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课堂教学
——在高效地理课堂中的探究

2018-02-24 19:01吕育玲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知识点活动能力

吕育玲

(广东省鹤山市沙坪实验中学,广东 鹤山)

长期以来,在地理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背教材”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分离,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辨图识图能力较差,知识迁移能力欠佳,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随着信息和交流的多样化,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活动式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的固定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分配和课堂形式的设计进行了重新规划。活动式课堂教学不再强调教师的片面教学,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获取过程,更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交流能力的培养。其次,在课堂气氛上,教师以学生的知识和身心发展为基础,在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保持高效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融入课堂,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高效优质的课堂效果。那么,在地理课堂中如何贯彻实施活动式课堂教学理念,如何利用好“活动式”来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地理学习能力,这是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活动式课堂教学重在“活”字,其形式不再局限于学生在台下听课,教师在台上授课,课堂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重在引导。其授课模式也变得多样化,甚至把地理课堂由教室内搬到教室外,到地理园、操场等不同的地点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活动式课堂的有效性。

一、活动式课堂教学形式

1.游戏式

游戏式课堂不仅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瞬间集中注意力,产生轻松愉悦的感觉,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七洲和四大洋”的地理教学,可用一个地球仪,轻轻抛给学生,让学生双手接,并示意让学生观察双手大拇指按住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并重复多次,最后根据结果让学生总结出海洋面积大于陆地,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表演式

表演式教学法是让学生根据教学任务进行模拟表演,再现教学情景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如学习“中国民族”时,让学生分别表演不同民族的人民,几乎是全员参与。在课前,由课代表牵头,组织报名、准备道具、演出彩排等。由于学生准备充分,表演取得了巨大成功。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对该节内容和知识点的感受也就更深刻,对比于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亲身参与更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故事式

在课堂中导入故事,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比如,在讲述知识点“我国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时,延伸讲述“孔明借东风”“烧赤壁”等故事,通过结合历史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实日常例子和生活现象都是与地理相关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留意。

4.竞赛式

竞赛式教学法引入了竞争机制能较好地刺激并稳定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无形中战胜依赖、害羞、懒惰等心理,在轻松愉悦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并锻炼其快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竞赛前,学生知道比赛规则后便忙得不亦乐乎:查资料,找内容,呈现了前所少见的主动求教、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竞赛中,学生为准备下面的竞赛都能主动地思考、讨论、记录。学生或问或答,或思或记,精神上始终保持一种亢奋状态,始终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强烈的竞争能促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中精耕细作,思维上呈现出主动性、多样性、创造性等特征,在主动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达到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5.猜谜式

地理课堂上的猜谜其实是结合我国的语言文化,将难懂的或者枯燥的知识点以另一种表达方式进行输出。如学习“中国三级行政单位”时,可以设置谜语让学生领会:双喜临门——重庆;久雨初晴——贵阳;海中绿洲——青岛;持久和平——长安;东南北——西藏。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猜谜语,实现了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的谜语和知识点相结合,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埋下伏笔。

6.绘图式

地图是教学必备的工具。多媒体展示图虽然优点明显,但重点不易突出。绘图演示教学,即黑板略图教学法能弥补多媒体展示图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简练的笔法速绘地图,只求神似,不求细节,而且可以边画边讲,要求学生也跟着在笔记本上画,学生在动态中接受信息,眼、耳、手、脑都在活动并相互配合。这比只听、看,更能印象深刻,且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教学中配合使用绘图教学法,使学生注意力紧紧跟随着教师的笔触和语言,兴奋点不断涌现,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时,教师先画出《一笔画世界》,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画出来,讲解起止点,边画边讲解,并标上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等。为了给学生的课外填图作业打下基础,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一起绘图,学生通过绘制草图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加深记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对图解的认识度和敏感度。

7.口诀式

把口诀作为一种教学法引进地理课堂,不仅可以促进地理教学改革,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记忆。如学习“34个省级行政单位”这一课内容时,可以编口诀“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内蒙古上北海天,再加重庆港澳台。”

8.实践式

课堂活动限制性较高,学生的积极性也难免受到影响。而地理课外活动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新鲜的环境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但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力求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三者结合。如,在校园内可以进行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教具制作、地理墙报等。校外活动时可以进行定向越野训练、乡土地理旅游资源调查、旅游攻略等。社会性的调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还可以引导其将知识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促进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

二、活动式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活动式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在课堂上能够较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活动式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在多种多样的形式下,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重点难点,以落实知识点为主,切忌本末倒置,导致课堂气氛活跃了,知识点却没能到位,这与高效的活动式课堂教学宗旨相违背。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式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相关的环节,让课堂“活”起来。

1.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传统评价以纸质的测试为主,而活动式课堂教学涉及学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绘图能力的综合评价等。因此,教师必须逐渐转变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多给予学生正面鼓励。

2.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

要将新的教学模式灵活地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活动式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哪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应该由教师精讲;哪些内容应当用讲练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训练;教师都要把握好,因此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在知识编排上把握内在逻辑关系,并基于学生的角度和身心发展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活动形式,避免形式化。要求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教学组合能力以及有超强的课堂控制能力,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活动式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承担任务并积极参与学习问题的讨论,并完成相关的问题。这些要求都是建立在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基础上,这要求教师在课堂和学习上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积极主动。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形式多样的活动式课堂教学,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教师要把握好活动式课堂的核心,将知识点融入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地渗透于高效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地理素养才能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知识点活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