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办有线电报始于何时?

2018-02-27 15:02魏飞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教科书

关键词有线电报,教科书,史料实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23-0065-03

有线电报的使用,是近代中国通信手段发生巨变的重要体现。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中国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教科书表述与学术著作存有差异,列举如下: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二》①

……1877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试设由天津机器东局到北洋大臣衙署的电报线,长16里,此为中国自设的第一条电报线。

——李长莉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②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且都没有论证过程,我们中学老师该相信谁呢?笔者决定去尝试考证一下。

查阅资料,各种著作对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的时间叙述不一,典型的如黄嘉漠的论述:

丁日昌于四月间由台湾回到福州,几经安排,至六月初一日(七、一一),才由飞云号装运电柱电线器材前赴台湾。七月初十日(八、一八),安设电线的工作开始,先由台湾府城南至旗后(打狗),继又由台湾府城延至安平。……九月初十日(一○、一六),全线安设工作告成,计长九十五里。……同年十月初六日(一一、一○)以后,台湾南路电线开放对外营业,规定发寄电报以二十字为基本单位,由安平或台湾府至打狗间的电报,每单位收费银洋一元;由安平至台湾府间的电报,每单位收费银洋二角。

——黄嘉漠:《中国电线的创建》③

此文参考文献众多,可信度较高。但是,不能盲信一家之言,最好还是用第一手史料来验证一下。1877年时,《申报》已创办有年,如能在其中找到相关报道,自是最好的旁证。在《申报》电子数据库搜索之后,发现有两则报道可用,内容如下:

台湾设电线告示节略。昨得台湾来信,悉台湾道经出示晓谕居民,以府城至打狗一带拟设电气线,特示仰军民人等不得阻碍工程云云,观于此则台湾之将有电线系实信也。

——《申报》1877年6月25日

台湾新置电线。从台湾府至打狗之电线业已造成,每日有消息往来,甚为利便。闻系天津水雷局之肄业生经理此传信之事也。再闻拨福州电信局中之学生共为佐理云。

——《申报》1877年10月25日

两相印证,可以推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的电报线,1877年6月时还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其建成是在同年10月。

那1877年李鸿章在天津创设的电报线是什么时间建成的呢?

令人困惑的是,现有资料少有涉及1877年由天津机器东局到北洋大臣衙署的电报线。不过,在《李鸿章全集》中,有两封书信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节录如下:

日来由东局至敝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

——(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

(光绪三年五月十九夜)①

此间水雷学堂兼习电报,诸童颇有进益。昨将东局至敝署十六里内试设电线,需费数百元,使闽、粤学生司其事,能用浅俗英语及翻出华文,立刻往复通信,洵属奇捷。闽中学堂已散,台地电报将如何试造,幸速筹办,俾可逐渐推广。

——(李鸿章)复丁雨生中丞

(光绪三年五月二十一日)②

光绪三年五月十九日为公历1877年6月29日,由此可见:

1.在此之前,这段从天津机器局(东局)到直隶总督府设在天津的衙署(敝署),共16里长的电报线已经建成,而且效果“神奇”,李鴻章认为此事会被“奉为开山之祖”;

2.此段电报线,是“用局内学生司之”,“使闽、粤学生司其事”,是中国自办的;

3.此时,李鸿章还在牵挂“台地电报将如何试造”,希望丁日昌“幸速筹办”。

由此,我们可以推定,天津机器东局到北洋大臣衙署的电报线,建成时间肯定早于台湾的电报线。这在《申报》相关报道中也可得到验证:

电线落成。前报,天津制造局通至督辕拟设电线,兹闻西六月二十七日完工,李伯相颇深嘉赏云。

——《申报》1877年7月10日

天津杂闻。自制造局通至李伯相衙门电线业已告竣,现拟再天津而通至保定府,大约伯相于每岁中须往来两地,得有电报则信息较灵更也。

——《申报》1877年7月18日

又督辕至机器局电线经已落成,每礼拜亦调水雷电线肄业生两名至督辕司理电报云。

——《申报》1877年9月25日

综上,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的电报线,并不是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它的建成时间要比李鸿章在天津创设的“东局至敝署电线”晚了近四个月。

那天津线应该就是中国自办的第一条电报线了吗?

至电线设置,自光绪元年总署奏准开办后,迄光绪三年五月五日(6月15日),上海电线成。而第一次发电,则由李文忠行辕中通电至制造局。其电文为“行辕正午一刻”六字。官民视为怪事,不减铁路之开车。当时《申报》著有论说,其主旨仍不免目为奇技淫巧云。

——姚公鹤:《上海闲话》(1916年成书)③

根据此段叙述,很多论著都把上海线判定为中国第一条自办电报线。但是,令人疑虑的是,笔者始终无法找到1916年前对“行辕正午一刻”这份电文的记载,姚公鹤的说法准确吗?

学者夏维奇认为,从李鸿章的行踪(6月15日这天李在天津)、李鸿章至刘秉璋信中“奉为开山之祖”的言辞(即光绪三年五月十九日夜复刘仲良中丞信)、当时《申报》等上海重要报刊从无报道等方面可以推定,姚公鹤所说的上海线根本不存在,应当是对天津机器局到北洋大臣衙署的电报线之误。误因可能缘于报刊屡言该线通至制造局,后人遂多以为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①笔者认为这些推论是合情合理的,尤其是《申报》等上海重要报刊从无报道确实反常。

至此,我们可以根据现有资料判定:姚公鹤所说的上海线并不存在。1877年6月由李鸿章创设的天津机器局到北洋大臣衙署的电报线,应为中国自设的第一条电报线。

虽然中国自办有线电报开端的备课困惑基本解决了,但笔者感想颇多。首先,由此看来,我们以往有关中国第一条自办有线电报创办时间、地点、人物的测试题乃至高考题,其参考答案都是错误的了!这能否再次提醒命题人,历史试题决不应该在死记硬背上为难学生,因为,死记这些知识不仅意义不大,且其本身就不一定正确!

其次,我们对教科书乃至学术著作决不能盲从,“尽信书不如无书”。中学老师一定要广泛阅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怀疑的眼光打量教学资料,并把这种批判的精神传给学生。

最后,我很想知道,“行辕正午一刻”这份流露出好奇和试探的电文,是否真的存在呢?

【作者简介】魏飞,中学高级教师,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和命题研究。

【责任编辑:王雅贞】endprint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教科书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教科书式(双语加油站)
藏起来的教科书
“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分解初探
史料实证意识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