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教法课中的创新应用与思考

2018-01-08 04:54
关键词:教法幼儿教师案例

案例教学在教法课中的创新应用与思考

教育理论教研室 陈笑颜

在教法课中,创造性的案例教学包括案例建构和案例总结两个教学环节。这种案例教学做到了几点创新:教学设计上的创新模式、案例情境上的开放生成、教学方法上的多元融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导向、师生互动上的立体丰富、学生能力情感上的全面提升;同时有几点不足:教师备课复杂且量大、教师课堂驾驭能力需要提高、推广应用仍有挑战。为此教师需要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案例教学;教法课;学前教育专业;案例

一、探索由来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非常适合运用案例教学。但是许多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时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由教师控制课堂,不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能力锻炼。

教法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锻炼,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适应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教法课程在幼师院校开展得并不乐观,例如教师的示范及与学生的互动不够多,学生缺乏设计活动的积极性,模拟教学能力欠缺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真分析案例教学的内涵和意义,尝试在教法课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案例教学,希望能够提高教法课的有效教学,满足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要求以及幼师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

我们设计的案例教学包括案例建构和案例总结两个教学环节。

在案例建构环节,教师用提问、示范、总结的方法举例说明幼儿园教育活动如何设计与实施。教师出示一典型活动内容,先请学生尝试设计活动目标和活动导入,再通过模拟幼儿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观摩学习并模拟幼儿,在示范中穿插一些关键性提问或总结来让学生体会各活动环节的设计意图。在现场示范中选取适合模拟教学的环节让学生尝试练习。学生随着教师的示范和提问,时而要以学生的角色思考活动的设计,时而要以幼儿的角色模拟活动现场,时而要以幼儿教师的角色模拟活动的实施,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在案例总结环节,教师用提问、总结、练习的方法归纳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角度和活动过程的主要步骤。每个步骤都结合案例设计了大量提问,学生全程参与度较高,愿意并且能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对如何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和过程能很好地理解和归纳。师生结合共同建构的案例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行理论上的归纳,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做到举一反三。

三、对案例教学应用的反思

(一)几点创新

1.教学设计上的创新模式

我们设计的案例教学改变并突破了一般案例教学遵循的“案例呈现——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这样的流程。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喜欢阅读文本的教案,对于精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视频也不能保持长时间注意力,因此教师亲身示范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更直观并且有吸引力。整个案例教学以案例建构为主,案例总结作为升华,突出了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心[1],通过典型的案例最大化地整合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能够让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地学以致用。

2.案例情境上的开放生成

案例不是简单的描述或呈现,不是计划好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由师生共同建构的,表现出两个特点:第一,实践性。案例是师生置身于幼儿园情境的案例,教师作为示范者亲身演绎,学生时而体验幼儿角色,时而变为幼儿教师跃跃欲试。第二,生成性。案例是师生智慧火花碰撞结合生成的案例,教师的设计和示范像大树的树干,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就像树干伸出的枝叶,形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样的案例由于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教师的启发处于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

3.教学方法上的多元融合

教法课以案例教学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案例教学中贯穿了直观演示法、模拟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多思、多说、多动,使学生既能积极参与课堂得到快乐,又能有所收获,这非常符合教法课的特点。

在学法上,结合教法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发展水平,采用了讨论法、实践练习法,使学生体验并融入幼儿教师的角色,做到边学边用。

4.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导向

我们尝试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导向,使教学过程变为问题引领下的师生对话与交流。教师要精心设问,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教师抛出问题后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由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多样化的特点,教师设计的问题也是开放式的,通过问题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带着问题意识,在独立思考后回答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们分享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并评价别人的想法,这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真正提升教育实践的能力。

5.师生互动上的立体丰富

整个案例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不断地双向交互的交流过程,既有常规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又有模拟幼儿园的师幼互动。教师在幼儿教师和高校教师的角色切换中不断抛出问题,学生在幼儿和幼儿教师角色的不断转变中回应教师与同学,教师再及时地反馈。

案例教学有效增加了师生互动的量和质,营造了民主的对话氛围,建立了多样化的对话渠道[2],学生参与性更强,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学生愿意思考与表达,不断丰富案例并提升案例的价值,师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

6.学生能力、情感上的全面提升

案例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课堂效果可以看出,学生逐渐有了自主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识,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案例教学中也加入了实施和评价活动的部分。例如在请学生尝试设计活动导入和教师示范导入后引导学生对多种导入方式进行比较,明确要结合活动目标来评价导入设计的有效性。教师亲自示范整个诗歌活动的实施,对于学生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学生的模拟教学更是有效锻炼了实践能力。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观察并模仿教师所扮演的幼儿教师,直观地体验幼儿园活动现场,加强了对自身未来工作的理解。学生也参与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从幼儿教师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在模拟教学中找到自信和不足,增强了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

(二)几点不足

1.教师备课复杂且量大

教师要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从理论到实践都非常熟悉,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将选择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转变为教学案例。在选择、编写案例时,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经验和发展水平,设计提问和模拟教学的关键点,将活动案例与授课内容通过缜密的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还要亲自示范幼儿园教育活动,所以备课量无疑是非常庞杂的,这对教师能力和素养的要求较高。

2.教师课堂驾驭能力需要提高

不像幼儿教师完整连贯地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在教法课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环节加以呈现和适时提问,要播放课件,示范也不够自然娴熟,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把握不够到位。还要在案例构建中即时地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交叠扮演着高校教师和幼儿教师两种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教育机智。

3.推广应用仍有挑战

教法课教师一方面需要熟练地应用案例教学,一方面要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全面、深刻地把握,这在实践操作上需要时间和能力上的积淀。目前很多教师一方面不具备这种能力,一方面对案例教学模式不太适应[3],如果推广应用这种案例教学有很大的挑战。

四、对策

(一)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

案例教学的创新应用实现了理论灌输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转变,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或方法值得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法课中推广。适宜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保证[4],推广首先应从案例入手。案例的选择要突出教学重难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入手,再逐渐过渡到不太熟悉的其他领域的活动类型。但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编写比较复杂,由于工作量大,可以运用教师团队的力量甚至是发动幼儿园教师的力量来设计案例集。

(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在教法课整合的趋势下,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努力做一名“双师型”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熟悉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做到融会贯通,还应多观摩幼儿园现场教育活动,多观看相关活动录像,揣摩如何更“像”一名幼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更富有感染力、更生动形象地示范给学生。

[1]刘录护.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理念、案例与研究批判[J].教师教育研究,2015,(5):80.

[2]杨芳.多问题中心建构式案例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3,(1):14.

[3]李寒梅.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2.

[4]杨蓓.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9):63.

猜你喜欢
教法幼儿教师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开放在线课程教法的适应性变革:从OCW到MOOC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