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探索

2017-12-19 12:20安孝婕郭少华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内化讲授英语教学

安孝婕++郭少华

【摘要】作为一种创新的、操作性强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综合了讲授式和讨论式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分别为教师课堂讲授(Presentation),学生课后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课堂讨论(Discussion)。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减轻大学英语教师的负担,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对分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自《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发以来,全国大学英语课程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显著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加强。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下,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学生处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中,不仅获得知识的途径非常丰富,而且他们具备加工信息的能力,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来创生出新的知识。传统的单纯传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迎合当今社会对人材培养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对分课堂的内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我国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缺陷而创设出来的、强调师生双方主体性发挥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有效地改善大学课堂生活中师生互动缺失、师生关系割裂的缺陷,使教与学真正成为双向互动的过程。

对分课堂实际上包含三个环节:第一堂课由教师依据教材讲授章节的主体框架和重点、难点;学生在两堂课之间自主学习与章节相关的内容,并提出相应的问题;第二堂课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给予及时辅导和总结。所以对分课堂也叫做PAD 课堂,即Presentation(讲课)-Assimilation(内化)-Discussion(讨论)。

三、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仍以传统教学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不足,形成了教师抱怨全程讲课“累”,学生闲得无所事事的怪现象。学生很难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授的内容上,逐渐感到课堂枯燥无味。课堂上教师也会组织学生讨论,但讨论的问题也是教师给定的问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引导。此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上网搜尋各种学习资料和视频,手机可以安装各种应用软件辅助学习,学生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这使得很多同学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不再那么重要,这给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讲授阶段(Presentation)。课程的讲授内容主要由教师完成。首先由教师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概述课文框架,讲解阅读技巧,同时对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及其用法加以解释,对部分长难句进行句子结构分析并讲授翻译技巧。在此阶段,教师要求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课后作业会与上课听讲有直接关联。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对主要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点拨,但并不会事无巨细地进行全盘讲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提升空间,激发其主动学习能力。

(2)内化吸收阶段(Assimilation)。在教师讲授之后的一周时间内,学生借助网络、微课、慕课等资源理解吸收教师讲解的内容,自主完成个人作业。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充当发现者的角色,教师充当评价者的角色。对分课堂强调有准备的讨论,作业是保证上课讨论质量的重要前提。讨论课上小组成员会带着作业本进行讨论,因此同学们会受其他成员的压力更加认真准备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来安排自主学习,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充分调动了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思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隔堂讨论(Discussion)。在教师讲授和学生内化吸收的基础上,学生再有备而来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答疑解惑,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此阶段,学生的角色转变为交流者和探索批判者,教师要作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以此保证讨论的环境和效果,最后教师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学习能力得以激发和提高。

四、结语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说明教师的教授活动不仅是指向学生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分课堂融合了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可以最快最便捷地获取大量精华的知识,如基本框架、重难点知识等;同时,结合了讨论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强调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仅教师的负担得以减轻,而且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演讲能力和领导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激发了持续学习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分课堂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明媚.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高教论坛,2016(8).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3]王霞.对分课堂: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

【基金项目】2016年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Y2016042)。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化讲授英语教学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