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实践

2018-03-02 19:35沈海波周如旗朱雄泳
软件 2017年9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认证软件工程

沈海波+周如旗+朱雄泳

摘要:针对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认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经过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为抓手,通过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特色课程群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条件建设并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达成专业认证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目标,为下一步推动我校软件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软件工程;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建设;专业认证

0 引言

在中国T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T程教育认证办法中,明确指出了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构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保障工程教育专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改进教学过程和管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企融合将产生非常大的积极作用。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既有系统化软件工程教育理论又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高职业质素的软件人才,实行软件工程专业认证,不仅能提高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将使我国软件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互认,提升国内培养的软件工程师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内软件工程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显然,如何以专业认证为抓手,进行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和实践,是值得十分重视的现实问题。

1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内容和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以《华盛顿协议》为基础,由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制定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组成。通用标准规定了软件工程专业在七个方面的一般性要求,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专业补充标准规定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和补充内容。

对于软件工程专业而言,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主要要求包括:①对于培养目标,要以行业和社会需求、IT技术的发展现状为导向,制定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培养目标。②对于课程体系,通识课程、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要按照一定比例开设,特别要求专业类课程应包含培养学生具有对复杂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验证、确认、实现、应用和维护等能力的内容,还应包含培养学生具有软件系统开发管理能力的内容,课程内容应至少包含一个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同时,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保证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现场实习、毕业设计的顺利实施。③对于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应有“工程”背景和经验,教师拥有软件工程专业的学位达到一定比例;并应聘请用人单位专家、合作企业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④对于专业条件,专业资料、实验条件、实践基地应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⑤对于学生,从招生制度、培养机制、课程体系设置、考核标准、毕业要求等各方面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加以实施,以保证培养目标的达成。⑥特别是设立明确的教学环节质量要求、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和各种跟踪反馈机制,以持续改进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总之,要达到对学生的工程实践性培养要求,一是学校要具有培养学生良好工程素质、知识以及能力的课程体系、实践环境及教师队伍;二是学校应与企业深度融合,设立实习基地并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三是要建立持续改进专业建设的目标达成措施、质量监控机制、跟踪反馈机制。

2 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软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内容和要求比較发现,目前我国的软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同质化,专业特色不明显。在目前我国开办软件工程专业的700余所高等院校中,大多数仍然采用研究型或学术型培养方式,培养目标趋同且泛化,专业特色不明显,培养层次模糊,与地方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2)课程体系不完善,毕业要求不明确。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应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但很多高校课程体系不完善,毕业要求不明确,课程理论多而实践较少,难以满足专业认证的需要。

(3)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理念和方法不适应认证需要。大多数高校的专任教师主要来自于学术研究型高校培养出来来的硕士和博士,普遍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和“重学术,轻技术”等问题,既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和能力、又具备丰富实践教学素质和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严重匮乏,造成专业工程特色不突出,与T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吻合。

(4)软、硬件教学条件需进一步完善。对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目前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资料、实验、实践基地建设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很多只是挂个牌子,没有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5)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由于受办学经费、师资力量、传统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很多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影响了对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6)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机制、跟踪反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和跟踪反馈机制,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达成培养目标,定期进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改进。但很多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考核标准通常是多年不变,不能反映IT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endprint

3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

工程教育认证既给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指明了建设方向和带来良好机遇,针对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校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对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认真探索和实践,正在准备和申请进行软件工程专业认证。

(1)面向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纲,培养目标的制定既要基于国家、社会和学生的要求与期望,又要基于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质量追求,而毕业要求的制定则基于培养目标和认证标准。按照“实用型、服务型”的人才培养定位,我们将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参照IEEE-CS和ACM 2014学科教程知识体系SWEBOK,遵循CDIO国际先进工程教育模式理念,通过多种方式的教育、教学和实践环节,按照“理论与实践并重、专业特色鲜明”的原则,培养立志从事软件工程事业,具有软件基础理论和软件工程知识,具备软件工程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具有特色方向设计与开发能力,在大数据应用开发和移动应用开发方面有一技之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并且制定了在知识(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学创新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毕业要求。

(2)以培养目标为基础,构建基于特色课程群的专业课程体系。我们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转型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科学构建了层次化模块化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职业特色课程群、实训实践课程群五个层次的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又由若干模块化的课程构成。通识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的数理能力、外语能力和人文精神,其中数学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掌握软件基本技术。专业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能力。职业特色课程群(包括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应用开发两个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为社会培养领域人才。实训实践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大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我们采用“送出去”和“请进来”模式,每年选派了3-5名教师到合作企业和培训机构学习锻炼,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长期聘请了8-10名既有高学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到学校任教、讲座或担任指导教师,着力构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提高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加强条件建设,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通过亲身参与生产和工程实践才能获得。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可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实现校企 “双赢”。我们长期与广州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恒拓开源(天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州飞瑞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源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云测科技有限公司、东软集团等企业合作,不仅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也共建了校內实验实训中心和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通过基于实际项目的不断“做中学”过程,大大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5)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是实用性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我们遵循以“能力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原则,通过课程实验、课程综合设计、项目实训、企业实习四个环节,很多实践性要求较强的课程实践课时达到40%-50%,并且压缩了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了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实训比例。并且开设了学科竞赛、创新训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再以一考定成绩,而且针对不同课程的性质,实行不同的考核机制。我们还成立了以朱雄泳博士为指导老师的学生移动应用开发团队、以徐海蛟博士为指导老师的学生大数据应用开发团队,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运用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通过“课堂一实验一实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构建持续改进机制,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保障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的达成。高等学校办学的目标是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和是否对口是衡量专业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构建比较全面、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我们首先成立了由学校教务处及督导组、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相关人员、学生家长和校友等组成的联合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建立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4 结语

工程教育认证给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带来了良好机遇,也指明了建设途径,我们针对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遵循软件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和条件,对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认真探索和实践,为下一步申请对软件工程专业进行认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认证软件工程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