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教学过程各要素的裂变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2018-03-02 19:37张海燕
软件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要素课堂教学

张海燕

摘要:MOOC的发展引起了政府、大学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文章从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四要素分析了MOOC教学过程各要素的裂变,指出MOOC的经验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学习者、学习环境构建的启示。这正是基于翻转课堂、微课等促进传统课堂教学改革所急需的。

关键词:MOOC;教学过程;要素;课堂教学

0 引言

当前,国内各大知名高校纷纷推出自己的MOOC,将其作为自身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之一。MOOC集中了人类教育、技术探索的新成果,以完全开放的姿态呈现出来,这不仅为教育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提供了可能、资源,充当了典型范例,也为打破我国孤立的传统课堂教学壁垒充当了一副催化剂。MOOC让教育参与者们看到了更接近于学习本质的教学过程,由MOOC而引发的教学改革势不可挡。对于大多数无法参与MOOC顶层设计的一线教师而言,深入分析MOOC的教学过程,洞悉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依据MOOC的研究成果指导其进行自身课堂教学改革,才是其关注的重点。只有每一位教育实践者都能关注MOOC,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获得适合其需求的教育,MOOC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这或许也是MOOC首创者的初衷。

1 MOOC的发展

MOOC(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随着网络资源、网络课程、尤其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深入发展,MOOC应运而生。

1.1 MOOC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MOOC,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它随着人们对MOOC研究的深入在发生着变化。2017年6月23日维基百科指出:MOOC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无限制参与为目的网络在线课程。它除了采用传统的诸如视频、阅读材料、问题集等课程资源以外,还使用了交互式用户论坛,以便构建学生、教授、助教组成的学习社区。

1.2 MOOC的发展现状

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戴维·科米尔( Dave Corm/er)和布赖恩·亚历山大( Bryan Alexander)提出了MOOC这个专用名称,9月,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 GeorgeSiemens)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开设了第一门真正的MOOC课程“联结主义与联结知识”在线课程(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Online Course,CCK08)。从第一门MOOC课程的出现至今,MOOC经历了井喷式发展。尤其是在2012年,Udacity、Coursera、edX三大MOOC平台相继成立并获得大量投资,并且部分课程被大学承认学分,纽约时报据此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

MOOC的发展也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进入了中国高等教育领域。2013年,上海市推出“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2013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edX签订了合作协议。2013年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Coursera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

除了与国外平台的合作,中国高校也在寻求国内高校的强强联手,实现MOOC的本土化。2013年7月,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12所国内高校宣布携手打造“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

2 MOOC教学过程各要素的裂变

在课程实施中,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在MOOC中,这些教学要素都产生了很大变化。

2.1 顶级教育者與团队的参与

与世界名校及其顶级教育者合作是MOOC的显著特点。以Coursera为例,该项目最早发端于斯坦福大学。Coursera先与本校的知名教授合作,上线本校优质课程,然后与美国本土的密西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国外的多伦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合作。Coursera并没有给出统一的课程资源规范,但是他们通过搭建课程平台,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同时,Coursera通过向合作学校开放学习管理服务系统(leaming management service.LMS)渗透其教育理念,进而鼓励并支持教师开发符合相应理念与规范的学习资源。Coursera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项目的管理和公司运作更加规范。项目研究团队负责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运营团队主管项目运作和盈利模式探究,大量的资本介入又保证了优秀人才加盟,进而吸引优质资源、优化技术方案,这种良性循环实现了教学实践、理论探究、商业盈利的三维互动、相互促进的MOOC模式。

2.2 遍布世界的主动学习者

MOOC的学习者跨越了围墙、国界、职业、甚至是年龄。人数众多、背景复杂是MOOC进行学习者分析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这一学习群体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留下并完成MOOC课程的学习者,都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我管理能力、求知欲、自主学习能力均很强。在设计良好的MOOC课程中,通过名师、教学辅助团队、学习者共同体构建而成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满足每一个主动学习者的需要。在MOOC实施过程中,教师、教辅团队、学习者的角色已经不再清晰,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是其他个体学习的对象,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搜集、生成并发布有意义的学习资源,成为传播过程中的信源,当然也可能是教学传播过程中的受众,而这种基于MOOC的循环传播模式的运用将MOOC参与者吸引、聚集并驻扎在MOOC中,这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是无法做到的‘7]。这种学习环境已经超越了传统学习环境的内涵,而成为由MOOC参与者共同构建的学习生态系统。

2.3 预设与在线生成的课程内容并存

1859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1949年,课程论集大成者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怎样选择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白此,选择课程问题成为课程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纵观课程发展历史,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包括课程即学科知识,课程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受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社会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影响,教育者们开始重新思考教育。他们提出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类主体构成的共同体,教育是一种群体主体,是和其他社会主体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一样的群体主体。因而,教育应该承担起作为主体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学校课程就不应该是对社会生活的被动适应,学校课程也不应该是被动传递某些流行的社会生活经验的工具,学校课程有权利也有义务在时代精神的建构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课程应该主动选择社会生活经验,并对社会生活经验不断批判和超越,并不断构建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同时,卢梭的自然教育论,杜威倡导的进步教育论以及二十世纪七十年来以来流行的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等都倡导学习者经验应该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他们认为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学习者是知识和文化的创造者,学习者创造着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和经验、学习者在同伴交往和其他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经验是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教育家、课程论专家、领域专家、技术专家的思想在信息时代的碰撞最终导致了MOOC的诞生。MOOC部分课程内容采用短视频的方式进行传递,此为预设的学科内容,同时,视频中嵌入设计独特的学习评价组件,实现自动化的即时学习评价,满足大规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其二,课程内容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由遍布各地的学习者生成,教学团队以及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及网络交互,将有价值的内容集结,通过邮件等方式发送给每个学习者,这部分内容,也成为MOOC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MOOC集中体现了课程与教育研究的新发展。endprint

2.4在线环境、线下学习环境与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

信息时代,数字化的、网络设施的出现,放大了人类获取和使用学习资源的能力,使学习者与学习更加接近。依托于网络技术的MOOC构建了不同于传统课堂或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实施与研究更接近其本质。MOOC以分为两大类:xMOOC与cMOOC。xMOOC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起来的。在xMOOC中,课程内容是经由教师精心筛选、系统组织的结构化知识,知识采用视频呈现技术与测试嵌入技术,以固有的教学方式基于网络进行传递。xMOOC是传统教学在信息时代的网络延伸与拓展,对于大学甚至是中小学中学生多且缺乏交互的基础课程,就可以用xMOOC以标准化的在线教育方式进行传授,进而实现规模化教学。因此,在xMOOC中,基于微视频学习的在线环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个人学习环境、线上交互环境、线下学习共同体都是围绕并服务于微视频教学展开的。cMOOC由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连通主义学习理论构建。cMOOC不仅关注类似传统课堂教学中批量知识传授的浅层次学习,它更加关注网络中不同人的思想碰撞,引发知识迁移和创造,进而产生的以批判理解、信息整合、知识构建、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为特征的的深度学习。因此,cMOOC更注重非结构化知识的传授。它将社会化网络、领域专家和网上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多种社交媒体支持学习者讨论、思考和分享知识。由此可见,在cMOOC中,课程知识不完全是预先确定的,大部分课程内容是在学习者的交往过程中生成的。cMOOC利用众多社会媒体工具和技术,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巨量学习者联系在一起进行不同主题的交互,使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发生关联,这正是网络时代的分布式认知。因此,在cMOOC中,在线环境、线下学习共同体、个人学习环境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无主次之分,同时,cMOOC中的学习环境并不会随着课程的结束而消失,经过cMOOC学习而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可能会围绕特定主题一直持续研讨下去,并从学习共同体转化为实践共同体。

3 MOOC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3.1对教师的启示

近些年,MOOC的发展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参与到MOOC顶层设计的机会几乎没有,也无法依托MOOC所提供的大数据做教育研究。但是MOOC对促进普通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可小觑。

(1) MOOC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师观,促进教师合作,加速教辅团队建设。

(2)通过MOOC,进一步加强教师自身学术性知识的储备与更新,将国际国内知名教授“请”进普通课堂,基于已有MOOC展开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3)通过MOOC,实现自身师范性知识的更新。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国内外MOOC课程,接受教师继续教育,接受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当然,就MOOC课程本身,其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都经由多位专家参与,其本身就是一份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的典型范例,将其部分或全部设计迁移到课堂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是完全有可能;同时,MOOC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国内对翻转课堂、微课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一步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3.2对学习者的启示

通过观摩符合学习需求的MOOC,学生接触到了更大范围的学习者,获得了更多信息,亲身体验到了作为一个主动学习者在未来学习中的重要性。尽管不是每个学习者都适合并能坚持学习MOOC,但是,通过接触MOOC,使学生在对比中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通过MOOC,使学生看到国内学习者与国际学习者、在职学习者的区别与差距

(2)通过观摩MOOC学习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者需要根据依据白身条件与目标,成为主动的选择者

(3)通过分析MOOC中的学生,激励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3.3对学习环境构建的启示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主要由教师主导构建的。而MOOC中的教学环境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生成性的学习环境,实现了线上、线下、个人学习环境的有机整合。它由学习者、教辅团队等在学习进程中不断构建而成。正如Steffens等(2008)認为定位于个性化学习的学习环境大多可促进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者在学习时也偏向根据个体需要个性化他们的学习环境。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教学,教师都需要重视对学习环境的构建。通过分析MOOC,基于技术构建的MOOC学习环境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线下教学。

总之,MOOC的出现,引起了各个国家教育政策决策者、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的广泛持久关注,这一集最优秀教育团队研发,有充足资金与技术支持的新事物的发展尽管还有很多阻碍有待解决,但是其设计理念设计模式、实施方案已经部分甚至全部移植到各国教育改革实践中,诸如翻转课堂、微课、个人学习环境的研究等正是借助于MOOC得到更广泛的教育研究和实践:MOOC能否取代传统大学我们无法推断,但是MOOC使教学更加符合学习的本质,这是毋庸置疑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要素课堂教学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