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及策略

2018-01-19 16:11马文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不足教学改革策略

马文虎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接着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足;策略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开展的势头十分迅猛,给传统教育领域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前所未有。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采取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没有丝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言,只需要充当好“收录机”的角色即可。在新形势下,这种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显然与现实需求格格不入,如何全面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为了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差之千里”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路逐渐走上了正轨,在时代主题的召唤之下,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和形式编排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比,现在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且多元,但是真正针对于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却少有涉及。这种看似改动十分之大的教材能够给学生带来的实际效益却是少之又少,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一些外国名著节选诸如《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虽然立意深刻,但是其与现如今大部分中国小学生的生活相差甚远,无法在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2.教学改革重形式不重内容

近年来,虽然小学语文改革之势“愈演愈烈”,但是“换汤不换药”的方式和“新瓶装老酒”的教学改革无疑相当于“隔靴挠痒”,改革之路已经开始,但是改革的成果却迟迟未见成效。根据笔者调查,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改革逐渐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丰富性,但是教师的主体地位依然高高在上不容撼动。同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是少之又少,对于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更是鲜有涉及。学生回答问题往往被限制在一个预先设定好的“圈子”中,凡是超过这个“圈子”的内容就会被教师全盘否定。很显然,改革之下学生主动性的提升也是举步维艰,对于学生思维的约束和禁锢更是显而易见。

3.语文功能相对弱化

在改革之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凸显,语文功能的弱化现象日益明显。不少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改革而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形式过于“浮夸”,内容却往往十分空洞。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掺杂其中,语文本该具有的功能变得相对弱化。例如,多媒体是近年教师十分热衷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固然能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大量的图片、视频却容易让学生产生眼花缭乱之感,语文教学中应该传递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变得形同虚设。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效果的策略

1.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改革的进程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欠缺是影响教学改革效果的一大瓶颈因素之一。首先,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教师的素质培训工作,对语文教师开展各种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业务培训。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专家讲座、同行交流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培训的形式内容。学校完全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其次,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离不开自身的不断努力。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教师自身的能动性不能得到很好调动的话,最终的学习效果往往是收效甚微。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内容都应该有所涉猎,只有如此才能拥有丰富的内涵,让语文课堂教学的维度变得十分广阔。

2.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在小学语文改革之路上,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實际生活紧密相连,不接地气和与学生实际需求格格不入的教学看上去似乎很“高大上”,但是学生对其的反感情绪往往“溢于言表”。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让自己的教学内容“接地气”,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息息相关的联系。对于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都很弱的小学生而言,教学内容一旦“超纲”,学生势必会觉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教学内容必须“看得清,摸得着”,且具有十分浓烈的时代气息。同时,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讲解的时候还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平实、朴素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语言。这些语言的使用看上去不起眼,但是却十分对学生的“胃口”,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解自己能够听懂,并且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个看上去简单平常的过程就是小学语文改革之路上的“重中之重”。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小竹排》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和家人旅行的照片。通过自己照片的引入,教学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教师后续的教学开展过程变得游刃有余,顺理成章。

3.教师全面优化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改革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学模式的需求变得十分的多元化,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顺势而为的话,改革之路必然走得磕磕绊绊。首先,教师应该全面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摒弃以往同质化的教学模式,采取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需求,教师应该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兼顾个性、因材施教,让学生的学习潜能被全面激发出来,始终保有热情进行坚持不懈的学习。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享受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等都可以被一一的利用起来,只要“形式对味”,改革的成效必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例如,教师在进行《雪孩子》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先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引入。特别是对于南方的孩子而言,几乎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下雪,就更别提雪孩子了。而多媒体则活灵活现的呈现了生动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雪孩子的理解变得清晰透彻。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戒骄戒躁,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全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武装自己,让小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喻占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学周刊,2017,(10):54-55.

[2]曹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23):202-202.

[3]刘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5,(12):212-2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不足教学改革策略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