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活动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

2018-02-25 07:59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间品德中学生

刘 坤

(湖南省常德市第十一中学,湖南 常德)

一、何为中学生核心素养

中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主要表现:以文化基础为保证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创新;以自主发展为基础的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包括乐学善学、勤于思考、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以社会参与为基础的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这些素养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基本方向,在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中学生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同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要包括自身发展和创新实践这两项能力,核心素养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

二、大课间活动发展概况

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以往都是以广播体操形式呈现。最近几年,为了响应《全民健身计划》的号召,进而推动“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贯彻落实十七大要求的在校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一会议精神,各地区中小学充分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一时间,各学校争相开展大课间活动,在原有的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新的活动形式,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补充。

大课间活动一般选在上午时进行,大多数学校都规定在第二节课课后进行,根据上下学期季节变化,大课间活动的形式、活动内容都有不同。根据南北方气候差异,南方和北方学校的活动内容也有所不同。春秋两季,一般是韵律操、广播体操,冬季一般是长跑项目。除了这几种项目外,还给学生留有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活动时间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体育活动。内容有各种球类及踢毽子、跳橡皮筋和一些小型游戏等。大课间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强健体魄,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大课间活动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1.对学生身体素养的影响

身体素养是学生发展身心、规划人生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管理自我等要点。近年来,中学生身体素质在体力、耐力、肺活量等方面整体呈下降趋势,单凭体育教学无法完成学生强身健体的任务,也满足不了学生对于健身的兴趣和需求。而学生只有活动才能增强体质,因此,利用大课间活动,可以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

2.对学生社交素养的影响

心理学家指出“孤独可能造成情绪和行为问题”。不良的人际关系影响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愉快人的身心,让人保持心情舒畅,对学习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学生每天要面对特别繁重的课业任务,如果只顾埋头书本,而忽视与人交往,对学习成绩的提升没有太大好处。社会心理学家也指出,那些所谓合群的人更有安全感,中学生正处于一种身心巨变的关键时期,合群的表现更有利于降低他们对未知的恐惧。大课间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参与大课间中的集体活动可以感受集体的氛围,参加自由活动,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3.对学生品德素养的影响

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交往,人只有在实践和交往中才能形成自我的品德观念,践行自己的品德行为。通过大课间活动,中学生可以形成自我品德认知。比如,广播体操评比、各种球类比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集体的荣誉与个人的得失,在这些活动中体会成败荣辱,形成品德素养。大课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锻炼学生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性格。

4.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

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优势,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在活动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追求活动质量的高层次,用科学的方法评价自己的进步,评价集体的进步。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比赛,在比赛中发现问题,团队合作解决问题,面对问题学会感知和自悟,从而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促进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创新贵在发现,在大课间活动中,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把实践中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拿出来认真分析,大胆设想,从而培养自己会思考会质疑的能力。

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情况,围绕中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从大课间活动这一角度,研究大课间活动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使大课间活动成为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课间品德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品德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