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运用互联网为中职语文教学服务

2018-01-19 17:36王永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服务学习资源互联网

王永清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更灵活有效地为教學提供了服务。在中职语文教学方面,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在时间、地点、方式、资源共享上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大语文学习课堂”。

【关键词】互联网;语文;学习资源;教学服务

中职学校的生源是中考成绩较差的初中毕业生,语文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行为习惯差。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采用的是单一的以灌输为主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但是课堂却了无生趣,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学生的思维有非常严重的限制。因此,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的当前阶段,运用互联网会灵活有效地服务于中职语文教学,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保守

年轻的教师往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他们喜欢在教学中运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而大多数年长的教师(四十五岁以上)不怎么喜欢运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他们普遍认为:①学生学不学习、学得怎么样不在于用不用互联网,他们本人在上学阶段根本不知道电脑是个啥也照样上大学。②网络资源鱼龙混杂,学生没有较强的辨别力,结果会适得其反。③他们中的个别教师甚至对运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的教学行为嗤之以鼻,认为这种行为不过是花拳绣腿,表演表演罢了,充其量让学生感到新鲜。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他们不愿说出的原因那就是年长的教师往往不怎么会操作运用电脑、多媒体或教学一体机,更习惯一本书、一支粉笔的随意,而且还不愿学习,故步自封。

(二)教学模式单一

相对保守的教学观念导致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法往往使课堂枯燥,气氛沉闷,学习行为较差的学生更是不能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甚至昏昏欲睡或者说话、作小动作,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三)教学资源缺乏

在非网络化教学模式下,教师想在课堂上以更直观、更形象的手段把教学资源分享与学生时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精彩的教学方案无法施行,只能靠嘴说手写的办法解决,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

(四)教学效果有限

由于以上几点原因,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学习兴趣、没有探究欲望,他们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教学效果只能是有限的。当然,学生如果主观上主动学习,也可以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事实上是中职的学生往往自律性较差,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尤显重要了。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地点、方式上受限的特点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网上直接搜索直观地把教学资源快速地以声音、图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节省了时间,扩大了课容量。课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分享学习资源,学生学习时间、地点不在受到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室的限制,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网络化教学,学生受到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的刺激,对所学内容易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朗诵的技巧时,播放一段名家朗诵效果要比教师光用嘴巴讲强百倍,学生还可以在模仿中学习朗诵。在学习辩论的技巧时,看看“国际大专辩论会”,效果相当棒,学生同时就会喜欢上辩论。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时,观看影片,学生在那种阴沉、压抑的气氛中对祥林嫂产生深深的同情,会担心她的命运,对所学内容也就产生了兴趣。

(三)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搜索、筛选、整理网络学习资源时,自主学习能力、判断力得到提高。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展示、提交自己的作业,可以向同学、教师提问、请教,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更为频繁,沟通能力得到提高。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小组可以合作完成一个作业项目,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运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的策略

(一)课前预习,课上展示

依照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提出具体的搜索筛选学习资源的要求。在提出具体的要求时,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需求。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需求运用互联网。这种自由的学习,也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发挥。比如,在学习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时,向学生提出要求:①查找有关作者毕淑敏及其作品的介绍。②查找乱砍滥伐破坏环境及其它破坏环境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都可以。当然,学生可以自行收集更多的资料。课堂上,教师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学习资源,学生看到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破坏污染环境的图片,会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学生看到自己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会因被教师的肯定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骄傲感,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增强。

(二)课后交流,补充拓展

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把教学资源和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共享,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内容,课下仍然可以学习,也可以向同学、教师请教并得到解决。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提交作业,教师可以随时批阅查看,随时与学生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进一步互动,就课上的内容进行拓展,学习效果良好。比如,在学习《离太阳最近的树》后,可以布置作业:写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也可以进一步就怎样保护环境进行交流,发表自己对人类环境的担忧等等。在学习林清玄的《好雪片片》后,可以就林清玄的其它作品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大力向学生推荐林清玄的作品,感受人间向善、向美的力量。

(三)阅读指导,增强品味

根据对学生阅读书籍的观察和调查,了解到他们阅读的书籍种类很少,而且还只是一些玄幻类、言情类、校园暴力类的,一本在地摊上购买的《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曾在好几个班级里成了抢手的货。笔者也不止一次地看到他们津津乐道地谈论僵尸、鬼故事之类的书籍,笔者很难过,感到教师有义务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根据学生的特点定期向他们推荐一些书目,杂志或者文章。当然,学生一般讨厌阅读名著或者他们没有能力读懂名著,向《读者》、《语文月刊》、《素材》、《创新作文》、《最小说》、《课堂内外》、《中学生博览》、《辽宁青年》、《读友》、《中学生》、《花季雨季》、《意林》、《青年文摘》、《格言》、《故事会》、《少年博览》等等就很适合中学生阅读。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写读书心得的作业,和他们就阅读进行交流。笔者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和学生朗读、鉴赏一些美文,旨在感受正能量,增强学生的阅读品味。

运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有它自身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互联网的时候,借此机会浏览其他无用的内容或玩游戏娱乐,那就事与愿违了,不如不用。当然,也不是说传统的非网络教学就一无是处,两者各有所长。在具体的教学中,还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学校的教学条件灵活运用。无论什么样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运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只是一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最终的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服务学习资源互联网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O2O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如何为教育教学服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