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思路分析与解读

2018-02-25 07:59范才坤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加工创设情境

范才坤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江西 赣州)

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技术性,而且信息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知识的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时,若是一直无法提高学习效率,就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意识到当前这门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从而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思路,以指导学生高效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并且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实际上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入。尤其是这门课程为非高考科目,其知识考查缺乏统一标准,课程安排的课时也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学进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就学生而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对一些信息技术内容比较熟悉,但是也存在许多学生直到高中才开始接触电脑,其信息技术基础非常薄弱,给教学带来较大障碍。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以情境创设法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对其中具有一定抽象性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则可通过情境创设法来实现。教师在创设有效的情境时,要清晰地明白情境创设的目的,因此需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等进行考虑。比如在《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比较容易理解的情境,降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难度。教师可先用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等词语来让学生猜一词,导入新课。学生得出“信息”这个答案后,教师可以继续创设情境:“你们知道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它传达了什么样的寓意?如果站在信息的角度去看待,又要如何理解这一故事?你会采用什么样的解释?”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法,学生很容易融入情境之中,从而亲身体验“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这个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帮助其有效地认识“信息”,并且了解信息的特征,达到教学目的。

(二)以任务教学法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任务教学法来开展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与学习能力的层次性。为了有效提高任务教学法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设置任务内容,并且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教师既要照顾基础水平差的学生,又要注重兼顾基础水平高的学生,让学生可以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投入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来。比如在《信息的加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设计。

首先,对于完全没有Word基础知识的学生,可引导其选择《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理解信息加工的基本含义及其重要性,并且熟悉和体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使其形成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慢慢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同时形成自主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充分认识到信息加工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其次,对于已经掌握了Word这方面基础知识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文本信息的加工”这一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结合任务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意识,要求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加工,增强信息的表达效果,同时可以鲜明地呈现主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取学习内容,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

(三)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现实生活,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以及理解,让学生能够懂得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相关知识运用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使其深刻明白信息技术知识的使用价值,从而促使其自主地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如在《声音信息的加工》《视频信息的加工》《动画信息的加工》等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智能手机对某一段时间的生活进行录像,然后选取某一段视频,再结合自身的设计风格、视频主题的需要等情况,对视频进行剪接和加工。学生也可以自主从网上下载相关视频,为自己制作的视频配乐,增强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探索其教学的创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信息加工创设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面向煤化工产业的专利信息加工与应用
让数学思维在课堂上焕彩生辉
信息深度加工优化“密度”教学
物理教学中的学习风格探究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