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融合性的路径措施探析

2017-11-25 11:05谢丽娟
长江丛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道德教育中华

谢丽娟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融合性的路径措施探析

谢丽娟

本文在研究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融合性基础上,试图寻找有效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以期对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 大学生 道德教育 融合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研究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融合性,引导大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研究如何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对探讨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实践意义。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增强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融合性,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一、学校教育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沉淀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形成了宝贵的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代,中华传统美德依然是社会精神领域的主流。高校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来实现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融合。

(一)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促进两者融合性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尝试和发现新的方法,更好地促进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融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融合是首要渠道之一。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二者的融合。例如,优化教学内容,可以开设传统美德专题来增强学生的兴趣;面向全校开设公选课,增加课容量,提高传统美德教育的普及率;优化教学手段,采取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使传统美德入耳入心。此外,还可以围绕中华传统美德主题开展案例式教学、开展讨论式教学,既有老师的引导,又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还要将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到其他的学科中,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中持续不断地接受到传统美德教育,这样才能让传统美德深入人心。例如,可以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这样也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两者的融合性

实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融合,不仅仅是在教学中的理论灌输,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提升道德素质。一方面,学校可以以优良的地方传统道德资源为平台,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考察、调研。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亲临其境,亲身感受,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更加真实,感染力和说服力极强。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组织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帮扶活动,如去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去幼儿园开展爱幼活动,使大学生亲身实践中华传统美德。

(三)通过校园网络平台,推动两者的融合

现代社会网络极为发达,高校同样作为文化知识的重地,网络的发展与高校密切相关。鉴于高校先进的校园网络服务渠道,可以提供有趣味性的学习传统美德的空间,这样可以实现日常课堂传统美德学习与网络传统美德学习的融合。比如可以创建微信群、QQ群,创建各个学校的关于传统美德教育的贴吧,可以利用新浪微博组织学生学习传统美德,及时回答大学生在网络上提出的各种关于传统美德学习的困惑和问题,把握主要的网络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要正面积极向上。此外,在现代社会,电视、微博、微信等等的媒体平台比比皆是,微博发起的各种热门话题,微信朋友圈中的大量转载都可以成为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载体,高校可以通过和这些平台的合作,极大提高传统美德教育的弘扬力度,推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庭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促进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成长中家庭道德教育的融合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灵活运用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家庭教育

在进行家庭传统美德教育时,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又要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讲求方式方法,来做好传统美德教育。“我们强调要做好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实质,而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家长可以借鉴传统美德故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来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2]”更为重要的是,家庭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也要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符合孩子该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循序渐进的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家庭教育更好地把传统美德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

(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须与家庭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要实现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成长中家庭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促进家庭传统美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家庭教育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随机性,比如,我们在做一件家务时,或者在与孩子的平时的谈心中等等,这些都是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机会,在这些时机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这样的教育更富有说服力,亲和力,也更易取得实效。

三、社会方面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社会层面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两者的融合性。

(一)加强媒体宣传

增强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融合性,可以借助媒体的宣传与宣扬来实现。除去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网络媒体也以迅猛之势发展起来。可以通过在电视、网络上播放或者在报纸、杂志刊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或以弘扬传统美德为题材拍摄现代微电影、微电视等,加强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这样就可以达到通过中华传统美德,加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

(二)开展传统美德社会教育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我们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别人的影响,同时也在影响着别人。要想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社会的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开展传统美德的社会教育,通过加强全社会成员的道德教育,营造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把传统美德融入到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中,而不应该是仅仅高高在上,必须付诸实践中,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化,具体落实到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中,这样才能提高其实效性。

(三)进行模范评比

一种好的规范或者行为得以保留并且发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上对这种行为是认可的。同样,针对传统美德的问题,相应的也应该建立起一种机制来鼓励好的行为,人们心中都有一把尺,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承或者约束自己。社会中,进行模范评比,选出道德模范,进行表扬,对大学生甚至是其他人也是一种标杆。大学生也会内心有明确的道德观,在行为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可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的目标。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使大学生从内心认识到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日常行为,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四)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通过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了有违传统美德的行为时,公众所持的基本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对于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无疑也是不利的。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的一方面也需要社会的监督,当他们做出了有违传统美德的行为时,社会公众能够告诉这是对的,或者这是错的,这对于大学生也会起到很好的判断作用,这对于大学生的作用远远比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他们的影响要大得多。因此,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健全社会监督机制。“中华传统美德只有内化为人的文化素养,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

[1]中共中央关于立德树人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6-7.

[2]王云.我国高校传统美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道德教育中华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助人为乐的小牛
做人美德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