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非连续性文本的“语用”教学对策

2018-01-19 16:09王少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王少虹

【摘 要】随着信息资源的逐渐丰富,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非连续性文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但是在小学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使用效果却不理想,因此增加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关注,探讨非连续性文本的语用教学对策,从而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改善教学面临的困境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小学非连续性文本的语用教学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语用;教学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能够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媒介,非连续性文本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数据、表格、图表、说明书、图解文字,甚至手机短信、个人空间、微博、微信等都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的出现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以及教师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随着信息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思维方式、阅读方式以及表达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连续性文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但是,在小学语文中由于缺少教学资源,也缺少专业的指导,所以如何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一、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激发学生的语用兴趣

非连续性文本通常是由文字、图画和符号等形式结合起来呈现的,有时还包含声音和动画,因此连续性文本通常具有非常鲜明、简洁和生动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的这种特征,将其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引进到课堂中,从而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非连续性文本具有普通教材所不具备的生活情境,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学生阅读的引导,不但能够提高阅读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语用兴趣,提高语言能力[1]。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看商品介绍模拟商品推销员推销、看药品说明书模拟医生给病人看病、看列车时刻表模拟乘务员等等,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和交流,激发学生的语用兴趣。例如:可以利用报纸资源丰富的咨询内容举行课前几分钟的信息播报,给学生《人民日报》、《生活日报》、《环球时报》等阅读素材,让学生选择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或是近期的热点内容,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模拟小小播报员,将阅读获得的信息播报成新闻,甚至可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借助非连续性文本的这种生活化、情境化、实用化的特点,能够有效弥补教学资源对学生说、写方面训练的缺失,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乐趣[2]。

二、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表达能力

不同于教材中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是将有关联的、零散的、无序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联系起来,因此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的跳跃性很强,对于学生来讲不太习惯,但是正是这种跳跃性的信息,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表达资源,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形式、开拓学生的语言思维很有帮助[3]。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关注点就会发现不同的语言表达,给学生的多样化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生活中这种资源比比皆是,例如可以让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然后要求同学们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向别人推荐这本书,以下是一名学生的三种不同表达,第一种:同学们,你们知道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吗?今天我要为大家推荐他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幼年丧母,由姨妈抚养,他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你们一定会喜欢这本书的!第二种: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没错,最近我就读了这本书,看看这本书的目录,里面的“甲壳虫恶作剧”、“午夜坟场惊魂”、“现身自己的葬礼”等等,一定让你们充满了好奇吧,赶紧跟我一起阅读吧!第三种:大家看,我手上拿的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封面上的图片就是主人公汤姆·索亚,他是一个聪明又调皮捣蛋的孩子,从小由姨妈抚养长大,姨妈是个心地善良的老太太,对汤姆要求很严格,他的伙伴哈克心地善良,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想要了解更多人物关系就请大家跟我一起阅读这本书吧。

由此可见书籍的名称、作者、主题、内容和影响力等等都可能成为学生表达的切入点,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不同表达中对学生加以指导,逐渐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的文本虽然表面上看来零散无序,但实际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逻辑关联,简单直观,具有极强的概括性,信息之间隐含着因果、递进、并列、解释、补充的关系,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时候,就要求读者能够从图文组合的材料中发现其中的关联,通过提纲、版画和表格等能够更加清晰、便捷的展示文章内容,表达文章主题,所以在让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将文本内容以直观化、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提高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把握想要表达的主旨,概括要点,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4]。学生在阅读之后,对材料类型进行分类,是文字、表格、还是图形,然后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这样一道非连续性文本试题:利用表格体现“限塑令”生效的第一天,超市塑料袋和无纺布袋的销售情况,让学生自行提取表格中的显性信息和调查结果的隐形信息,自行判断、总结和概括,学生通过对比会发现,一方面表格直接体现了限塑令出台之后,无纺布袋的销售量增多,塑料袋的销售量下降明显,另一方面体现了限塑令的有效性。這种方式给常规课堂增添了很多色彩,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是一项较新的课题,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进行研究,能够丰富常规课堂的形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大帮助,目前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还不成熟,只有不断的对其应用进行探索,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语用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一民.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丰盈学生语用天空[J].基础教育研究,2015,(2):7-8.

[2]冯世学.直面“语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6):13.

[3]张琦.评价是一把尺子——基于语用教学观指导下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评价[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5,(10):28-29.

[4]沈春燕.着力非连续性文本问道语文本体性[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9):19-20.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