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

2017-09-21 00:45申伟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

申伟

贵州省黔西县人民医院

分析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

申伟

贵州省黔西县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于本院实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40例患者,基于患者的麻醉方式选择纳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20)。研究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的方式,参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与参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对比无明显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硬膜外麻醉等方式,局部麻醉方式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中效果较好,安全有效,有助于手术治疗活动的全面展开。

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中最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在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以及术后恢复较快等优势。手术治疗中麻醉方式的选择,会影响患者手术治疗中镇静的效果与手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文章随机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于本院实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 40例患者,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于本院实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 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下述标准:(1)原发性腹股沟疝斜疝或者直疝;(2)排除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禁忌证患者。基于患者的麻醉方式选择纳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20)。患者年龄在34岁到68岁之间,组间差异对比无明显区别,具有对比研究价值(p>0.05)。详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参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硬膜外麻醉,选择T12、L1或者L1、L2 间隙实施穿刺,穿刺成功后退出穿刺针,固定好导管,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实施硬膜外麻醉[1]。

研究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的方式,2%利多卡因20ml 与30ml生理盐水混合制成0.8%利多卡因50ml 局部麻醉,内环口上方1.5cm 位置局部麻醉[2]。沿着手术切口向耻骨结节方向皮内、皮下、耻骨结节位置、切开皮肤以及髂腹股沟神经沟等注射麻醉,轻柔5min,促进患者麻醉药物的吸收。

1.2.2 手术方法

腹股沟疝手术前30min静脉注射抗生素,手术时内环口上方4cm到7cm斜向切口,术中需要保护患者的神经、髂骨下神经等,避免受到损伤[3]。术毕缝合。

1.3 评价标准

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SPSS 20.0统计学软作作为数据资料计算的方式,应用x2检验计数资料,%予以表达;应用 t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形式表达,若p<0.05则判定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对比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组别 患者(n) 手术时间(min)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研究组 20 93.75±11.14 3.17±0.81 1.07±0.34参照组 20 126.77±13.45 12.78±1.55 3.42±0.64 t - 12.13 7.39 6.07 p - <0.01 <0.01 <0.05

2.2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与参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对比无明显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开启了腹股沟疝临床治疗的全新局面,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提升,手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等均能够产生积极影响[4]。

麻醉效果是保证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完成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中,多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但是国外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多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股骨沟疝实际治疗中,因为硬膜外麻醉的相关禁忌证较多,诸如年龄因素、妊娠因素、高血压因素、凝血机制障碍因素以及穿刺皮肤感染因素等等,实际的麻醉效果不够理想[5]。

局部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能够通过麻醉药物可逆性阻滞外周神经或者末梢神经传导,使机体某个部分失去疼痛感受,操作方式简单且麻醉效果比较理想。局部麻醉的方式下,患者可保留意识,在有效镇痛的同时,避免硬膜外麻醉方式复杂的操作流程,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避免麻醉所引发的各类创伤[6]。局部麻醉的方式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均会显著减少,且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基于本次临床治疗实践研究结果能够看出,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患者,表明局部浸润麻醉的方式不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同时也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住院时间。在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方面,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与参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对比无明显区别,表明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均为安全的麻醉方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本次研究结果与陈湛科[6]等参考文献研究结果相符,表明局部浸润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应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相较于硬膜外麻醉等方式,局部麻醉方式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中效果较好,安全有效,有助于手术治疗活动的全面展开。

[1]苏伟.局部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26(14):118-120.

[2]戴佳奇,王坚,陈涛.局部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08(31):679-682.

[3]王润丽,王思媛,单东海,等.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08(16):1036-1038.

[4]贺峰,马烨.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3,07(24):1054-1055.

[5]熊森彪.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03(16):58-59.

[6]陈湛科.不同麻醉方式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4(23):145-147.

R473.5

A

1672-5018(2017)05-006-01

申伟 (1982年2月)男 贵州息烽 本科 仡佬族 现任住院医师职称 主要从事临床麻醉方面工作 。

猜你喜欢
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轻质量型网片在中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区域阻滞麻醉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