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在翻译能力模式构建上的异同

2017-12-19 12:32王茜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翻译能力文学翻译

王茜

【摘要】翻译活动分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本文探讨了两类性质不同的翻译在翻译能力模式的构建上是否存在异同,在翻译教学中是否需要差别对待。此项研究对于我国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文学翻译 非文学翻译 翻译能力

一、引言

文学翻译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发展高潮,发展长久且较为完善。直至今日,文学翻译在高校的翻译教学中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非文学翻译的比重不断增加,关于非文学翻译的研究和教学也逐渐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翻译教学中,翻译能力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关于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在翻译能力模式构建上的异同缺少细化的具体的研究。探究两者在翻译能力模式构建上的区别对翻译实践活动与翻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异同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文学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非文学作品亦是以语言为工具,可以笼统的称为文件翻译、实用型翻译或应用型翻译。非文学作品和文学作品有着根本的区别:1.非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真实,数据必须可靠,一切都具有客观的实在性;而文学作品依据生活又经过虚构,内容不全是事实而是根据需要加以创造,一切都具有客观情理性。2.非文学作品的语言贵在朴实明白;而文学作品的语言贵在文采飞动。3.非文学作品讲究逻辑严密,以客观事实、统计数字、逻辑判断和推理说话;而文学作品主要是形象思维,以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说话。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的区别使得两类作品的翻译在翻译目标、翻译策略、翻译手段和翻译评估上会有所差别。

关于文学翻译,郭沫若先生曾提出创译论,认为“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原作”。与此相比,非文学翻译则强调客观真实性,不能有任何虚构和想象成分,译者的责任大一些,出现错误可能导致生命财产的损失,如合同、法律、医药等实用性文本的翻译。此外,文学翻译的译语讲究美感,许渊冲先生曾提出“文学翻译的第一标准是求真,第二求善,第三求美。求真是低标准,求善是中标准,求美是高标准。”相对于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则要选用朴实的语言,合乎规范,简洁明了,以信息的准确性作为第一标准。

三、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翻译能力模式的异同

不论是西方的翻译能力研究或是中国的翻译能力研究都没有对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两大类翻译进行分别的能力模式构建。虽然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均属于翻译的范畴,但其性质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所需要的翻译能力存在差异。

首先,无论是文学还是非文学翻译都需要扎实的双语能力做基础,这是翻译能力的核心。但是文学翻译的再创造需求需要译者的灵感成分多一些,尤其在进行母语到外语的翻译任务时,对于译者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具有完全的双语能力,然而只有寥寥无几的译者认为自己具有这样的能力,绝大部分译者仍然是某种程度上的语言学习者。所以在文学翻译的能力模式中对于双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是更高的。而非文学翻译的内容相对来说是稳定的,朴素的,只要译者多一些勤奋,是可以胜任非文学翻译的任务的。

第二,在翻译专业知识这一成分所占的比重上,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也有差异。文学翻译主要是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的翻译。文学翻译的目标读者是广泛的,译者的主要翻译目标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此翻译活动中,译者的地位是核心的。而非文学翻译所涉及的文本类型比较多且更多是为相应的客户服务的。在翻译场域中,应用型翻译即非文学翻译市场化规模比文学翻译大得多,文学翻译呈现出远离商业元素的姿态。文学翻译的职业化特点及进程都比非文学翻译弱得多,慢的多。一些文学翻译者并没有经过专业的翻译知识培训,而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自身的双语能力和文学素养完成了翻译任务。由此,在翻译能力模式中翻译专业知识这一成分在非文学翻译中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在非文学翻译的教学中则更应该注意培养译者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由于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特性与文本类型存在巨大的差异,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有着不同的翻译目标,采取的翻译策略及翻译评价也有所不同。在翻译能力模式的构建上,以马会娟教授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式為基础,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能力模式成分上别无二致,但在双语交际能力和翻译专业知识两项成分的比重上存在差异。注意到这一差异对翻译专业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方珠.文学翻译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4.

[2]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

[3]许渊冲.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梦[J].中国外语,2014(5).

[4]Campbell S.Translation into the Second Language[M].London: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1998.

猜你喜欢
翻译能力文学翻译
浅谈文学翻译之语言美
翁显良翻译思想研究综述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PACTE翻译能力模型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翻译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翻译诗学操纵下的文学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