如同月色笼罩下浩瀚无垠的春江之水。作品的风格是缥缈而灵动的,虽然并没有激动人心的情节变化,也没有感情的一波三折,但它能将抽象的“气”外化于形,付诸于情,将诗意幻化為悠扬温婉的舞蹈,随着江水的流动,气韵成意,舞姿逐生波澜,将作品幽静,空灵的舞蹈意境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叶朗先生曾言:“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月满春江》使得文学作品的意象美从舞蹈意境上升到了中国美学审美意象上去,是从内在到外化的审美过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满春江》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美的意境,更是一种思考与感叹,人的生命短暂,但江水却无穷尽。

四、结语

中国古典舞的“气”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它是古典舞身体运动之本,是古典舞传情达意之源,是古典文化精神内在的、不易被外化的又不可缺少的细微之“核”。正是中国古典舞对“气”的这种特殊讲求,使得它区别于西方舞蹈和其他东方舞蹈,从而形成中国古典舞蹈独特的美学特征之核心——“气韵”。这一特征是中国古典舞蹈表演体系的基石,对舞蹈演员在用古典舞语汇的外在身体抒发内向情感意境的产生影响深远。中国古典舞无论是外在形体表现上,还是内在意识层面上,都贯穿着气,其间包含着极其深厚的中国古典舞“内外统一、身心并用、形神兼备”的真谛。因此气息对中国古典舞的情感表达是极其重要的,注重气息的运用会更好地诠释作品。

笔者在进行舞蹈创作、舞蹈表演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若要把握好中国舞蹈的风格和韵味,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神韵意境的境界。最为重要的就在于舞者对气息的掌握和运用,在气息的引导下完成动作的真正美感和质感,才能展示出尽善尽美的境界。只有遵循“意随气行,行随意动”“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原则,才能达到“舞动之以容”的真实情感和“气韵生动”的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袁禾.中国舞蹈意象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金浩.戏曲舞蹈知识手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李北达.中国武术理论与舞蹈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6]张国玺.传统中医大家学(五)人有三宝“精、气、神”[J].药物与人,2005,(12):39.

[7]汲艳蕊.中国民族舞蹈表演中的气息运用分析[J].音乐大观,2013,(12).

[8]许琴.浅谈舞蹈教学中的身韵训练[J].黄河之声,2013,(01):90.

[9]王政萍.呼吸在舞蹈中的作用与运用[J].艺海,2010,(07):111-112.

[10]苏洁.论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J].魅力中国,2010,(29).endprint

猜你喜欢
气韵气息
BUST IntoBloom
蕾丝气息
纯白一夏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春的气息”
中国古典舞中意蕴的表现
试论中国古代音乐的艺术精神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