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车“碰瓷”行为的刑法解析

2018-03-26 10:48廖明振
法制与社会 2018年5期
关键词:碰瓷

摘 要 近年来涉车“碰瓷”行为在国内愈演愈烈,其社会危害性逐渐加大。根据各种案件的不同情况,依照刑法进行分析,涉车“碰瓷”行为可以构成敲诈勒索罪、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抢劫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在认定涉车碰瓷行为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行为人正确定罪量刑,使之罚当其罪。

关键词 涉车 “碰瓷” 刑法定位

作者简介:廖明振,怀化广播电视大学,一线教师,研究方向:刑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151

一、涉车“碰瓷”行为的含义

(一)最早出现的“碰瓷”是在清朝时期,有人拿着假冒伪劣之“名贵瓷器”,在路上故意与人相碰,趁机摔坏瓷器,以此为由来掠取他人钱财

现在“碰瓷”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不断推陈出新。如摔跤碰瓷,有的行为人在路上自己摔伤后讹诈见义勇为的帮扶者。还有的进行医疗碰瓷,行为人到医院或小诊所看病,打针后假装出现头痛、胸闷等医药过敏情况,再敲诈医生或医院让其付钱私了。近年来又出现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碰瓷,网络碰瓷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网络购物中故意制造卖家履行瑕疵而骗取或勒索网店店主或其他网购者钱财的行为。如在网上通过恶意退款、恶意差评等获取非法利益。

各种碰瓷中最常见的是涉车碰瓷,即行为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以此勒索他人财物的行为方式。本文主要研究涉车碰瓷行為,近年来涉车“碰瓷”行为在国内愈演愈烈,其社会危害性逐渐加大。

(二)涉车“碰瓷”行为的类型

按碰瓷的行为手段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人碰车”与“物碰车”。这儿的车指向的主要是机动车。

“人碰车”是指“碰瓷”行为人身体与他人车子相接触后以身体受伤害为由向被害人索取钱财的行为方式。“人碰车”可以是碰瓷者亲力亲为制造交通事故,也可以是碰瓷组织者诱骗或者逼迫第三人去碰车。这类利用身体伤残“碰瓷”还可细分为两种情况——自伤型碰瓷和残他型碰瓷。自伤型碰瓷是利用自己旧伤或新伤去碰车讹诈。碰瓷行为人常在身体伤残后迎着车子顺势倒下或者故意扑在车子后面大声喧叫,以便将受伤害的后果转嫁给司机。残他型碰瓷是剥夺小孩等的自由并将其弄伤致残,再派往各种场合寻找机会,在伤残儿童等实行碰瓷行为后,碰瓷分子便上前围住受害人索钱要物。

“物碰车”是指“碰瓷”行为人用动物或物品制造交通事故,再以利益受损为理由勒索他人钱财的一种行为方式。在“物碰车”的方式中,最危险的是开车碰瓷,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碰瓷。还有的人则利用动物或其他物品“碰瓷”车辆,如“碰瓷”行为人事先将己方宠物弄伤或弄死,丢于公共道路上诬陷过路的车辆驾驶人。

当涉车碰瓷行为具有严重的危害社会性时,就构成了犯罪,应当依刑法进行定罪处罚。

二、涉车“碰瓷”行为的刑法定位

根据各种案件的不同情况,依照刑法进行分析,涉车“碰瓷”行为可以分别构成如下犯罪:

(一)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在涉车“碰瓷”行动中进行了威胁或要挟;被害人主要出于恐惧而给予钱财,并不是由于受暴力打击无法反抗,也不是因认识错误而交付财物。碰瓷行为人主要利用受害人开车时有违反交通法规之行为,以此来要挟,使受害人心里不由得害怕,从而拿出一些钱财给碰瓷行为人希望能破财消灾。

在涉车“碰瓷”案件中,行为人一般熟悉交通法规及周边路况,通过预先设计事故现场,趁着被害人违反交通法规或对道路不熟,寻机引发交通事故。接着抓住受害人存在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以自己利益受损害须要提交司法机关解决为要挟,逼迫被害人接受私了, 如果受害人不同意私了发出异议,便会提请交警裁决。如常见的犯罪团伙开车对醉酒驾驶者车辆进行碰撞,醉驾人明知对方是“碰瓷”行为,但常由于自己违反交通法规在前,可能会被交警扣分、罚款、拘留,或者急于赶时间等,便选择私了,向行为人交付财物。涉车“碰瓷”行为人通过制造真假事故,再对被害人进行语言、肢体威胁,要求被害人给大笔钱财或多次进行“碰瓷”索要,应当认定它为敲诈勒索罪。如果涉车碰瓷行为人行动时使用了一点暴力,暴力程度轻微、靠以哄带骗从被害人处取得钱财的,也应归于敲诈勒索罪。

(二)构成诈骗罪

行为人通过开车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让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受害人误以为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导致交通事故,便要求和解,外表看是自愿给行为人一定的金钱,碰瓷人于是攫得大额财物。像这种涉车“碰瓷”行为应以诈骗罪论处。

经常出现涉车碰瓷行为人通过交警裁断事故,而从受害人那里得到大笔钱财的情况。因为“碰瓷”行为人故意设计事故,隐瞒了部分事故的真相,蒙骗了被害人和交警,此种情况可考虑适用诈骗罪。

行为人涉车碰瓷行为归于何罪须考究被害人交付钱财是出于恐惧心理还是因为错误认识,如果是出于恐惧心理可为敲诈勒索罪,反之是由于错误认识交付钱财那么可认定是诈骗罪。我们在实际处理碰瓷案件时要坚持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来认定犯罪。

(三)构成保险诈骗罪

有的“涉车碰瓷”行为人事先到保险公司投保,再开车寻找机会,在他人车辆变道时,故意冲撞他人车子,造成被害人对交通事故应负全责的假象,骗取对方付车子修理费;接着又找保险公司请求赔偿,隐瞒真实情况,然后骗取保险公司高额赔偿金。通过重复作案,在碰瓷后车辆受损需要修理时,行为人尽量少送修,或找便宜的地方修车,实际是碰撞很多次后才送去修理或者只花很少的钱修理,从中获取巨大差价。

此种碰瓷行为符合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可按保险诈骗罪定罪处罚。因为这类行为人碰瓷行为主要目的是通过制造保险事故、隐瞒事实真相来向保险公司获取巨额保险赔偿金,在此情形下,行为人的涉车碰瓷行为可以适用保险诈骗罪。

(四)构成抢劫罪

抢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出行为人用暴力方法对他人人身进行打击或强制;或用胁迫方法即精神强制,使被害人不敢反抗;或用其他方法,也就是用暴力胁迫以外的使被害人不能反抗的方法。其他方法,如强行灌醉他人、药物麻醉等。有的涉车碰瓷行为人在驾车故意冲撞他人车辆后,以受害人应对事故负责为借口索要赔偿,被害人认为自己没有过错,对事故原因提出异议,而不向行为人交付钱财,或者提出请交警介入。在被害人想报警时,涉车碰瓷行为人还夺取被害人手机,殴打被害人,不让其报警。涉车碰瓷行为人的行为达到使受害人不能反抗的程度,其目的是为了当场获取财物。此种行为应以抢劫罪定罪量刑。

在暴力“碰瓷”犯罪中,如何对其行为进行归罪,关键是看行为人暴力程度,是否直接依靠暴力取得被害人财物。若涉车碰瓷行为人冲撞他人车子后,假借请交警介入,用语言威胁或附带轻微暴力,让受害人被迫选择采用“私了”,这种情形可适用敲诈勒索罪。如涉车碰瓷行为人行动时使用暴力或恐吓,其强度之大足以使被害人不能或不敢反抗,从而非法取得财物,此种情形可认定为抢劫罪。

(五)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有的碰瓷行为发生在高速公路上,涉车碰瓷行为人碰撞客车或大货车,行为人可能只希望制造轻微的刮擦来达到非法获取钱财的目的,但客车与大货车只要出现方向没法控制或侧面翻滚的情况,就会对周围人眾或财产的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所以,行为人在高速公路上为获得非法财物擦撞客车或货车进行碰瓷,在客观上已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对行为人对碰瓷行为的现实危险性持放任心态,属于间接故意。对这种碰瓷行为我们可以确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涉车碰瓷行为人大多数选择在城市内碰瓷。如果行为者挑车流量大的时段,选择人多、车多、车速快的城市主干道来碰瓷掠财。受害人为了躲避突然而来的碰撞猛打方向盘或被碰击后不能控制所驾车辆时,行为人的碰瓷行为就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有可能导致多车连续追尾或者发生乘客、路人伤亡等严重后果,这危及到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及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这类行为常有发生且危害大,处于此类情形下的涉车碰瓷行为应确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有些碰瓷行为发生在居民小区或非主干道路上、或在汽车刚起步与停车时有点小刮擦、或声称自己方身体受伤讹诈别人财物的,这些并没有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所以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对“涉车碰瓷”行为确定罪名时,我们必须考查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碰撞部位、现实危害大小等等,然后判断出该碰瓷行为是不是危害公共安全。

三、应对涉车“碰瓷”行为之策

(一)涉车碰瓷行为的罪数处理

有的涉车碰瓷行为触犯几个罪名,对此可按牵连犯或吸收犯来处理。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行为之间存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关系,而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碰瓷者为同一个目的而采取手段行为(碰撞行为)和目的行为(非法占有)两种行为,当两个行为触犯了两个以上罪名时,就可按牵连犯论处。如具体案件中涉车 “碰瓷”行为既满足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又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抢劫罪等的构成,我们就须按从一重处断原则,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抢劫罪来定罪处罚。还有的案件中涉车碰瓷行为符合吸收犯特点,应按吸收之罪论处。故在认定涉车碰瓷行为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行为人正确定罪量刑,使之罚当其罪。

(二)公安多警种协作,精准打击涉车“碰瓷”行为

涉车“碰瓷”案因为侦破难、取证难、抓捕难,犯罪嫌疑人获利易风险小,因此出现频率高。公安机关对涉车“碰瓷”行为应采取多警种分工合作、信息共享。交警在日常巡逻和处理交通事故中发现、收集“碰瓷”案件情况,并注意应用交通事故处理平台和机动车布控系统的数据;刑侦部门要用好天网工程;网安部门应紧跟网络动态,广泛搜寻网络线索等。所有部门各负其责,各用其长,合成一个拳头来打击涉车碰瓷行为。对于一些重大案件需要成立专案组,集合精练干警,案件民警要深入“碰瓷”高发区进行调查取证、要采用各种专业技术和专业手段进行侦破,精准打击碰瓷团伙。

公安机关应特别重视发挥互联网作用,要在网上发现犯罪的蛛丝马迹,收集碰瓷行为证据,搜寻证人,发挥网友力量,可以通过公安机关微博、个人微信圈、QQ群等平台,为涉车碰瓷案件的立案、侦破、抓捕嫌疑人等提供重要线索。

注意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全方位、全天候监控路面动态,一旦发现情况,早而快地打击“碰瓷”犯罪分子,做到露头就打且一网打尽。近年来公安机关已借助大数据破了大量的案件,特别是一些重大案件。

(三)安装行车记录仪,预防碰瓷之神器

私家车应该安装行车记录仪,在防范碰瓷行为和交警处理交通事故时,行车记录仪能起到很好的证明作用。当我们遇到碰瓷行为时,应当及时拨打报警电话,等待警察前来处理。个人可以用手机对现场进行拍照并保存好。手机照片、行车记录仪对涉车碰瓷者各种违法行为的记录属于视听资料,经过司法机关鉴定后可以作为刑事证据使用。

参考文献:

[1]韩文江.浅析对“网络碰瓷”的刑法规制.法制与经济.2013(2).

[2]王作富、黄京平.刑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碰瓷
戏说“碰瓷”
从容应对职场“碰瓷”
职场“碰瓷”冷观察
“碰瓷”即犯罪
雅贿:江西贪官“碰瓷”
热词英译探讨
——以“碰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