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

2018-01-30 01:53唐玲艳
当代护士 2017年33期
关键词:胃肠道成功率出血量

唐玲艳 李 旭 胡 莎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插入、穿刺到中心静脉的导管,穿刺后导管的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1]。此置管方式可为新生儿建立持久的静脉输液通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科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对50例新生儿胃肠道手术患儿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本院100例新生儿胃肠道手术患儿,按照置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PICC组与PIV组各50例。PICC组:男26例,女24例;日龄1~28d,平均(5.3±2.7)d;胎龄24~41周,平均(39.5±1.1)周;体重1800~3700g,平均(2900±250)g;早产儿11例,足月儿39例;手术类型中,回肠造瘘术12例,肠切除、肠吻合术15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1例,胃壁肌层修补术5例,,剖腹探查术+肠吻合术7例。PIV组:男27例,女23例;日龄1~28d,平均(5.5±2.6)d;胎龄24~41周,平均(39.4±1.0)周;体重1800~3700g,平均(2850±250)g;早产儿12例,足月儿38例;手术类型中,回肠造瘘术16例,肠切除、肠吻合术14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9例,胃壁肌层修补术4例,剖腹探查术+肠吻合术7例。比较PICC组与PIV组的基本数据,差异不大(P>0.05),可进行临床数据比较。

1.2 方法 (1)PICC组:应用美国美德康公司1.9Fr规格的新生儿PICC穿刺包。患儿取平卧位,穿刺部位为肘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测量导管置入深度,预冲导管,根据预计深度修剪导管,扎止血带,铺手术巾,暴露预定穿刺部位,行静脉穿刺。穿刺完成后,弹出插管器的针,插入并推进导管,撤出插管鞘,抽吸,冲洗,压迫穿刺点止血,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料。行床边X线检查,观察导管尖端位置。(2)PIV组:选择合适血管后,用0.5%碘伏棉签消毒穿刺部位2遍,以15~30°角进针,见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深入1~2mm,撤掉针芯,固定留置针,连接输液管路。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的置管出血量与导管留置时间;(2)对比两组患儿置管时的一次穿刺成功率;(3)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指标包括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堵塞、导管感染、导管断裂、导管脱出。

1.4 数据处理 运用SPPS19.0系统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较大。

2 结果

2.1 置管出血量与导管留置时间对比 PICC组的置管出血量少于PIV组,且导管留置时间长于PIV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置管出血量与导管留置时间对比(¯χ±s)

2.2 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 PICC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是84.0%,PIV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是66.0%,PICC组高于PIV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置管时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0.0%,PIV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8.0%,PICC组低于PIV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新生儿胃肠道手术患儿住院及禁食时间长,通常需要长时间静脉输液治疗,由于其体重轻、血管细小,导致穿刺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静脉营养液及某些药物渗透压较高,输注时极易发生液体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3-4]。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通过指引针经过外周静脉穿刺,把一根硅胶材质的、印有刻度的、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病人血管,让导管尖端处于腔静脉内的一种深静脉导管留置法,此导管在人体内留置的时间较长,一般成人能达1年以上,新生儿能达1月以上[5-6]。相比于外周留置针置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需麻醉等优势,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普遍应用[7]。

本研究对比外周留置针置管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PICC组的置管出血量较少,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且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堵塞、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由此可知,PICC组的置管效果较佳,提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外周留置针置管。

综上所述,新生儿胃肠道手术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护士工作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且留置时间长,值得推荐。

[1] 王晓花.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9):452-453.

[2] 唐红梅,张惠英,文凤,等.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观察及应用分析[J].护理研究,2015(19):2396-2398.

[3] 马繁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置管方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4):169-170.

[4] 陆丽华,谭宝琴,韦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中国医刊,2015(6):70-72.

[5]杨惠质.PICC两种置管途径在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32):114-115.

[6] 万红,齐颖,林筱,等.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置管方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88-189.

[7] 邓桂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29):348-349.

猜你喜欢
胃肠道成功率出血量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