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数学学习动力
——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思考

2018-02-25 07:59柴思颖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能动性主观数学知识

柴思颖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高级中学,湖北 宜昌)

一、主观能动性概述

(一)定义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存在着自我的意识,意识可以说是人们的一种本领,但世间万物并不能被人们的意识直接作用,也就不能依靠客观事物进行意识的表述,人们只能依靠自身的语言表述、文字叙述来表达、记录自我意识。人们往往被意识这种无形的力量所控制影响,并不断地告诉人们应该怎么样去想、怎么样去做。在实际生活中,意识往往可以通过控制人们的行为,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某些事物存在样貌的变化。所以说,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就是指这种通过指挥人们行为而使某些事物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

(二)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原则

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是针对学生提出的,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思想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模式的漏洞,使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有所提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数学课堂之中,由原来的一味灌输转变成了引导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模式不是说老师在课堂中变得不重要,而是角度发生了改变而已。

2.互动性原则

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离不开有效的互动。虽然说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在于学生这一个层面,但是却和老师在课堂上的知识是分不开的。课堂学习的改革方向应该由老师单向的教学学习向老师学生双向教学学习进行过渡,增加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重点是注重引导,在互动的基础上,老师应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

3.和谐师生关系原则

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主要是在老师的影响下形成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中能更加发散自己的思维,这对于数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有帮助的,甚至对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与老师本来就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可以积极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二、高中数学学习现状的分析

(一)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近年来,高中数学学习慢慢看重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丰富课堂,但由于受到考试机制的限制,考试成绩依然是考核学习质量的主要标准,大部分只能形式化地培养学习能力,并不能从根本上真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虽形式比以往丰富,但迫于高考的压力和考试机制的限制在本质上还是沿用填充式教学方法,讲解各种类型的题目并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高做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主观能动性就限制在很小范围的发挥,也就无法在根本上发挥其重要作用,从源头上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了。

数学学科原本是由许许多多的数字字符组合变换而来的,也就存在一定的枯燥性,长期这样下去,会使高中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降低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丧失学习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再次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如果学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则会在数学各个重要知识点的认知和掌握方面出现漏洞,从而不能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制约了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过于追求学习的情境化

在课堂学习中,老师们往往将一些知识点通过情境学习的方式,比如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预设一定的生活场景等,来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的技能和知识,也可以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一些老师过分地强调课堂学习的情境化,甚至每节课堂、每个知识点都需要通过情境化来学习掌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点、所有的年龄阶层都适合情境化的学习,有时候老师创造的情境并不能起到提高学习主动性、促进学习的目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让学生难以进入学习的状态中。情境化学习,是需要依据所学数学知识的不同、学生年龄阶层的不同、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来适时调整的,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情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有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等。情境学习的最初目的是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一些老师未能充分理解情境化学习的含义,对于课堂学习仅仅理解为活动课甚至游戏课,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课程理念及教学学习方法,也就更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所以说,对于一些不适合或者不容易创设情境化学习的数学内容,应该放弃情境化学习,而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开门见山,直接讲授数学的知识点。

(三)不能适应新课改下的课堂学习或驾驭课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动起手来,但是当学生真的动起手以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高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在课堂上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加上部分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心态过于浮躁,容易急功近利等,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手足无措,导致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学习任务难以完成。结果学习任务没有完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由于老师没能很好地把握学习策略导致课堂学习的失败。

部分老师坚持己见,固执地认为每一节数学课堂学习中都需要有学生进行自主讨论研究的时间,而且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必须通过预设情境来解决,但凡是新课改里倡导的学习方法都要无一遗漏地进行尝试。虽然面面俱到了,但由于课堂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一些不必要设定这些过程的知识点占用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老师自然而然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三、针对高中数学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未适度使用情境学习和现代化学习手段

应该根据高中阶段不同年级及年龄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其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设置出符合需求的学习内容。尤其对于高中生而言,其认知水平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需要设置一些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学习、讨论的学习问题及情境,以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数学。而且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更为深入地理解课程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不能简单地将课堂变为学生自由活动课程或者游戏课程。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情境学习,要根据实际学习的需要,如课程确实不容易进行情境学习,也可以直接进入教学内容。

有人认为,数学没有历史、语文等学科的情节性,只有干巴巴的公式、字母。其实不然,数学有深不可测、美妙无比的奥妙等待更多人去开发,去探寻。如果教师能科学引导,把握住学生的兴趣度和课堂气氛,是会让一节数学课有灵气、有效果的。比如在学数列时,就可以不讲枯燥无味的定理,也不需要直接去讲公式和原理,而是可以讲老鼠的故事,1只老鼠一年可生8胎,每胎可生10几只,平均1只母老鼠一年可生200多只,大家可以想象老鼠“军团”的强大。当列出每平方公里老鼠的繁殖数量时,学生惊呆了。这就是很好的引导,好奇心往往是学习的动力。接下来,关于数列的学习就轻松多了

(二)不能及时将新旧知识结合,帮助巩固学习内容

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数学教材将高中数学知识分成了更细、更多的板块,基本所有的学习都会采取分模块学习的方法。但是高中每个知识点都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之间会有一些内在的联系。部分教师忽略新旧知识的结合,未能在课前几分钟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或者在学习新课的同时导入旧知识,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因为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还能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椭圆方程”之前,已经掌握了与“圆的方程”相关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对比圆的性质特征和椭圆的性质特征来引出椭圆方程,这样就会在潜意识中遵循学习圆的方程的步骤来学习椭圆方程,不仅可以加快学生对椭圆方程的学习进度,还能将圆方程和椭圆方程“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种统一的知识体系,便于对知识内容的掌握。

(三)培训活动开展少,交流不足

教师是整个课堂学习的主导者,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习水平,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为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时候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当他们心灵的引路人。但是部分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虽然拥有专业的文化知识,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不知如何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说,教师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相互交流学习,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并且,教师要想方设法控制好课堂纪律,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管理好课堂,让学生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

四、高中数学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路径

(一)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难心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承受着很大的来自高考的心理压力,加之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得学生对于高中数学课程产生了严重的畏难心理。加上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有些学生由开始对数学的畏难心理转变成厌烦心理,虽然受环境的影响还在刻苦学习,但是出于被动的原因学习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应该针对这种教学状况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开导,消除学生对于数学的畏难心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传统的学习模式是老师一味向学生以灌输的方式传授数学知识,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与新课标教育体制所提倡的教学思想严重不符。老师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到“集合与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将集合的概念交代给学生,将举例子的部分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可以根据集合的概念自己来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学校的舞蹈队员可以是一个集合,班级的女生可以是一个集合等。学生通过自己举例子的过程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老师给予纠正。

在传统课堂学习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收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对于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也是被动点名回答,整个课堂都是老师为主体进行数学课程的授课,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其实,学习是一个双边的过程,是需要老师和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老师要摆正自身位置,用平等对待朋友的心态来和学生交流,讲授数学知识、传递情感、传授技能和观念。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要充分理解,并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转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回答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师严厉的批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师们要学会以学生为主体,用自己“煽情、鼓动、激励”的语言积极引导学生品尝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

高中数学的知识和术语都比较晦涩难懂,对于知识的直接讲解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应该对数学知识进行生动的处理,特别是较为复杂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抛物线”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抛物线的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彻,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比如向平静的河面扔一个石子,石子的运动轨迹就是一个抛物线等。将复杂难懂的高中数学知识转变成生动的生活实例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作为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沟通交流,努力集中精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实例中体会数学的奥秘,从而快速掌握知识点。

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如果老师将传统的直接讲授过程转换为启发式的教学过程,把知识点融入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将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旦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那么大脑就会形成兴奋中心,学生也就会集中注意力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自然而然也会迫不及待地进入情境教学中,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心理准备。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学习已经在高中学校中得到普及。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的相关知识时,单纯的口述很难让学生形成一个立体几何体的图象,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几何体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小组间讨论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什么图形。通过自主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可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小组间的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有一定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再完全适合现代化的教学过程,现代化的学习离不开多媒体教学的支撑。多媒体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再现数学的各种空间模型等知识点,还可以充分带动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外形、声音、颜色甚至多维空间来感受数学学习所带来的魅力,吸引学生更为集中地学习。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育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畏难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堂学习方式的选择不正确,并不是因为数学知识的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会大大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吸取教学经验,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理解主观能动性的理念,激发学习动力,努力提高教育学习质量。同时希望通过本文对高中数学学习中如何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研究,能为我国高中数学学习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能动性主观数学知识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中的自觉能动性问题浅谈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