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中政治情境教学

2018-02-25 07:59魏艳铃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性情景创设

魏艳铃

(湖北省襄阳东风中学,湖北 襄阳)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行,要求教师能够积极运用设置课堂情境的模式来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并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高中政治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的模式,则能够让学生被新颖的情境所吸引,并能够在感性认知中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理解,借此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着眼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运用演讲、辩论、现场表演、竞答等课堂活动构建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表演小品《物物交换》:早期的人类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经常把自己的剩余产品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有一天,牧羊人、制陶人、种粮人在集市上偶遇……在此情境的基础上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

(1)羊、陶罐、谷物、花布、石碗这些物品是怎么来的?人们拿这些物品来集市干什么?

(2)牧羊人和制陶人的交易为什么能成功?

(3)若制陶人坚持用一个陶罐去换一只羊,交易还能成功吗?为什么?

(4)种粮人的交易为什么没有成功?请你出个好主意帮帮他,让他成功交易。

货币的产生过程比较抽象,这一情景相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体验。学生针对小品情景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认识到商品、使用价值、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在进行《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这一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首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交朋友,但是每个人对于朋友的要求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那么你对朋友的标准又有哪些?这一问题贴近于学生的切身实际,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能够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跟自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也能够进行有效地掌握。

二、强化感受性,学习知识循序渐进

在进行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也就能够引导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形成快乐的学习心境。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其不仅难以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有效理解,还会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一定的厌恶心理,也就无法积极参与到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景的合理创设,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进行该课程的学习,并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章节学习时,为了让学生对价值选择跟价值判断两个概念进行有效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进行下述情景的设置:当学生在野外游玩时觉得口渴难耐,路边刚好有一片成熟的梨园,你是私自去摘别人家的梨来解渴呢?还是继续忍耐口渴?学生在该情景中通过思想的斗争跟梳理后,也就能够做好自己的决定,并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做选择过程中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借此来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从而对价值判断跟价值选择的概念进行有效的理解跟区分。在情景教学模式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对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跟解决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渗透教育性,潜移默化学知识

在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时还需要把握住教育性这一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多是借助于知识的传授过程来实现的,因此说教育性也是学生的学习重要目的。教师在情景创设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教育性的积极渗透,以保障情境创设的合理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讨论工作,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研究能力,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比如,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该方面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还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下面这个故事:五代著名画家黄筌曾奉皇帝之命,改画吴道子画的“钟馗捉鬼图”,皇帝要求他把原画中用食指捉鬼眼改成拇指。黄筌研究数日后无法下笔,最后把原画送给了皇帝,并说:“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俱在食指,不在拇指,若改动一个手指,就要改全身、改全画。”皇帝听完大为赞许,又找人重新画了一张。在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黄筌无法修改画作的原因进行思考,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对整体跟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跟研究,通过这一个故事,也能够让学生对政治道理跟哲学知识进行有效地掌握,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获得良好的高中政治教学效果跟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有效的课堂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集中精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情境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教育性情景创设
情景交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学前教育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把美留在心里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