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如何以“理”育人研究

2018-03-24 01:21张国峰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育人教学

张国峰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标深入发展,教育模式与教学理念均有所创新,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如何以“理”育人进行教学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高中物理教学良性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以“理”育人

高中物理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由浅入深的重要阶段,对夯实学生物理学习基础,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认知尤为重要。然而,在当前物理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现实问题影响教学成效。基于此,为了使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得以有效提升,研究以“理”育人的教育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践以“理”育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首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践以“理”育人教育理念可有效提升教学综合质量。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主体身份,采用口传心授教育方法,向学生机械灌输物理教学知识,弱化师生交互有效性,使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课堂边缘,无法积极参与到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提升教育有效性。在以“理”育人教育理念中,教师不仅告诉学生物理知识点,同时告诉学生物理知识点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在知其然基础上其所以然,达到提升课堂教学综合质量的目的。

其次,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践以“理”育人教育理念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照教学大纲,弱化学生本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使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学习需求产生脱离,无法与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产生共鸣,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无法得以有效提升。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践以“理”育人教学理念,扭转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以书本知识或教育大纲为主体的教育现况,教师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掌握“理”,以此为基础,深入了解物理知识并提升教学成效,需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以此为切入点,灵活展开“理”的教学,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

2 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以“理”育人的教学创新方略

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以“理”育人教育理念实践重要性进行分析可知,该教育理念伴随课程课改革应运而生,突出学生本体化教育地位,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赋予课堂教学无限生机,达到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综合质量的目的,为此教师应秉持与时俱进竞争,思考当前教育现况下,灵活运用已“理”育人教学理念的创新型教学方略,为提升物理教学综合质量提供课堂教育实践准入路径,使高中物理教学更具成效。

2.1 提升教师以“理”育人教育觉悟

以“理”育人有别于传统教育理念以教师或教学大纲为教学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学生本体出发,思考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需求,以学生物理学习能力为基础,思考“理”的落实方略,使其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应提升以“理”育人的教育觉悟,积极思考以学生为“理”教育主体的教育创新模式,为提升物理教学科学性奠定基础。

2.2 利用生活化教学方略提升以“理”育人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差距,若现使以“理”育人教育方略更具科学性,应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秉持由浅入深的教育原则,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综合成效。例如,教师在进行“万有引力与航天”的教学时,可利用互联网,向学生播放行星运动的视频,通过丰富多变的视频资源,使学生被天体运动规律所吸引,而后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与行星间的力量关系,介于太阳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天体,依次为教学案例可有效拉近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提升以“理”育人教学效率奠定基础,使学生得以在生活化教学案例指引下,展开“理”的探究,提升高中物理育人成效[3]。

2.3 通过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理”

物理知识犹如处于丝茧中,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展开分析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抽丝剥茧的过程,使“理”自然而然显现在学生面前,被学生所理解,而分析教学也是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得以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方略,赋予高中物理教学无限生机,使高中物理教育丰富成效,达到提升教学综合水平的目的。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在以“理”育人教育觉悟指引下,摒弃传统教育过程中,仅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对学生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的消极现象,积极思考分析教学落实方略。例如,教师在进行“相互作用——摩擦力”的教學时,应将知识体系分为若干层次,如基本理论、摩擦力体验、摩擦力产生原因、缺失摩擦力会带来的后果等进行分析与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应尽量细化,通过分析如同为学生搭建达到物理知识高峰的台阶,一旦分析理解教学内容缺失关联性,或跨度过大超出学生理解范畴,则会造成学习理解困难,降低学习积极性,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巨大压力,进而无法在“理”的引导下,勇攀知识的高峰。为此,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教育原则,思考学生学习兴趣与物理知识理解能力,合理规划分析教学模块,提升物理教学成效。在针对“摩擦力”进行分析教学时,还可以采用“总——分”形式,即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如小型拔河比赛,而后鼓励学生以物理现象为核心展开深入分析,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指引下,愿意参与到课堂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为提升以“理”教学综合成效奠定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为了可有效落实以“理”育人的教学策略,作为物理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通过生活化较案例、深层次分析等创新型教学模式,赋予物理课堂教学无限生机,达到提升物理教学综合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景文.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01):84-84.

[2]郝伟.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学周刊B版,2014(11):106-106.

[3]肖吉霞.浅析我国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01):91-91.

作者单位

山西省平遥县第三中学校 山西省平遥县 031100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育人教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