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几点思考

2017-10-21 00:04潘颖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践职业

潘颖

摘 要:职业院校思政课承担着塑造学生灵魂的任务,思政课教师下企业实践,了解企业文化、生产组织形式、工艺标准,熟悉企业相关制度、用人标准,了解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要求,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企业要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本文笔者根据自身经历,对思政课教师下企业实践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职业;下企业;实践

2016年,教育部下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对企业、教育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在教师下企业中扮演的角色都进行了明确,要求教师每五年应有不少于六个月的企业经历,公共课教师也要定期到企业考查调研。笔者根据学校相关安排,利用假期在一个模具数控企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摩调研,对模具行业的管理、工艺、用工要求等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1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几点要求

作为思政课教师,此次下企业实践主要任务是在了解企业文化、相关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基础上,对企业员工做一个访谈调查,了解目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目前员工的精神状态、是否存在就业压力、职业倦怠等问题做一个简单的了解。通过调查访谈,发现目前企业对员工比较看重个人的综合素质,如人际交往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也就是俗话说的,人灵活、聪明、悟性高。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

1.1企业倾向于技术应用型的学生

企业都是营利性单位,一切以利益为中心。对于证书和技能,企业还是更倾向于后者,喜欢有真正技能的人才。在该企业就职的一线工人,少部分是高中毕业之后的学徒工,也有一些是学徒工学得技艺之后就职于此,成为师傅,还有一部分是大学毕业生。负责人力资源的经理表示,通过近几年的招聘发现,院校应届毕业生大部分在校期间缺少专业实践训练,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因此进入工作岗位要经过较长时间磨合才能独立工作,这无形增加了企业成本,所以企业更倾向于在学校期间重视自身技能提高,参加过各类比赛的学生。

1.2企业喜欢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

笔者发现该企业招聘当中,基本都会有一条“有工作经验”,笔者觉得很奇怪,这不就堵死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通道。企业为什么不喜欢应届毕业生呢,应届毕业生相对来说,各方面要求较老员工要低很多?后经了解才知,经过多年招聘,他们发现应届毕业生普遍对自身要求不高,缺少吃苦耐劳精神,遇到问题不问、不钻研。企业一线车间的工作环境是紧张艰苦的,很多毕业生不能适应这种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思想上慢慢松懈,变得懒散。

1.3企业青睐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学生

学校的学习相对于企业工作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职业学生普遍文化成绩差,学习自觉主动性低,大学里积极参加活动,主动提高自身能力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同学是在电脑、游戏、被动听课中度过,所以经过几年大学学习,极大一部分同学变得麻木,一味的在接受,不知思考,缺少应变能力,而这正是企业所不能接受的,企业工作环境是灵活多变的,这就需员工能随机应变,自主解决一些问题。另外,企业发展需要创新,这项工作自然而然就落到员工身上,需要他們具有创新能力及主人翁精神。

2提高学院学生质量的几点思考

结合笔者了解的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以下几个方面是很重要的。

2.1加强院企合作,走“教学外置”之路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一方面就要求毕业生要有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综合运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懂得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平时的实践训练。一个学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水平的高低。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大部分专业而言,开展实践教学要投入较高的资金用于购买各类实训设备器材,而且随着技艺的发展,要花费一定人力物力维护其运转,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成本成正比,这是当前许多职业院校无力承担的。因此,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将职业院校教学的部分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放到行业企业中,实现人才、技术、设备互通有无,联合教学,将行业企业变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

2.2加强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对接

职业院校学生之所以不能很快融入企业生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认同感较低。企业文化,旨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氛围,而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精髓所在,学校在教学中要注重将两者文化相融合,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通过院园文化培育,让学生感受企业员工工作纪律要求和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认同企业文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就业思想,灌输按劳取酬,勤劳致富的务实思想,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

2.3健全制度,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学院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状况,而师资队伍的培养不仅仅在于学历的提升,关键在于执教能力的提高。对于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培养的重中之重则在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教师下企业实践是提高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捷径之一。因此,学院应顺应国家发展,积极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健全动力机制,广开门路,确保教师下企业实践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第一,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学院要制定一些人才引进政策,人才的引进,不一定要仅仅局限于高学历,要积極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引进具有丰富经验、高技能的技术人才,甚至可以在各类大赛中发现高技能人才,人才的引进不一定要仅仅局限于高学历。

第二,建立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在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积极与同类院校、企业合作,构建高水平的职业教师培训体系联盟,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对在职教师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以不断提高职业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3小结

职业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技能自我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在职教师实践培训,建立专门企业实践基地,通过实践锻炼,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弥补不足,对教师自身及职业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丽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4.

[2]龚小凤.后扩招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实践职业
有趣的职业
我爱的职业
十二星座之未来职业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