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心理学理论分析高中生犯罪预防

2018-03-26 10:48杨茜雅
法制与社会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中生犯罪

摘 要 近年来,高中生犯罪时有发生,有很多相关的报道,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为了降低高中省的犯罪率,对其产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进行探索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安全心理学角度对影响高中生犯罪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减少高中生犯罪行为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安全心理学 高中生 犯罪

作者简介:杨茜雅,浙江省瑞安中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208

一、前言

在現代社会中,充斥着各色各样的诱惑。由于心智尚未发育完全,高中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诱惑的影响,进而生产犯罪行为。近年来高中生犯罪行为越来越多,世界范围内的犯罪行为呈现出一种低龄化的特征。根据有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高中生犯罪行为之多,令人触目惊心,当前高中生犯罪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在所有的未成年犯罪中,处于16-18周岁的高中生的犯罪率高达77% 。高中生处于花样的年华,本应通过自己的努力迎接美好的明天。但是却有一些高中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步入高墙,对其一生都产生恶劣的影响。公众对于高中生犯罪行为的关注都停留在十分表面的新闻报道上,对高中生产生犯罪行为的原因却深入的分析,与此同时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对策。

二、安全心理学与高中生犯罪

安全心理学是劳动心理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安全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的心理状态,研究和探讨在社会环境中存在各种复杂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对安全问题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能够更为准确的推断个体可能产生的不安全行为,提前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引导个体提升自己的安全心理素质,并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促使安全生产可以更好的实现。处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脑力劳动过程一直在一种高强度的状态,与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生产劳动一样,高中生的生产劳动具有可预见和控制的规律 。本文基于安全心理学,对高中生的犯罪行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进而能够从根源上找到降低高中生犯罪率的方法,使高中生可以健康的发展。

三、高中生犯罪行为及成因

(一)常见的高中犯罪形式

高中生犯罪行为中十分常见的类型包括:

第一, 与学习有关的犯罪行为。当前,一些高中生不想付出却想取得好成绩,因此会找人代替自己考试,或者在考试时作弊等。这些是学生群体特有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 与钱财有关的犯罪行为。如十分常见的高中生抢劫、诈骗、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 与暴力有关的犯罪行为。如强奸、恶意报复、杀人、打架斗殴等。

(二)高中生产生犯罪行为的原因

与其他群体的犯罪行为相比,高中生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对其犯罪成因进行探寻,可以从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内在原因来说,高中生处于一个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征,这是一个充满矛盾,错综复杂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高中生的思想相对比较敏感,十分容易走极端,而且自尊心空前的增加,十分在意其他人的评价,思想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容易摇摆,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做出十分偏激的行为。另外,随着生理机能的成熟,高中生的精力十分充沛,但与此不相符的是,其心理面貌却不是十分的稳定,最终性格未能彻底定型,变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正是由于这些心理特征,使高中生成为犯罪的高发群体。

其次,从外部原因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在宏观社会因素上,当前市场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学习无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贪污腐败等不良思想严重的影响着高中生,而且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极大的影响着高中生,使高中生的思想意识处于一种迷茫和挣扎的状态,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在这种文化理念的冲击下,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裂变,进而不断的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走向犯罪深渊。

其二,在微观社会因素上,在现代家庭中,结构缺陷、人际关系淡漠、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导致了高中生自卑、反叛、冷漠以及放纵等性格问题,学生很容易受人挑拨,走向犯罪的深渊 。另外,应试教育对高中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此影响下,很多学校只重视文化教育,而不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这些都为学生产生犯罪行为制造了机会。

四、安全心理学事故控制技术在高中生犯罪预防控制中的应用

当前,针对高中生犯罪行为,主要是从管理层面进行预防控制,或者由学校和社会对学生进行心理以及法制教育,或者由学校及司法部门对犯罪学生直接进行惩戒。不管采用上述哪一种措施,均是将高中生视为一个孤立的对象看待,管教手段在其管理中占绝大部分。当前很少从学生作为一个校园学习、生活的行为主体的角度,对学生的犯罪行为进行探究,也很少从校园-社区这一系统,对学生的犯罪行为进行预防。

(一)工程控制技术

在安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中,工程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对设备、环境条件以及任务等的调整,进而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到本文主要论述的高中生犯罪这一问题来说,对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求学校和社会加强力度,自觉将各类低级娱乐活动场所关闭,将各类可能滋生高中生犯罪的温床进行严厉的杜绝,而不是怎么赚钱怎么来,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机密配合。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全社会进行这样的要求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就需要对高中生经常活动的场地周围进行严格的排查。当前高中生最主要的活动场地就是学校,因此学校应该和公安部门进行密切的合作,对学校周边的网吧、酒吧、舞厅、餐馆以及旅社等消费场所进行严厉的整顿和排查,进而从“设备”不安全源上对青少年犯罪行为进行预防 。

(二)行为控制技术

根据安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大部分的事故都是由于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针对高中生的违法犯罪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行为事故,怎样对其不良行为进行有效的改变和调整,不断的引导和激励高中生的行为更加的安全和正常,这对从根源上预防和杜绝高中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不可否认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关的研究者针对工业生产中的行为控制技术,提出了众多的有效理论和方法。举例来说,召开工作群众会议,对工业生产的不良行为进行讨论,并将其中存在的危险明确的指出来,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这一方式应用到高中生中,是同样适用的。具体来说,以学校或者班级为单位定期的组织通报会或者论坛,对学生中存在的犯罪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出现这些犯罪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并明确犯罪行为对于自身和他人的危害,通报针对此犯罪行为的处理办法,并请高中生就如何更有效的预防此类行为踊跃发言。

另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危险预警卡方法,与心理咨询部门紧密结合,并依靠班级力量,对学生的心理状进行登记,及时更新存在变动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极好的预测控制作用 。

(三)宏观安全管理技术

在实际的生产中,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从生产系统外部的诸多角度对人的因素和事故发生关系进行探讨,在更大的范围中参照安全管理举措,这就是所谓的宏观安全管理技术。在高中生所在的学校中,除了高强度的进行脑力劳动的学生群体之外,学校周边的住户、生活服务类机构及各类来访人员、学校教职人员的亲朋好友等,均对学生的安全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

因此,在安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指导下,建立一个宏观安全管理机制,对预防高中生犯罪意义重大。根据工业劳动中有关的措施,我们可在学校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 对安全教育工作者、安全管理工作者以及学校领导者进行训练,聘请和训练具有真正安全技能的人员,学校有关的保安和门卫不能是形同虚设,要切实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建立起预防高中生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 对学校周边的居民进行安全教育,使周边居民的安全意识可以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与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使其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与学校一起,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监督,建立起预防高中生犯罪的第二道防线。

第三, 实行全员安全管理制度,在全校范围内加大安全管理的激励和宣传力度,使安全管理、犯罪预防工作成为全体教职人员的权力和责任,建立起预防高中生犯罪的第三道防线。

第四, 将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参与犯罪预防管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学生的行为安全、心理安全等与各班级建设、奖惩制度、教学成绩、利益划分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进而激发有关人员的安全管理积极性,将高中生的各种行为置于大众的监督和制约之下,建立起预防高中生犯罪的第四道防线。

五、结语

高中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文化多元化的程度加重,来自世界各国的价值观念交汇在一起,冲击着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一些学生在这样的沖击中迷失了自我,走入犯罪的深渊,不仅给自己的家庭,而且给社会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在心痛之余,我们要认真的分析高中生产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进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使高中生可以健康茁壮的成长。

注释:

李一璞.基于法律经济学视域的犯罪心理探讨.高考.2016(18).5.

李晓芹、刘建堂.浅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回归学生本原.基础教育课程.2015(6).22-23.

陈汪华.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学教育(下).2012(7).154.

马洁、朱传芳、刘秀萍、王文娟、李伟.天津市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4).358-360.

李俊丽、梅清海、于承良、章爱先、翟庆海.未成年犯的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1).75-76.

沈志红.矫正高中生违法心理教学初探.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8).31-32.

猜你喜欢
高中生犯罪
公园里的犯罪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环境犯罪的崛起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美国高中生如何度过暑假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