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记烟坊

2018-03-25 11:38杨海林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烟丝门面哑巴

杨海林

安东城的徐记烟坊在南小街,陌生人如果在街上转一圈,估计根本找不到──这个烟坊门面儿太窄,根本就没有挂过匾牌。

它不但在南小街一个旮旯,而且不管什么时候,门板也只下个三四块,远远一望,黑黢黢的一片。

民国年间徐记烟坊的柜台是老板娘白薇站的,这个女人永远是一副三十多岁的样子,头上梳个琵琶鬏,无论寒暑,都穿一件月白色的旗袍。

──门面的里面有一扇小门,推开来,嚯,豁然开朗。

是个小院,徐记烟坊的仓库兼生产间。

徐记烟坊属于自产自销的手工作坊,虽然门面不大,生产的烟丝数量也不会太多,但是附近清江浦、山阳县──甚至是桃源、天长等地的烟商来安东城采买时,都喜欢进来寒暄一阵,尽可能多地带一点回去自用或送人。

青睐徐记烟丝,是因为它产的烟丝有“色黄味正,历久弥香”的特点。

徐记烟坊的当家人徐响五大三粗,但是他们夫妻好多年却一直没有个一男半女。

后来,徐响在外出收烟叶的时候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的哑巴。

徐响就问:“你愿意跟我回去吗?”

哑巴以乞讨为生,有人管饭,他求之不得呢。

烟草是一种很贱的植物,别的烟坊的人下乡收烟叶,到田里一看,嗬,哪块田里的烟草都不错,于是吩咐长烟草的农民劈叶、拍烂、晒干,他们收回这些成叶后铰丝就可以出售了。

徐响不。

他收烟叶的时候要求每张达到一定的宽度和厚度──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才能证明它们是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下生长的,叶肉里富含水分。

徐响不收成叶,他自己和哑巴下田去劈鲜叶,劈好了,收进小院子里,自己用槌将烟叶在青石上拍烂,哑巴就默默地揭了晾到瓦上。

因为怕叶子上霉腐烂,别人家的烟叶在晾晒的时候是严禁碰到雨水的,但是徐家不管,雨越大,徐响越开心,铰成的烟丝甜味越足。后来,徐响把这个秘密告诉哑巴:“徐家的烟叶是晾在屋顶上的,屋脊有一定的倾斜度,根本留不住水,而且,烟叶有了无根水(指雨)的滋润,本身的涩辣会被祛除,代之以雨水中的甘甜。”

铰烟丝是白薇的活计,这个女人一般是吸过一口烟之后才用小匾盛了烟叶,“笃” “笃”“笃”地走过院子里的石板路。

徐响就会停下手里的活计,不安地看白薇旗袍里裹着的身体乱动。

“你还是走吧,你的旗袍里藏着一只兽,它迟早会闯祸的。”徐响说。

往往这个时候,白薇会回过头不经意地瞟一眼屋顶上的哑巴,什么也不说,“笃”“笃”“笃”地扭着屁股进了屋里。

徐记烟坊的日子过得就像是一潭死水,白薇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里有一只兽,它总是软软地躺着,伸出软乎乎的舌头舔舐着白薇。但是吸过烟之后这只兽就会蠢蠢欲动,它能使白薇生动起来、活泛起来。

可是有什幺用呢?

白薇叹一口气,她自己听不见,徐响听不见,哑巴能听见。

你以为我写的是俗不可耐的三角恋故事,实际上,当这个三角恋故事还没有发生的一个傍晚,徐响回家喝了一瓢冷水。他一抹嘴角,对白薇说:“我得走了呀,要不然,日本人一来,你就没有太平日子过啦。我今晚要跟一伙人去废黄河边拦截从淮阴过来的日本人,可能就回不来了啊。”

真的没有回来,徐响他们那伙人只是稀稀拉拉地打了几枪,就被日本人一颗手雷给炸飞了。这伙日本人径自来到徐记烟坊,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

这回门板是哑巴卸下的。

“原来你是日本人呀。”白薇拍着细瘦的手,“我怎么一点没想到?”

“放心好了,就算我们炸塌了整个安东城,你的徐记烟坊一定要保下来的。”哑巴走到白薇面前,很认真地说了一句,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我很迷恋你吸烟的样子。”

“在我临走之前,你能再为我吸一次吗?”

徐记烟坊不卖纸烟,因此,白薇吸的是一杆湘妃竹的烟袋。

听了哑巴的话,白薇笑笑:“医坊里的先生说我的病得靠烟养着,所以徐响就开了这个烟坊,现在他去了,这个烟坊怕是开不起来了──你喜欢看我吸烟的样子,那么,就给我点上一锅吧。”

一口烟下肚,白薇的脸上泛起红晕,头像一朵饱含雨水的牡丹,沉甸甸地抬不起来。

“风情万种!”哑巴陶醉地看着,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

白薇的腮帮子一鼓,那烟从她的鼻孔里汩汩地涌出。

不会吧,哑巴揉了揉眼睛──坐在春凳子吸烟的白薇竟然不见了,那股烟竟成了白薇的形状,手臂儿弯弯,肩儿细细,旗袍下裹着的屁股蛋子像一只不安分的小兔子,丰满而富有弹性。

啞巴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抚摸。

只有一团白白的烟雾飘了过来,香浓软糯。哑巴深深地吸了一口,陶醉地闭上了眼。

他不知道,那团烟雾中的手慢慢地缭绕到他的脖子,紧紧地箍住它了。

选自《小说月刊》

猜你喜欢
烟丝门面哑巴
哑巴娘
烟丝回收再利用在卷包车间的推广
做好“窗口”和“门面”,成为沟通的桥梁
妙用烟丝
父子俩
刮梗技术在晒黄烟丝生产上的应用探索
妙用烟丝
匠人匠心成就迪士尼的“门面”
选址时别犯浑
理发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