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8-01-19 21:21魏学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除数口算计算能力

魏学进

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时时要、量、形打交道,必然用到计算,由于计算应用的广泛性,试它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四则运算,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恰当的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使计算简便。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灵活性。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为了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幾个方面的问题:

一、扎实掌握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

学生计算时出现概念不清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对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的基本工作是让学生掌握好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它包括数的认识,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等,学生掌握了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对他们的单位、数位、组成、进位关系、性质等知识就有了深入的理解,为学习四则计算做了最基础的准备。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法则是计算时必须遵循的规则,充分体现出计算的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它是直到计算的“工作规程”;运算顺序是在四则混合运算规程中,人们根据长期的经验积累,对运算先后次序作出的一种规定;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是对计算规律的客观概括,是计算法则推导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进行简便计算的根据,所有这些学生都要理解掌握好,并能够灵活运用,这对提高计算的水平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筭理是计算的前提,而算法优化则是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在计算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迁移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积累了以下的两点认识:计算时就按整数除法的方法算出结果;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些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数是小数除法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学生在两组题目的练习比较中发现:先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来计算。如果教师直接通过例题的教学就让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将缺少再次理解算理的机会。所以“试一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迁移的机会,对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是十分必要的;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在计算中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会算”,还应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再创造”。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特别是在高年级的计算中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再创造”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切实提高计算能力

教师设计练习时最好分层进行,形式多样。特别是练习的内容要注意有针对性,有层次,有坡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学生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才不会觉得枯燥,才会觉得有兴趣。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围绕重点与难点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尽量让学生能够练习有所收获。比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就可以设计根据除数的小数位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和为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的训练。还可以将一些容易出错的习题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对比的练习中得到提高,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水平。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比如在分数四则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计算正确但计算结果却错误的情况,出错的原因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反映了学生在基本计算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在练习中,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强训练。另外,在计算练习中,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还有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但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要有个度,不能只要量不讲质,搞题海战术,就会适得其反。部分学生本身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再加上计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节,学生遇到题量较多时,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计算,严重的可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对题量的控制,其次计算形式要多样,除了计算题,可适当增加一些判断、选择题,趣味题,如:( )+( )-( )+( )=0。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加强基本口算,扎实口算基础。第一学段主要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在第二学段中,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较多,这时应注重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或对式题的变形能力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在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讲究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审题是计算正确、方法合理的前提保证。比如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就应该要注意让学生做到:①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②根据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看能不能进行简算等等。③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计算。④还应该要学会认真的检查。学生计算上出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对计算方法、算理等方面知识的不掌握,而是出现将式子中的数字看丢、计算符号看错,错误判断运算顺序等。如:99+1÷99+1学生容易将99+1放在一起进行运算。结果与(99+1)÷(99+1)相混淆。基于以上诸多方面造成学生计算存在问题的原因,教师必须能够分析病因,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品质,教给学生简算、巧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细心准确地进行计算,善于发现数字的规律。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养成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

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综合性,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从而让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除数口算计算能力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商和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