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2017-12-22 03:18叶子
工友 2017年12期
关键词:老头儿子

百草园

完美的破绽

文_叶子

央视有一档挺火的《鉴宝》节目,是请业界专家为百姓的收藏品来一次现场鉴定和估价。我尤其爱看揭晓谜底的那一段,就是每件藏品亮相后,专家经鉴定说明那宝物真伪的时候。

持宝人说宝贝是西周的,专家鉴定说是上周的。持宝人说下血本花两千块钱买的,专家说夜市两百有卖的。持宝人说愿把祖传藏品献给国家,专家说你还是自己留着玩吧。一分钟前神气活现的持宝人,立时灰头土脸,讪讪下不来台,真可怜见的。那几个鉴宝专家好比照妖镜,宝贝是化作人形的小妖,一照之下,当场现形。看鉴宝节目的过程,好像看现代版聊斋,实在有趣。

看别人倒霉寻自己开心是娱民的下酒菜,我也没少跟着乐呵。只是有一点我很郁闷,怎么我的眼光偏偏跟那些赝品的主人一样呢?每回看见持宝人捧上宝物来,只要那物件齐整、光鲜、合眼缘,我立马两眼放光,跟家里人赌一块钱,赌这宝贝一准儿价值连城。可是奇了怪了,我一看一个走眼,都成规律了,倒霉催的也不至于这么准啊。

打那以后,我多少落下点病根儿,看到凛然端正的东西,甚至听到义正词严的话,总感觉哪里不对,进而怀疑这绝对正确的真伪。

某天我看刘晓庆的电视访谈,访谈的中心就是要挖出她青春常驻的秘诀。主持人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虽然你老人家看起来美轮美奂,可是地球人都知道你是青春的赝品。我细瞧那年近花甲的刘美人,用征婚广告里的套话来说,依旧肤白貌美波大腰细,模样就像荒山野岭撞上的美艳狐仙,妖气逼人。面对两个小美人的发问,刘晓庆一颦一笑,一招一式,浅笑的尺度,掩口的动作,轻松绕过刁钻问题的机敏,刀劈不着,水泼不进,招招恰到好处。

那一刻,一些自以为想明白的事情,开始出现裂纹。

我恍然有些明白:奠定刘晓庆今日光鲜的,并非只有娇嫩美艳。她洞悉世事的老辣,为人处世的练达,以及紧要关头为对方补台的精明,犹如一件天衣无缝毫无破绽的精美瓷器,无一处不是时间打磨抛光的效果,这样没有瑕疵的完美,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讽刺的是,正值妙龄的主持人反而在刘晓庆面前露了怯,控制不住的语速,出现问题的慌张,抢话头抖包袱,最后干脆缴械投降,被对方的思路推着走,吐槽起娱乐圈的苦逼光景来。

如果说,花甲之年的美艳,是青春的赝品,那识别这绝对完美的唯一破绽,就是她完全没有破绽。一如那些表面光鲜的宝贝藏品,华美庄严,非常高大全,但多少有点变味。

村上春树说: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一样。这话不如这样演绎:完美的人生不存在,绝对的美同样不存在。生活不是秀场,传说中的冰雪美人也不多,多的是那些相对简单平凡如你我一般的人,满面风霜,一身破绽。

我们需要修习的是:一步一步地给自己松绑,学习对于外在于自己的东西不再有执着心。对于一切美好的东西,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奢望。对于一切无常的东西,不要有任何逃避。最后,让生命自己完成自己。

给自己留一点不知情权

文_刘振

作家索尔仁尼琴说过这样一句话:“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垃圾,我们将何去何从?我们是否需要知道那么多的东西?

全世界每年出版近七十万种期刊,六十余万种新书,登记四十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它们向你源源不断地输出层出不穷的新观点;九百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三十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时刻提醒你注意全球任一角落发生的大事件。不止有新闻、调查、数据、分析、广告通行世界,更有预言、传言、流言与谣言招摇过市……

时间长了,海量的信息并没有使我们感到充实,反而在经历了头晕眼花的辛苦阅读之后,我们心里常空落落的。过多信息的摄入充分满足了我们的“知情权”,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剥夺了我们的“不知情权”,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选择”的必要性。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变得那么忙碌。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离不开那一块小小的屏幕。带来便利操作和海量信息的手机,能不能真正让人际交流更通畅?可以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虚拟的环境里没有顾虑地直抒胸臆,却在熟悉的人面前瞻前顾后、欲言又止,不知不觉间疏远了身边的朋友。人们可能已经忘了,手机最初的功能,只是用来打电话而已。“以前玩手机,是为了把大家聚在一起;现在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一起玩手机。”

今天,不少手机用户时刻被各种即时通讯软件、社交网络软件轰炸着。在海量的信息世界里,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却不知道到底要找什么;储存的手机号码越来越多,却不知道要打给谁;大家手机互动越来越频繁,却很少有时间见面。打开几个网页,关掉,一天过去了。打开无数个网页,关掉,一辈子过去了。多少年来,我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光阴都花在互联网上,花在了许多与我的人生并无关系的奇闻轶事上。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那些发生在远在天边的大事小情,无论是一场血淋淋的自杀式袭击、绑匪的演讲,还是政治领袖的亲民秀、女明星成功或者失败的隆胸术,很多都与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干。过多的信息摄入或者过度的信息依赖只会让人生失去自由。

我们不仅要抵制无用的信息与广告对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的侵蚀,而且要时刻想着关闭电视、电脑和手机,将自己放到沙滩和阳台上,过和大自然一样自然的生活,而不是对着冰冷的屏幕,与世界抱成一团。

父亲的心愿

文_吴长海

1 父亲是个非常勤劳的父亲。儿子却是个不争气的儿子。

儿子三岁的时候,母亲一场大病撒手而去。

父亲为了儿子,没再续弦,只想一心一意把儿子拉扯大。又当爹又当娘,吃的苦,怎么也说不完。

儿子在父亲的呵护下,没有过一天苦日子。儿子聪明,可读书不用功。父亲开始对儿子很严,要求很高,总希望儿子将来有出息,儿子便有了小小的进步。可时间一长,儿子又恢复如初,开始退步了。父亲没辙了,叹了口气,由他而去。

2 儿子在十七岁那年,终于读完了初中。父亲要他读高中,可不管怎么劝,儿子就是不读,随家乡的几个哥们,去了南方打工。

辛辛苦苦打工一年,儿子两手空空回来。父亲没有埋怨儿子半句,还劝他说:“不行就别再出去了,在家中跟我侍弄好那五亩地,我包你有吃有喝的。”

儿子把眼一翻:“我在哪儿跌倒,就要在哪儿爬起来,我就不信我在南方赚不到钱!”过了年,又随哥们一块出去了。

这一年更惨,不但没赚到一分钱,还欠了一屁股债。儿子在外学会了打牌喝酒玩女人,辛辛苦苦做的几个钱,都被挥霍掉了,还欠了债。

父亲还是没有埋怨儿子半句,劝儿子:“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如今的钱也不好赚了,就在家里吧,不行到街上租个门面做点小生意。只要我有一口气,不会让你过苦日子的。只要你在我身边,我就安心了。”

这次儿子听了父亲的话,在小镇做起了小生意。

3 可儿子不是个做生意的料,一年下来,亏得血本全无。试想,一个喜欢吃喝嫖赌的人做生意,哪有不亏的理?

父亲还是没有埋怨儿子,还是好言相劝,可儿子哪听得进?劝多了,儿子心烦。儿子心烦了,就开始顶撞父亲。父亲也开始对儿子发脾气了。这样一来,父子俩的关系越来越僵。

由于长期怄气,父亲这年苍老了许多。苍老了的父亲总放心不下不争气的儿子,总是苦口婆心地劝儿子,要好好干活好好做人。

儿子心情越来越坏,不但对父亲的劝告听不进半句,还旧性难改,愈演愈烈。一旦没钱使了,就不顾一切地找父亲要,父亲稍微不从,儿子就骂,骂父亲是老猪狗,是老不死的东西。有几回还对父亲拳脚相加。

父亲彻底失望了。失望了的父亲身体每况愈下,田地里的活,有时干不动了。

几年下来,由于儿子的挥霍无度,家里的老底已被彻底掏空,当年那个被村里人评为“第一家庭”的人家,如今只剩下四壁空空。

父亲在郁郁寡欢中渐渐衰老,加之如今又重病缠身,身体是越来越不行了。

这天,父亲早上上厕所回来,不慎摔了一跤,在村人的搀扶下回到屋里,倒在床上没有起来。

儿子不知怎么回来了,对父亲说:“爸,快给我五百元,我要去翻本,我就不信,我总是输。”

父亲叹了口气,没有吱声。儿子哪里知道,家里哪还有五百元哟。可儿子认定有,非要父亲给不可,父亲流下了伤心的泪。

“别装模做样了。你要是不给我钱,我就揍死你!”儿子咬牙切齿地说,还把握紧的拳头晃了晃。

父亲颤颤地从床上爬起来,打开了抽屉。那里面还剩下全家仅有的两百元。

儿子拿了钱,也不问父亲病情一声,欢天喜地地飞跑了。

父亲一个人在家呆着,望着四壁空空的家,想想自己辛辛苦苦一生,却养了这么个不中用的儿子,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般一个劲地往下流。

那是伤心透顶的泪呵!

4 父亲的眼泪总算是流干了,流干了就不流了。父亲咬了咬牙,拿起放在屋角的农药瓶,“咕咕咕咕”,一口气喝了半瓶“杀虫双”。

等报信的人把父亲喝了农药的消息告诉儿子时,正是他赌兴浓的时候。这天儿子手气特好,桌上的钱堆得像小山。

“快,快回去,你爸不行了!”报信的人对儿子说。

儿子一惊,问明情况后,立马收了钱,向家里跑去。

“爸,你怎么了?为啥这么想不开呀!”望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儿子这次真的流泪了。

父亲没吱声。

“爸,儿子不孝,对不住你。你还有什么要交代啊,快对我说。你有什么心愿,我一定帮你实现。”

父亲微微睁开眼,摇了摇头。

“爸,你就没有任何心愿吗?哪怕只有一个,我会尽力帮你。”

“我想……”父亲的声音很微弱,但屋里很静,还是听得出来。

“说吧,爸。”

“我的心愿……你帮不上忙。”父亲说。

“什么心愿?”儿子忙问。

“我想……来世……”父亲吞吞吐吐。

“来世?来世什么?”

“来世……”父亲叹了口气,滚出一颗浑浊的老泪,“做你的儿子……”说完头一歪,双手一松,永远地去了。

“爸!”儿子突然如万箭穿心,跪了下来,嚎啕大哭。

坐公车

文_周常林

柳老头来到县城,找到在城里当局长的儿子柳二毛,对柳二毛说:“今天我进城有点事,在中午之前用你的车把我送回家。”

柳二毛面有难色:“爸,你还不知道,现在上面有规定了,公家的车不能私用,只能办公事用……”

柳老头脸一沉:“什么规定不规定,单位上你不是一把手吗,一把手说话算数。”柳二毛耐心地说:“现在连县委书记、县长都不能用公车办私事了。”柳老头说:“那就最后一次,最后一次,总该可以了吧?”儿子说:“不行,不行,不行。”看到儿子这个态度,柳老头急了说:“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你爸丢不起那人啊。”

原来,几天前,村里几个人闲聊,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柳老头坐小车回家的事。王老头说:“上面有规定了,以后不管多大的官,都不能再用公车干私事了。”在村里,柳老头和王老头有些不对头,王老头的儿子在县城里经商做买卖,他每次去县城,儿子总开着自己的车亲自接送,但跟柳老头坐的局长车相比较,气场总还是差了一些,两个老头因此一直在暗中较劲。

柳老头知道王老头这些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心里有些不悦:什么规定不规定,王老汉是在瞎说,不就是嫉妒我儿子当官么?于是柳老头大声说:“我后天就进城,中午吃饭前回来,大家有什么东西需要带的吗?”柳老头这些话,分明是说给王老头听的。

柳二毛当然不知道两个老头的这些事儿,见父亲真的生气了,赶紧说:“爸,您别着急,等我忙过了上午,我让司机开车送您回村里,还不行吗?”

柳老头瞪了儿子一眼,没有说什么,心里头却是美滋滋的,中午时分回村,是大家在大树下乘凉的时候,人多眼多,让王老头看看吧!

上午快下班时,柳二毛让司机帮柳老头拿上东西,送他上了黑色的轿车。上车后,柳老头笑着对儿子说:“好了,你去上班吧,不能耽误了公家的事。”

小车进村时,村民们正在大槐树下乘凉,王老汉也在。柳老头故意让司机鸣喇叭,他得意地放下车窗,看了一眼在人群中的王老头,得意地朝大伙招了招手。

谁也没想到,几天后,县里纪委几个人来村里调查,问这问那,问了好多村民,是不是见过柳二毛公车私用送父亲回村。有村民说,是有这么个事,柳老头还趾高气扬了一番。许多村民叹气,柳二毛这回可要栽在自己父亲手里了……

王老头这下可得意了,从柳老头家门口经过时,还故意哼着戏文曲儿:“看你还能逞能几天。”柳老头自知理亏,心里那个悔啊,悔死了。

过了几天,柳老头整天还是乐呵呵的。原来,那天送他回村的车,是儿子从租赁公司自己付钱租来的。

隔壁老王

文_其 斯

七月。

晚饭时,妻说:“对门好像搬来了新房客。”我“嗯”了一声。

妻又说:“这楼道太清静了,多个邻居也好,多点人气。”妻见我自顾吃饭没反应,便打住了。

我上班路远,下班回到家总是华灯初上。今天的晚餐有糖醋排骨,酸甜酸甜是我的最爱,坐上饭桌我迫不及待夹了一块排骨塞进嘴里。这时,妻又说开了:“下午几个搬运工往对门搬家具家电,我看到新房客了,长得又高又帅,像极了陈道明。”

妻曾说过,影视演员陈道明是她的梦中情人。她说得眉飞色舞,我嘴里的排骨没了甜味,只觉得酸酸的。看着有点姿色又还年轻的妻子,心里隐隐觉得有点那个。

九月。

上床睡觉时,刚刚躺下,妻又聊起了对门的房客:“那个‘陈道明’人不错,每次遇见都跟我先打招呼。那天上楼梯,看我提的东西多,还帮我抢过去一直送到家门口。”

“他单身吗?怎不见他家人?”

“他有妻儿,还在外地没调过来,听说也快了”。停了一会,妻子欲言又止。

“还有什么话吗?我困了。”

“他很喜欢下厨,虽然单身一人,但都自己做饭菜。中午过来跟我借酱油,说是要拌饺子馅。完了,还送来一盘他包的饺子,味道好极了。”

我的醋意又上来了:“这么快就混熟了,远亲不如近邻啊。知道他叫什么名吗?”

“不知道,只听他说姓王。”

我心里咯噔一下,脑海里想起了传说中的“隔壁老王”。

十月。

周末,正要吃晚饭时门铃响了。妻子去开门,进来的是“隔壁老王”。“隔壁老王”说他明天不在家,有一份快递无法签收,想请我们帮忙代领。

我心里不愿,便推说明天要出差。“隔壁老王”把眼光投向妻子,我赶忙又说,她也要出差。“隔壁老王”似乎看出了端倪,知趣地回去了。

妻子说:“你这人怎么能这样?”我说:“这叫严防死守。”

十二月。

这几天不见“隔壁老王”,妻说他回老家接妻儿去了,手续办好调过来啦。

又是周末。妻说想回娘家看看父母,吃过早饭我们便开车上路了。回来时出了点意外,到家已是凌晨时分。当我们满身疲惫地来到家门口时,眼前一幕让我们目瞪口呆。只见自家房门半掩着,“隔壁老王”坐在门口。见到我们,他长吁了一口气:“你们终于回来了。”

原来,“隔壁老王”一家子也是半夜才下动车。从高铁站回来,看到我家房门虚掩着,感觉不对便嚷了几下,没想突然窜出两个毛贼夺门而去。警察来勘查后,分析毛贼是刚破门而入,还没动手就被发现,只好落荒而逃。

“虽然没有被盗,但门撬坏了,怕有闪失,我们夫妻就轮流在这坐着守门。”说话间,“隔壁老王”的妻子也从他家出来了。

我一下子不知说什么好,只是拉着他们的手久久不放。

第二天,我去对门把老王一家请了过来。饭桌上,我倒上两杯酒,半是有愧半是歉意敬了老王一杯。饭桌下,两个女人相谈正欢……

猜你喜欢
老头儿子
成长才最重要(相声剧本)
打儿子
老头与丫头
养儿子,一定要“拼妈”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求婚
倔老头
比儿子给我洗脚更开心的事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