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式学习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8-02-23 04:35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协作竞争图形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中的重点学习科目,尤其是高年级数学,其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对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高年级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太牢固。同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带给学生一种刻板、枯燥、无趣的体验,这与小学生兴趣、好奇心等主导学习的实际不符,从而导致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低,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现状。而协作式学习则改变了传统的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在学生理解概念以及应用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主动对话、交流而实现知识传递的教学方式。

一、合理设计小组协作式学习内容

在应用协作式学习模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展开数学教学前,教师首先需要对协作小组协作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这是学生能够开展协作学习的基础与根本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内容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的积累量、运用能力等特点,确保设计的内容在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范围之内,以保证其可行性。但同时又要避免学习内容过于简单,失去协作探究价值。

例如,教师在讲解了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单的统计二”(“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协作学习任务: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任务一:每组学生选取“家庭月收入、本班同学喜爱的文艺节目、本市上个月每日气温(以最高气温为准)”中的其中一个作为调查任务;任务二:小组成员将调查后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制作成统计表并画出统计图。最后,由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指出学生做得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并加以指导。这样一个任务,既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同时又能够达到锻炼学生思维、强化知识点的目的。在有形成果方面,能促使学生在协作学习、共同探究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的相关知识,并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无形成果方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还能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优化协作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

通过将协作式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但上述效益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置,同时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优缺点等,进行合理分组,而这也是协作学习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学习能力,在心里将学生分为A层(学习成绩优异,自主学习能力较强)、B层(学习成绩中等,自主学习能力一般)、C层(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学习态度较好)三层,在分组时有意识地将学生按照A+B、B+C、A+C组合。而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根据协作学习任务,进行优化分组,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协作学习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所长。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章与第二章学习中,分别介绍了“比例”与“圆柱、圆锥和球”的知识。从难易角度分析,“比例”问题相对于“圆柱、圆锥和球”较为简单,因此,教师针对该方面知识在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时,在学生的分组上,可以适当减少每组的人数,以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而“圆柱、圆锥和球”的问题上,由于涉及圆、圆柱、三角形、组合图形等方面的知识,故而在对该知识点进行协作式学习时,为确保协作学习的有效进行,可适当增加每组的人数,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适当引入竞争,提高协作学习质量

良性的竞争在市场环境中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在教育中,适当的竞争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提高学习质量,同时还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针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借助竞争能激发他们的求胜欲,使其能积极参与到协作学习中。为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协作学习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竞争,适当地在小组间开展竞赛活动。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数乘法计算接力”的竞赛活动,即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为每个小组分别设置任务量相同、题型相似的小数乘法计算题,让小组成员按照接力的形式进行计算,比一比哪组用时最短、准确度最高,最后评出前三名。又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相对较难的题目,如向学生展示由多个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提出问题:“这是一个由多种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虽然其面积是固定的,但计算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比一比哪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列出更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而后让学生展开小组协作探究。通过组织竞争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促使小组成员间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难题。当小组获得成功的时候,教师适当地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学生感受到荣誉感;当然,对于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同样需要给予适当的激励,提高其信心,从而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协作学习中,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在比赛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小组合作的有效进行。因此,在开展竞争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协调工作,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竞争环境。

综合以上分析,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通过组织开展协作学习,能够实现传统的“被动接受”向“主动汲取”的学习模式转变,促使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但协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不仅要结合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小学生的特征,合理开展小组协助。

猜你喜欢
协作竞争图形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协作
感谢竞争
分图形
找图形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图形变变变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