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8-02-25 07:59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品德培育核心

杨 琼

(云南省建水第一中学,云南 建水)

当今大环境下,教育界教学理念已经不单单像以前一样只是“教书”,更要“育人”,因此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高中体育这门课程而言,它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但目前看来,它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仅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提升,更要使得学生的身心都得以健康发展,以此来使得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就目前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并不显著,基于这种情况,应当展开研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进行教学策略的探究,寻找出合适的方案。

一、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进行合理培养,通过建立起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借此提升核心素养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发展,接下来通过分析高中体育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更加精准地制定策略来体现出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

1.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的具体含义是体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其形成的精神风貌及价值追求,它对于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等方面都有着积极影响,体育品德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体育精神包含了自尊自信,勇敢顽强、超越自我等精神;体育道德包含了遵守规则、诚实诚信、公平正义等道德;体育品格包含了文明礼貌、团结合作、相互尊重等品格。上述这三个方面既是体育品德的主要内容,又是体育品德的具体体现。

2.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育活动中各项能力的综合表现,它包含体能、技术能力、心理能力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是人类进行体育活动的前提。运动能力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运动能力,即从事生活、劳动等所必需的能力。另一个是专项运动能力,即参与某项运动所必需的能力。运动能力主要以体能状况、体能认知、体育比赛等为表现形式。

3.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包括了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卫生习惯、预防损伤与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等,它是人们能够文明健康生活的前提,是增进身心健康、提高适应环境能力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以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为具体表现形式。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

为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要抓紧课程上的教育,也要抓紧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全面考虑教学策略,制定出能满足核心素养培育培养要求的科学化策略。

1.创新教学内容

当今的体育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大多数高中体育课形同虚设,课堂上大多数让同学们进行自由活动,缺乏基本的体育锻炼,为满足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应当打破这种传统的模式,适当地增加一些体育活动,并且要丰富体育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体育发展史、体育理论知识等,例如可以让学生观看体育赛事,了解各种体育竞赛,并与实践进行结合,让学生尝试一些体育竞赛中的项目,例如击剑、艺术体操等等,让体育课堂充满更多趣味性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2.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观的影响,如果教师只采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就不高,无法正确地学习到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因此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去从传递体育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例如通过开展体操活动来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开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动作示范、讲解、指挥、喊操、创编、保护与帮助、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组织、教学设计等能力,借助体操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要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进而完成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总而言之,现如今核心素养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单单就体育这门学科而言,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核心素养的提升,只有不断地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改革,才能够使得我国高中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从而完成核心素养的培育。

猜你喜欢
品德培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品德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