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8-02-25 07:59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跑步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张 强

(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甘肃 会宁)

中学体育教学应该把健康第一当作教学的核心要求,并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

一、树立健康第一思想,落实体育健康教育

过去的体育教学片面地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的爱好以及情感需要,是导致学生热爱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重要原因。“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深化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学校体育的作用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更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的锻炼方法、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健康第一”思想为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实施明确了路径,通过开展阳光体育、快乐体育,走向终身体育。因此体育教师需让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共同发展。

二、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教育

开展体育教学之时,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同时也可对课堂内容加以必要的开发以及拓展,以期和初中生身心特征相符合,让初中生可在兴趣驱使之下对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加以学习。例如,教师对耐久跑的跑步节奏以及呼吸方法进行讲解,让所有学生一同进行,要求学生保持相同跑步速度,一般跑2~3步吸一口气。在跑步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关心并且互相鼓励,和同伴进行团结协作,以此来完成练习。在跑完以后,无法跟上节奏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感到非常失落,容易对体育产生畏惧感。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可培养其团结互助、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勇敢挑战以及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进而强化学生自强、自尊、自信以及勇敢的心理素质,使得提升学生当前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三、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心理健康

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因材施教,依据不同班级、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个体情况差异,做针对性的引导安排。个体情况的不同,在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教育接受习惯上都会有差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而后针对性地规划教学内容与形式。日常要做好对应的师生沟通,课堂上可以通过专门的时间互动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感受。沟通中要多肯定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信心。必要情况下可以通过学校班级发放的调查表来了解家属与学生的情况,让家属通过参与者的角色反馈学生在体育教学以及心理健康引导上的需求,或者现存的问题,促使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例如在教学跨越式跳高时,教师就可从圆心向圆周从低到高拉4条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学生可按照自己的水平自己选择恰当的高度,达成目标后,就可向另一个高度发起挑战。如此便可使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同时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获得自信。

四、灵活使用教学手段,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法、分层教学法、语言鼓励法、比赛法等多种方法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例如:障碍跑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由老师提问“大家学习过《长征》吗?”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后让学生背诵,在障碍设计过程中可以将长征精神贯彻到体育练习当中,通过问题情境创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同时将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更好地学习埋下伏笔。又如:30米快速跑教学的难点是上臂与下肢的协调用力,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示范,然后学生分组练习和测试,虽强调了运动成绩,但不少学生手臂与大腿协调性欠佳,运动技能未有明显提升。针对这种情况,配合口令和哨声通过“抱团”游戏练习上下臂协调摆动的动作,然后跟着音乐节拍有韵律地摆动上下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教学法分组的依据,再进行超越自我回程跑,使不同等级组别学生都有超越对象。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纠正了错误跑步姿势,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品质。

总之,在体育课堂当中对心理教育加以渗透十分重要。体育除了能够教授学生技能之外,同时还能培养其心理素质,让其身心全都进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其综合能力,并且为其日后步入社会进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体育课上,教师需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健康教育,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增强心理教育,同时变更教学方法,突出心理教育,强化道德修养,对学生意志品质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之中实现对心理教育的具体渗透。

猜你喜欢
跑步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带表跑步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