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等相关问题的文献综述

2018-03-26 10:48范兆飞杨燚
法制与社会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市民化新生代

范兆飞 杨燚

摘 要 学术界关于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直接对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对藏族、维吾尔、蒙古等就业能力较弱的新生代农民工族群市民化问题的研究等,仍需要进一步挖掘。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新生代 农民工 市民化 文献综述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城镇化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项目编号:2016ZC108)。

作者简介:范兆飞,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杨燚,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192

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是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少数民族籍人口。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受到了政府、学术界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对这一群体的研究也逐渐升温,为了理清有关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相关问题的脉络,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近期有关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梳理。

一、关于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融入和适应问题的研究

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和社会适应问题,主要是指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融入和城市适应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因此,这一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对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城市适应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马金龙对银川市八零后回族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考察发现,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的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认可度相当高,反而对其出生的农村的认可度较低,其城市化意愿相当强烈。李放滔、王娅男等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发现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单一,可以动用的社会资源少,并且深入论述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交往网络,以及提高该群体社会资本存量的针对性建议。兰州大学高翔和宋相奎使用皮尔逊积矩系数等经济适应模型,考察分析了宁夏银川市的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流动人口的城市化适应问题。

经过研究发现,工资收入较高的成员比收入低的对社会适应更好,更能很好的处理城市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该研究还发现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对进入城市后的婚姻生活和就业问题存在较多的不适应;在文化心理层面,该群体进入城市后,对所在民族的传统文化关注度有所下降。从研究方法上看,目前定性研究的成果较多,鉴于此,有学者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抽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100人,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研究发现,在经济方面,兰州市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其所从事的职业多为强度高、收入低的低端行业,该群体职业满意度明显较低,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城市化过程中的不适应;在社会融入方面,由于与城市居民在各方面的差距,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无法融入城市生活,交际圈狭窄、孤独围绕着他们。郭兵云以精神文化生活为考察对象,其发现在广西的市民化过程中,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不是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的组织者,而只是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的被动参与者,参与自我文化生活的主动性较差,这都不利于城市生活的融入和适应。

二、关于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心理问题的研究

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而言,其心理适应比其它方面的适应更为重要,它是衡量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心理适应问题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少数民族人口在流动过程中,所携带的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异质性的现代都市文明相遇、碰撞而对其心理产生的影响,进而出现某些消极与不良心理的情况”,这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沈再新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文化生活质量的低劣,以及人际交往圈子的狭窄,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进而排斥城市生活,不利于市民化的进程的推进。

程芳认为,作为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农村人口市民化必然会遇到相当多的问题,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作为农民工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市民化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心理问题,最后从理论层面和具体对策层面提出了解决建议。

陈志平在其硕士论文中把心理问题做了区分,分别为:经济心理、政治心理、婚姻家庭心理等7种,并且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上述心理问题的策略,进而实现市民具有的权利。

三、关于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相关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

范兆飞等以六盘水为例,深入调查了六盘水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相比较于东中部地区,他发现西部地区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状况都相对较差,他认为,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对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该群体市民化的推进、以及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王月英认为,在新疆地区侵害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具体表现在劳动报酬拖欠、安全生产得不到保障、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等方面。

四、关于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民族问题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关于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民族问题的研究较为充分,处于较高的水平。

方青云认为,由于众多复杂原因的交织,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对自身所处的地位存在着错误解读,如国家的民族政策忽略了他們合法权益的保障;在城市中,我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对少数民族仍存在着歧视和排斥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少数民族应该进行激烈的反抗,这才是唯一的出路等错误解读。而且对该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根据内蒙古城市化过程的实际,马尚云、李慧勇认为在内蒙古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民族关系更加复杂,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权益保障不到位,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自身的文化丢失,以及该群体在与非群体身份人员的接触中自身民族意识的增强四个问题,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廖杨、付广华利用文献研究法和对较小范围的桂林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该市少数民族的状况和特点,继而在此基础上又从多方面剖析了桂林市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由于侵害少数民族权益出现的民族问题,笔者明确指出,问题具体多集中于权利纠纷、忽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逐渐衰败等方面,在文章最后,笔者根据调研的实际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赵君博士在其《西藏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文中对敏感的西藏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所引发的民族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她首先分析了西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的水平低、城市化的发展与宗教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城市化的助推力主要来自行政力量而非经济社会的自然力量、城乡二元结构更加突出等特点。在文章中,她列举了国外反动势力,国内达赖分裂势力,以及对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贯彻不利等引发的民族问题。北京大学马戎教授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通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作对比,详细论述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民族关系的演变,并且马戎老师利用数据较为深入分析了藏族、维吾尔族以及蒙古族与全国城市化进程中相反方向的人口流动趋势,据此,他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开展城市民族工作的建议。目前关于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民族问题的研究,形式大多一致,都是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但除马戎老师之外,大多对策只是治标不治本,很多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五、结论和展望

虽然关于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直接对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仍然较少。经过系统查阅,目前还未有学者直接对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进行研究。

2.对藏族、维吾尔、蒙古等就业能力较弱的新生代农民工族群市民化问题的研究不多,而且现有的研究深度不够。因此,推进该问题的研究仍需要各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范兆飞、肖兴燕、张伟军.完善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价值意涵及路径选择.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2).

[2]马金龙、李录堂.银川市八零后回族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市民化的调查分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3]李放滔、王娅男、涂伟.试析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以乌鲁木齐市为例.青年探索.2015(3).

[4]高翔、宋相奎.银川市新生代少数民族流迁人口城市适应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5]杨萍.兰州市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民族论坛.2014(9).

[6]郭兵云.广西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7]汤先夺、张莉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心理问题及其调适.贵州民族研究.2010(3).

[8]沈再新、向思睿.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文化生活困境与对策分析——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民族论坛.2013(1).

[9]程芳.市民化背景下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心理障碍与对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10]陈志平.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心理问题.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1.

[11]王月英.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权益保障途径研究.法制博览.2017(2).

[12]方青云.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弱势地位的自我误读.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13]马尚云、李慧勇.内蒙古城市化过程中民族问题的表现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14]廖杨、付广华.桂林市城市化进程中民族问题及对策研究——南宁、桂林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及对策研究之一.广西民族研究.2008(4).

[15]赵君.西藏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中国藏学.2010(1).

[16]马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演变.西北民族研究.2015(1).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市民化新生代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
“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机制及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