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应用研究

2018-01-19 17:35徐艳王玮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徐艳+王玮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会计工作重心面临着向管理会计的转变,财务部门作为高校的核心部门,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高校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 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向“决策型、控制型”拓展,充分发挥财务工作的参谋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财务信息化;创新应用研究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软件重核算轻管理缺分析

当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内容与要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务管理的工具也有了质变化。但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功能只包括账务核算系统、决算报表系统等简单的基本模块,有的还仅为单机版,无法形成统一的会计体系、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实行财务管理体系。

2.财务数据与业务信息不能共享

当前各高校都在积极进行“智慧化校园”建设,但是财务管理系统独立于学校其他业务部门的系统之外,不能达到信息共享。在学校层面,由于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情况,信息资源不能发挥其真正地作用;个人层面,高校内部广大师生的经济活动,无论是日常报销、缴费,还是校内个人的科研、资产、教学等各种信息都不能与财务信息实现有效整合,导致师生办事流程繁杂,不能为师生提供更好地服务。

3.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结合不足

一方面高校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业务部门在上报预算时从部门利益出发,随意夸大申报数额。学校财务部门习惯于收集汇总各部门上报的各种纸质和电子版预算申请书,缺乏高效的预算编制软件,编制预算时由于缺乏真实数据的支撑,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另一方面高校的预算编制没有与高校财务核算建立有效衔接,难以发挥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刚性作用。由于预算执行力不够,专项资金支付压力较大,资金使用效率低。在核算时支出控制只能依靠纯 “人工手段”,不能真正有效地杜绝超预算、超范围支出发生。

4.财务工作者知识体系过于单一

近年来,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新《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结算制度等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都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必须规范化、科学化。一方面许多高校往往只倾向于教学科研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却忽视了财务人才队伍的建设,而另一方面高校现有财务队伍普通存在人员老化、知识体系过于单一的现象,财务工作人员缺乏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难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和方式,新信息时代的知识严重缺乏。

二、“互联网+”背景下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的举措

1.优选财务软件,实现财务工作一体化

新《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对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会计科目体系管理、财务核算管理及决算报表编制等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为做好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工作,建立统一全面的财务预算、核算、控制和监督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选择一款集成度高、功能全面的网络财务管理软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用友政务公司提供新一代高校财务管理软件,全面支撑新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内控控制规范,从教学薪酬管理到学生收费、科研项目管理、资产管理,从绩效管理到计划财务管理,以及个人的财务服务、远程网上报销,都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2.建立信息化体系,实现财务数据共享

高校传统的财务工作主要在账务核算,平日财务人员都忙于应付重复性的基础工作,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思考核心的财务管理工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通过借助于互联网网络手段,使得高校账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从事后行为转变为动态跟踪,在根本上有效地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高校财务部门应创新现有管理模式,整合重塑现有业务,建立起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财务信息化体系,打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财务数据共享。从内容来说,即对人事、教务及科研系统等进行信息数据资源整合;从流程来说,即把收费系统、费用报销、薪酬核算等纳入并完善,重组并優化财务业务流程,使得学校财务管理愈加精细化和集约化。

3.网络化预算管理,实现编制与执行有效结合

财务预算管理包括编制、执行和分析。高校应借助财务管理软件建立互联网版的“财务预算管理统”,将预算编制、执行和分析与经费使用部门相关联,将学校内所有涉及经济业务活动嵌入到该系统中,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有效衔接。在基于互联网的系统中, 财务部门只定义预算规则,并通过互联网下发预算任务。各业务部门只需要填入少量关键指标,即可自动生成预算大部分数据,这样将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预算软件可以实时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根据控制方法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避免各种人工手段的干扰,保证预算执行过程的严肃性,真正能够实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有效结合。

4.内培外引,实现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新提升

“互联网+”时代下,高素质的学习型财务人才队伍是保证信息化建设进程顺利推进的基础。首先,要注重对财务人员后续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参加互联网应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召开研讨会议、对财务人员的职称晋升、评聘予以大力支持等种形式,不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计划和持续性胜任能力;其次,在财务工作人员人数不足或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学校在引进财务人员时应将信息化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要积极引进学习能力强的财务专业人才,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总之,广大高校应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契机,加快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努力建设新时期的现代化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奕钰.新形势下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企业,2016(5).

[2]杜庆贤.“互联网+”高校财务报账改革研究[J].经济师,2016(6).

[3]石威,张曼.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互联网+”元素.管理科学[J],2016(1):95.

作者简介:

徐艳(1973~ ),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教授,会计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财务管理;

王玮(1984~ ),男,汉族,江西南昌人,学士,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信息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