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类学术文献库建设的实践探讨

2017-12-15 03:48,,,,
航海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航海学术数据库

,,,,

(大连海事大学 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6)

航海类学术文献库建设的实践探讨

高飞,苏晓宏,姜红,赵秀华,那春光

(大连海事大学 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6)

结合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学术文献库”的建设实践,从系统平台的搭建、资源内容的建设两方面介绍该库的构建方式、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建设内容及资源采集等,探讨航海类学术文献库建设中资源收集、可持续发展及利用和推广等需要注意的问题。

航海类学术文献库;系统平台;系统功能;资源采集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海量电子资源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图书馆稳步发展起来,各类数字资源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由于航海类学科专业文献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均产出较少,数据集成商因潜在用户不足而建库发行意愿不强,所以,当前具备一定规模的航海类文献数据库数量极少。航海类学术文献资源作为交通科技创新尤其是航运领域的科技创新的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大连海事大学作为交通运输部唯一一所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高等院校,作为推动交通运输科技与文化进步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航海类文献信息资源和科研成果。为了顺应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弥补航海类学术文献数字资源库的不足;改变学校航海类专业文献信息资源保存、管理、传播、使用的传统方式和手段,克服该类文献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共享的弊病,同时为了建立起航海类学术文献的永久保存机制,避免因分散的规模较小的航海类学术文献生产和保存机构的消失而造成部分航海类学术文献的灭绝性消失,学校图书馆建设了航海类学术文献库,以期通过对航海类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提高此类文献信息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提升航海类专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国外的特色数据库建设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国内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陆续展开。[1]1999年1月正式启动的CALIS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2],促进了此项工作的快速发展,各省市高校图书馆也纷纷以地区特色资源及优势学科为依托开展了特色数据库建设[3-7]。综观国内特色数据库的发展状况,航海类专业领域的特色库寥寥无几[8]。平台、内容、建设途径以及后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特色库建设过程中普遍被关注的问题。除此之外,每个特色库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即使是同一学科领域的特色库。大连海事大学的航海类学术文献库的建设,不仅充分考虑了同等级别院校特色库建设的定位,还着重考虑了与已有的广州航海学院的特色数据库(侧重点在学科特色资源、地方特色资源、学校特色资源[8])的差别,避免重复建设。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将文献库的侧重点定位在“学术文献、国际视野、永久保存、开放获取,并由此努力建成我国航海学术文献中心”。本文将围绕特色库建设中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分别进行探讨。

二、航海类学术文献库系统平台的搭建

1.建设方式

系统平台构建是航海类学术文献库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航海类学术文献库项目启动后,建设小组对平台的建设方式及平台软件的品种做了调研和比较,根据OpenDOAR的统计,截至2013年,国外利用Eprints、Fedora、Dspace三大开源软件平台建设起来的机构知识库已有上千家。我国港台地区及中科院、CALIS等相关机构的知识库建设则多使用Dspace作为基础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9]。可以说,利用开源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是目前国内外建设比较成熟的机构知识库平台多采用的建设方式[10]。然而尽管开源软件较之商业软件,在协同开发、修改扩展方面均有很强的灵活性,但其对机构的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高要求也是很多机构不得不放弃该建设方式的重要原因。综合考虑学校图书馆的人员配备情况、项目的时间限制等因素,航海类学术文献库系统平台的搭建最终选择超星公司机构知识库商业软件,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定制开发。

2.系统架构

航海类学术文献库系统平台采用基于Java6.0、Tomcat7、Mysql构建的平台技术架构,含有数据层、逻辑层和表示层三层架构(如图1)。数据层主要通过MySQL数据库存储,业务逻辑层技术上采用SpringMVC+mybatis与前台实现交互,最顶层采用Jquery、Layer、HighCharts、Ckeditor技术。其元数据设计主要依据《数字图书馆规范建设》、DC(dublincore)元数据标准进行规范著录,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选择性地采集重点学科资源。

图1 航海类学术文献库系统架构

3.系统功能

航海类学术文献库平台包括前台和后台两大功能模块,前台功能模块通过访问控制区分用户,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后台功能模块主要实现站点管理功能(如图2)。可实现的具体功能如下:

(1)文献库平台的系统配置,可实现页面配置、导航管理、检索管理和访问量统计等站点功能;

(2)资源的整合录入管理,建库人员采集数字化加工后的元数据,包括文本全文、附件、图片、视频、音频等,逐条追加或批量转换录入到文献库中,之后再进行数据的标引、分类和检查;

(3)数据分类功能,系统提供对分类的编号、分类的导入、分类数据的相互迁移等功能,还可以自定义分类体系;

(4)数据审核功能,由审核员对数据的字段信息和数字对象进行浏览、审核、标记和重新分类,对于录入和标引的不标准或不完整及分类不准确的数据,审核员可将其标记为“未通过审核”,并可对其进行修改或删除;

(5)统计功能,收集系统的总访问量、每种分类的浏览量、每种数据的使用情况等;

(6)可扩展功能,系统平台提供了OAI-DP服务与OpenURL标准接口,配置灵活,具有可扩展性。

三、航海类学术文献库资源内容的建设

1.建设内容

资源内容建设是航海类学术文献库建设的主体,也是其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中国机构知识库推进工作组2013年5月至7月针对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图书馆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现有的机构知识库中存储的数据包含了几乎所有类型的知识产出成果,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专利、研究报告、课件、视频音频、实验数据等,载体格式则涵盖文本、表格、图片、课件多媒体、网页等几乎所有格式[11]。航海类学术文献库建设小组参照现有国内机构知识库存储数据类型,根据学校图书馆可获取的文献及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建设能力,确定了航海类学术文献库目前资源内容主要为以航海技术、轮机工程和交通运输等与航海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为主的学术文献,文献类型按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四大类型进行分类,资源载体格式以支持文本、图片、表格、课件、多媒体等类型为主。

图2 航海类学术文献库系统功能模块

2.资源采集

航海类学术文献库数据资源的采集按照获取渠道按以下五种方式进行建设:

一是直接从开放获取数据库和图书馆已购买的出版物商业数据库中获取已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电子图书。建设小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参考交通汉语主题词表编制与标引规则,提取了275个航海方面主题词,同时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提取U6、F551、F552、D961.9、X55等类目提供给平台建设方,平台建设方通过元数据收割,将收割到的期刊论文、电子图书等的元数据注入库中,这部分资源以链接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

二是依托图书馆原有自建库“航运文摘库”的建设基础,继续丰富完善自有数字化特色资源。建设小组以馆藏纸本国内外航运类期刊为基础,将未被三大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收录的航海类纸质期刊文献及航运类协作组织、协会、各级海事部门自办发行的非正式出版物中的文献、国际海事组织的公约等通过筛选、数字加工、录入等过程注入库中,这部分资源可在线全文阅览或下载。

三是将馆藏航海类纸质中外文图书通过数字化加工、标引、录入到文献库中。本馆共收藏航海类纸质中、外文图书5万余册,其中英文原版图书5000余册。建设小组对纸质图书逐一抽取主题词,并做好图书的题名、责任者、出版机构、分类等信息记录,委托数据加工公司对纸质图书进行扫描,并对扫描后的图像进行标引,最后导入库中。此部分资源在文献库中可以“题名”“主题词”“分类号”“责任者”“出版机构”为检索项进行检索,同时也可以通过图书分类导航树按类目浏览,这部分资源可在线全文阅览或下载。

四是将学校学位论文库中的相关数据导入文献库中。学校图书馆自2004年采用同方知网学位论文提交系统,目前已收录本校自2001级至今的硕博论文共14 377篇,建设小组成员利用TPI系统的数据转换工具,将学位论文数据通过odbc数据源转换成sql数据库,导入并链接到ACCESS中的ODBC库,利用航海类学术文献库的批量导入工具,再进行整理,已陆续导入航海类学术文献库中。

3.建设进展

该库目前收录了1980—2013年出版发行的中外文期刊450余种,数据41 000余条,其中中文库收录的期刊90种(主要以CNKI未收录的馆藏期刊为主),数据记录27 400余条,外文库收录期刊361种,数据记录14 000余条。截至目前,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学术文献库数据达到268 194条,其中期刊250 236条,图书8603条,学位论文9324条。

四、航海类学术文献库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资源的收集问题

学术文献库的建设应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进行,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但目前航海类学术文献库的建设只是图书馆在唱独角戏,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及学院的师生参与热情不高,数据资源的收集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航海类学术文献库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使之成为学术文献库的建设者和使用者,从而保证学术文献库建设进入良性运作的轨道,是项目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可持续发展问题

航海类学术文献库建设小组目前主要由图书馆信息技术人员、负责期刊和图书管理的馆员组成。平台建成转入资源丰富阶段后,越来越感觉到有专业学科背景的专职建库人才的缺乏给工作带来的不利,人员队伍的保障是学术文献库能否持续建设的关键因素;同时项目资金的持续保障以及学校各方的政策同样是航海类学术文献库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3.利用与推广问题

航海类学术文献库建设只有得到充分利用和推广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考虑到版权等因素,航海类学术文献库一方面将访问权限控制在校内IP范围内,使用用途也仅限于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教学和科研使用;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该库的利用率,让更多的人了解该库的运作模式和优势,从而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主动提交资源的建库过程中,课题组采取了多种模式对航海类学术文献库进行宣传推广,比如在校园网内发布通知、在图书馆主页设置专栏、学科馆员深入学院宣传及进行专题培训等。从近期看,收效还不明显。下一步计划通过元数据收割等方式,将航海类学术文献库资源纳入学校图书馆的统一发现与获取系统中,以提高该库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学科馆员加强图书馆与学院教师的联系,从而提高师生对航海类学术文献库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五、结语

航海类学术文献库建设是大连海事大学在行业内发挥专业特色资源引领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图书馆保护特色、主动开展增值信息服务的重要途径。建设特色文献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学校航海类学术文献库的平台已经搭建起来,并注入了一些资源,然而项目的建设离预期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充实需要更多的师生员工广泛参与,从而多层次、多渠道地获取资源;平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获得学校在人员、经费及相关政策上的保障支持等。同时,库内文献资源的深度挖掘整合利用、针对国家战略需求开展航运领域内定制信息服务等,也是图书馆基于航海类学术文献库建设将要进一步重点研究的问题。

[1] 周小萍.辽宁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7(5):58-63.

[2] 周明华,谢春枝,洪正国,等.CALIS“十五”全国高校专题特色库建设情况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4):36-41.

[3] 张忠凤.华北5省市重点高校和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情况调研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16-18.

[4] 钟伶.香港高校古籍特色库建设及共享现状调查与启示[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3):6-10.

[5] 郭太敏,都平平,李丕仕,等.从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看特色库建设的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9(19):72-76.

[6] 王金妞.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现状与加强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17):249-250.

[7] 孙秀艳.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0(6):316-318.

[8] 朱维乔.航海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与思考——以广州航海学院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4(5):70-73.

[9] 韦成府,聂华,崔海媛.多馆协作开发的机构知识库建设——以CALIS机构知识库项目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69-73.

[10] 聂华,韦成府,崔海媛.CALIS机构知识库:建设与推广、反思与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2):46-52.

[11] 姚晓霞,聂华,顾立平,等.我国教育科研机构知识库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5):1-9.

G255.75

A

1006-8724(2017)04-0102-04

2017-07-03

2016年省级本科教改立项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项目

高飞(1975-),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图书馆信息化研究。

猜你喜欢
航海学术数据库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大航海争霸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航海博物馆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失衡滞后的航海高级人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