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卖水》中女性形象的价值取向

2018-01-23 14:18
黄河之声 2018年6期
关键词:婚姻自由丫鬟小姐

刘 亚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今天在这里要重点讨论的是近现代改编京剧《卖水》一剧。这出小戏,表演形式欢快活泼,已经成为当今京剧舞台上常见的花旦戏之一。戏曲里很多剧目尤其是花旦为主的剧目,很多都是丫鬟做主角的,比如〈红娘〉中的红娘,〈春草闯堂〉中的春草,〈卖水〉中的梅英,《卖水》这折戏中丫鬟梅英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往今来的戏曲作品中,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红娘”这个人物形象可以称得上是丫鬟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卖水》中的梅英也具有的是女性的善良、忠诚、正义、才华和灵慧。同时寄寓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追求和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她的性格热情、泼辣、爽朗,加上灵慧构成了一个生动具体具有代表力的婢女形象。这些形象作为典型化对后来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具有推进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她们是中国古代女性追求婚姻自由的理想化身在“情”与“理”的冲突矛盾下她们是如何选择的;推动了后来中国文学奴婢形象的丰富化;她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卖水》中的梅英虽然没有红娘这个人物这么大,但是在这出戏中她所体现的人物形象也有同样的作用及意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一、推动了后来中国文学奴婢形象的丰富化

(一)反对封建思想,正义的女性形象

梅英一上场的介绍中,就说“谁知我家老爷是个势利小人,要把这门亲事给打退”作为一个丫鬟,竟敢这么大胆的评价一家之主,在那个时代看来,也是没有几个的。就连小姐都不敢这么做,这里台词的寓意就是“势利小人。”这个评价可以看到梅英的大胆与其内心的正义感。“有道是:路不平有人铲,这事不平有人管,我梅英还就是见不得这个,我总得想个主意成全他们的婚事。”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梅英爽朗的性格,一个女子说话可以如此坦荡,说明她是一个十分爽朗的女生。正是因为在她身上有着这种豪爽和正义,用自己的正义之感去抵抗当时社会的封建礼教,同时表现出对这种社会风气的不满与厌恶。才有了后面李延贵与黄桂英见面的可能性。她性格之下所办的事情正是推动整部戏情节发展的关键。

(二)善良、正义、忠心的丫鬟

“我家小姐终日闷闷不乐,整日茶不思饭不想,这日子长了可怎么得了呢?”看来梅英是一个对小姐忠心的丫鬟,把小姐的一言一行放在眼里,又时刻担心着小姐的安危,同时又是一个善良的小丫鬟。再三劝小姐都没有结果时,梅英还耐着性子继续的想着各种理由说服小姐跟她去花园。“去到花园看到那……那奇花异景,以解小姐的愁闷,总比小姐在整日闷在闺房里强的多呀。”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与关心。她把小姐当作自己最亲的人,所以她把小姐的事也当作最重要的事。

(三)有才华和灵慧又有些调皮的小女生形象

虽然带着小姐来到了花园,由于小姐有心事,一直都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梅英灵机一动唱了这一出“表花”来给小姐取乐。她的灵巧和慧心,全然是想博得小姐桂英的一笑,想来桂英梅英二人,感情已然超过主仆之情,桂英闺中无他人可依,父亲又频频干涉自己婚姻,唯一能吐露心事儿的小姐妹,就是梅英小丫头,可惜小丫头的社会地位低,想来人轻言微,改变不了李公子的窘境,也说服不了老爷一改心意,无奈只有说一说花名,给小姐解闷。在那个没有海派清口和脱口秀的年代,说着自创的段子:从正月的迎春花说到了腊月的梅花,从典故的故事,到小姐的言行,细细地开导小姐,潜移默化中舒缓了小姐桂英的情绪,后来附上的小桥段,是一问一答的形式,问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自答曰: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见小姐无笑,又整整发髻自问: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小姐还是不笑,梅英自答:梳一个油头桂花香,巧言生色,小姐闻了闻梅英的发髻,点了点头:香!梅英未见小姐笑,继续问:脸上擦的是什么花粉?小姐自然不是梅英,也不知道,于是迷茫地摇摇头,梅英自答:脸上擦的桃花粉。再看桂英小姐,依旧满面的愁容,若有所失。梅英再问:口点的胭脂是什么花红?桂英小姐双手一摊,仍旧不知,梅英手抹一点红说:口点的胭脂杏花红。梅英见已提了四个问题,小姐依然愁容不展却不灰心,就一股脑问起来:什么花姐什么花郎,什么花的帐子什么花的床,什么花的枕头床上放,什么花的褥子铺满床?桂英小姐的脑子里都想的是李家公子,自然不会注意这些,梅英自答道:红花姐绿花郎,干枝梅的帐子象牙花的床,鸳鸯花的枕头床上放,木樨花的褥子铺满床。黄桂英小姐自感完全沉浸在寡欢中,却不曾发现生活中的这般美好,看着细心又贴心的丫头梅英为博得自己一笑,连续说着这么多带有花字儿的句子,如此处心积虑,也就不好再板上一张面孔,扑哧一笑,桂英一笑,梅英也跟着笑,如此轻盈动人。

这里自创的段子,可以看出梅英是很有文学素养的,借景抒情,随口就来。若是一个从没有读过书的女子,怎会懂得这么多,不仅可以把每个季节的花都说出来,同时还配有相关的文化典故,这样的一套“表花“就算是哪家大家闺秀的小姐恐怕也是要学一阵子才有这样的功夫的。那我们不难看出梅英是一个十分聪慧的女孩,她一定是在陪读小姐学书的时候,自己也在旁边偷偷地学了起来,这样才能说出这么有才华的一套诗词。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侧面看出,在跟小姐学书之时,她一定也受了不少封建思想的禁锢教育,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的是梅英她学习的是先进的知识,而自身摒弃了封建的束缚思想,可见是一个很有主见和思想的女性。

二、中国古代女性追求婚姻自由的理想化身

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是低下的,不平等的,从奴隶社会初期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里,女性一直在谋求自身的解放、自由、平等,当然意义最大的就是婚姻自由。

那个时代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进入高峰时期,最高层次处的封建压迫专制,人们生活在一种沉重、凝滞的社会氛围中,即便是男子,也要处处提防,事事小心,一旦触犯蒙古贵族和上层社会的利益,就会大祸临头,无可躲避,更何况这种封建的精神桎梏已经形成了几千年,对于处于那个时代的女性就更不用说了。封建制度下的对女性所制订的制度和形成的思想观念已根深蒂固地植根于这块土地之上,正因为如此,制度的迫害和女性的解放这对矛盾就是中国社会形成以来几千年来无可回避的现实,说到最直接处,根本的就是女性的婚姻自由问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等一系列绳索将女性捆绑在那无法挣脱的命运之中。李彦贵与黄桂英的恋爱本来就是十分完美的,从礼教的眼光里也可以算得上是男才女貌,但黄桂英的父亲就因为李家败落,怕被牵连就取消了这门婚事。这是封建家长骨子里有这样的观念。

那么,在“幸福”与“礼教”的两难选择中,我们的丫鬟梅英的选择却是幸福,可见在梅英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与世俗的女性,她作为一个府里的丫鬟,其身份可以说是很卑微低贱的,可以说是毫无权利可言,她竟然敢冒着风险来制造小姐与李延贵的相会,若是简单的见面也就算了,剧中梅英说“我设法把他领进花园,使他们夫妻相会,面商终身之事,岂不好嘛?”也就是说他们二人见面后若是商量出了结果,必然会发生一些事,到时候梅英一定是脱不了干系,也许当时的她没有想这么多,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勇气和睿智的表现。也是她追求婚姻自由的表现,虽然这里婚事的主角是她的小姐,但是在梅英的思想中本身就有着一种这样的先进的思想。

所以,梅英是古代女性追求婚姻自由的典型代表,在当代来说有着典型的榜样作用。

三、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梅英的大胆、率直、助人为乐、成人之美已成为中国人做好人的样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除了政策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人们对这种文化现象的认可和推行,就社会发展以来,部落时代就禁止部落内部通婚,于是出现了形式各异的族外通婚,不过这种通婚的过程到底是借助于媒人,还是自由恋爱,这恐怕兼而有之,但从《诗经》到《礼记》,从《论语》到《孔雀东南飞》都提到“媒人”,在这里的梅英也算的上是李延贵与黄桂英的“媒人”了。任何社会形态中,禁锢的东西不一定真正可以禁锢的,人们总可以找到一种可以替代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而本剧中就出现了救命之星梅英的出现。

综上,在中国文学史上,这种为小姐幸福而奔波的婢女形象对后来中国文学和中学文化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莘,杜乐.中国古代乐舞文化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3.

[2]贾志刚.中国近代戏曲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冷鑫.戏曲行当审美研究[J].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4.

猜你喜欢
婚姻自由丫鬟小姐
蛇舌草小姐要改名
缺牙小姐
《红楼梦》中丫鬟的明争暗斗
《红楼梦》中平儿的人物形象分析
明传奇中丫鬟形象的文化意义及文人的女性观
偶笑
谁在跟踪雁小姐
论北魏的婚姻法律制度
论继子女婚姻自由问题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需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