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形式与政策”课程中的应用

2018-03-26 10:48马无纤
法制与社会 2018年5期
关键词:形势政策信息化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面临内容更新快,专任教师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兴趣匮乏等挑战。本文认为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教学内容,共享优质师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形势 政策 信息化 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一般项目“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三维立体教学模式研究”(17SZB-18)。

作者简介:马无纤,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214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教师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资源,可以有效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呼唤信息化教学

从教学内容上看,“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更新迅速。从党中央对于课程的要求来看,本课程首先要介绍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这些内容相对稳定,不会发生大幅度改变。除此以外,本课程还要承担的教学任务包括: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介绍党和国家的重要活动、重要改革措施、重大方针;讲授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发展形势和热点问题等等。以上几大块内容几乎每一个学期都在变化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调整和设置教学内容,使课程紧紧跟随形势的发展。信息化媒介的“快速反应能力”正好弥补了教材的相对滞后性,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减少了教师整合教学内容时花費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从教学队伍上看,“形势与政策”课专任教师不足。当前该课程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般高校该课程教师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专职教师,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二是兼职教师,主要是由高校从事党务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党政干部、书记、辅导员等人员构成,他们大多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虽然在某些高校,目前尝试了 “讲师团”制度,即按专题教学的方式,将教师编组,由具备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经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担任组长,负责搜集素材,制作课件,再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梳理教学思路,集中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课程对于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敏锐度要求较高,短期的集体备课难以解决实质问题。兼职教师多,专任教师少的局面,依然是课程建设中的一个挑战。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比如网络课程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目前专任教师不足的现状。

从教学模式上看,“形势与政策”课形式单一。本课程的教学大多是传统的单向课堂教授。由于教学人手的不足,有的高校采取了讲座或报告的方式,完全由教师一人完成整堂课的宣讲,有的高校虽然采取了小班化的教学,但是依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缺乏自主探索的空间,再加上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固有成见,使得“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了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课程老师往往用一张试卷或一篇论文的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鉴定,往往很难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无法全面评估教学的实际效果。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并通过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除了上述三个特点以外,“形势与政策”课还面临着教学课时不足,话语阵地被侵占,学生个体差异大,知识储备欠缺等问题。这些都离不开教学团队的探索,离不开教学方式走向信息化的革新。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教学内容。对于“形势与政策”课中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等章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预先整理教学大纲,上传包括论文、课件、视频在内的教学资料,这些是分析形势变化和热点问题的理论基础。对于变化较大,不断更新的动态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编制“电子教材”。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利用新媒体手段实时地把国内外热点新闻:比如近期召开的国家重要会议精神,朝核问题的新动向等热点事件发布在教学平台上。不必拘泥于课本的限制,内容既可以是背景知识,也可以是新闻事件本身,还可以是各方评论;不必拘泥于文字的形式,既可以是文章,也可以是动画,还可以是新闻直播;不必拘泥于教学时间,既可以是课前,也可以是课中,还可以是课后。这样一来,大大缩短了时政内容转变为教材内容的时间,有效的提升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

利用信息化手段共享优质师资。信息化教学很大程度上要依托网络。网络也催生了当代教育体系的变革,例如,自2013年起在中国教育界刮起“飓风”的“慕课”,就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把以视频为主网络课程免费发布到互联网上,供一个地区甚至全国的学员学习。其突出特点是以在线课程的形式传授名校名师的教学内容,具有交互功能,并可基于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师和学生改进教与学。类似于“慕课”形式的在线教学对于优质资源的整合,可以有效解决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职教师欠缺的问题,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此外,信息化平台本身也可以用于教师本身的教研活动。除了从网络上获得大量的期刊资源和教学资料以外,教师们还可以足不出户地在线观看例如“名师课堂”、“精彩一课”的教学视频,通过网络与教学名师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优质师资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形成网络研修共同体,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目前正由传统单向教学模式向多向教学模式转变。多向教学模式通常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这三个过程,时常发挥辅助作用,有时候甚至是主导作用。如前文所述,在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将包括课件在内的大量的教学资料上传信息化平台供预习。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近些年来很多教师探索的教学改革模式——翻转课堂,更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现场讨论点评,可以说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目前由一些企业开发的客户端,例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提供了实现翻转课堂的多重功能。除了在推送资源以外,老师可以利用客户端随时开展头脑风暴、讨论、答疑等教学活动。课上可以开展例如投票、填写问卷、计时测试、小组作业在内各种课堂活动,营造同伴式的学习氛围。课后,还可以发布跟“形势与政策”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发布活动主题,例如:进社区、进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可即时上传现场照片、视频,彼此间展开充分互动。另外,这些客户端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立体化整合,通过“活动报告”、“学情统计”等形式,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过程性测评。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改变了以往“形势与政策”课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赋予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创新精神。

三、“形势与政策”课信息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提升校園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信息化教学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更新,教学点的宽带网络接入,校园无线网络的畅通,高校要在硬件设施方面做好保障工作。信息化教学还离不开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好的教学资源能够促进教师自觉自愿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创建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频率,可再生利用率和可迁移利用率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都很重要。因此,要着力构建符合教学规范和规律、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思政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资源。一方面通过开展专项的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生成和共享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竞争产生提供优质资源服务的机制。除此以外,信息化教学的保障还需要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教育管理信息化队伍,他们是信息系统和教学工作的桥梁,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提供技术支持。

(二)统筹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同其他领域一样,教育领域的发展需要“各方合力推进”。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在统筹推进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依托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相关规定,鼓励拥有优质资源的高校带动一定数量的周边学校,使教育资源在更广范围内得到共享。同一区域内的高校可以通过创建协同创新的机制,形成优势教学科研资源共享、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共建、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共促、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共赢的长效机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智库功能。

(三)协同一致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积极组织推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和专题培训,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同时开展学生指导、家校互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网络平台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社会实践等活动,养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良好习惯;鼓励家长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教师便捷沟通、互动,关注学生思想发展动态和学习成长过程。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还离不开教育管理部门认识的提高

高校管理者有必要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愿意投入必要的资源,组建优秀的教研团队,下大功夫开展课程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提供的资源和平台,让思想政治理论在改进中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大学生们成长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2004.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16.

猜你喜欢
形势政策信息化
政策
政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助企政策
政策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