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究

2018-03-04 21:52吴笑男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方法

摘 要: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开展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对研究性教学特点及其实施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研究性教学模式;方法

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语言学课程作为重要的理论课程,主要目的就是丰富语言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与理论思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意义

研究性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与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语言学理论性非常强,有很多专业术语,对很多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到比较枯燥,兴趣不高。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特点

1. 实践性与创新性。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非常重要,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情境更好地体验英语的应用,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会、课余活动以及课堂活动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交流。

2. 研究性与开放性。英语作为语言学科通过认知式研究性模式进行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解释,并寻找认识规律以及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研究性教学模式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特点,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也可进行个人研究;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专题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题目;不用局限于课堂授课,可以通过专题研讨、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授课。

3. 自主性与交互性。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应当对学生给予高度重视。教师应当指引学生从不同方面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寻找解决策略,得出相应结论,比如看英文报刊、小说、电影,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参与讨论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英语相关的各种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體现出交互性特点。

三、英语语言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1.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比如可以将对英语语法感兴趣的学生成立一个语法研究小组。成立研究小组可以打破传统的单纯教师教授、课本是唯一知识来源的教学方式,通过个别辅导、小组学习等途径,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此外,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知识来源途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设计以及探究的能力;同时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2. 创设情境与提炼问题。研究性教学的首要原则就是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具有批判性、自然的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主动寻找解决策略,激发兴趣与潜能,拓展思维。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寻找和学生平时生活、教育教学具有密切联系的材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制订学习方案等。在浓厚的学习探究氛围中,学生可以充满兴趣,积极进行提问,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成果展示与评价激励。研究一般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在英语学习中非常容易将研究型学习渗透其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被动、单向教学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寻找规律;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让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创新。在研究性教学中,成果展示是实现价值的重要环节。在成果展示过程中,可以通过研讨、调查报告、课题小论文以及口头陈述等方式进行展现,可以和同学共享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实现知识共享。

研究性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不再受课堂的限制,可以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作为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结合时代发展情况,寻找教育发展规律。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研究性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与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小瑞,任泉清,闫卫芳.英语语言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4):53-54.

[2]郭丽萍.英语语言学课程“问题导向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1):160-161.

作者简介:吴笑男(1982— ),女,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英语语言学方法
学习方法
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可能是方法不对
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探讨
浅析英语语言学发展的因素探讨
试分析英语语言学语音和词汇的变化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