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还在晚霞中飘拂

2018-03-30 11:29崔瑞刚
企业文明 2018年2期
关键词:书友书籍中华民族

崔瑞刚

在这wifi横流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青睐电子书的阅读,纸质书受到了挑战。也许是世俗的原因,我还是喜欢读纸质书,喜欢闻那股油墨的味道,喜欢那文字映入眼帘的馨蔚,喜欢纸面滑润的感觉……也许,这就是人们所描画的“书香”吧。

我从小就爱看书,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兴趣,还没认识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哲理,总感觉书里有我想得到的一切。那还是上小学的时侯,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就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西游记》《苦菜花》《红岩》《林海雪原》《十万个为什么》等大部头的书籍。初中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手抄本的小说、毛主席诗词、诗歌也没少读。虽然当时有些道理并不一定明白,但是那优美的文字,心动的情节让我们终身受益,至今有的片段还可背诵。在幼小的心灵的角落里悄悄为文学留下了一块圣土。

那时家里都穷,我们几个爱看书的孩子一有空就“泡书店”。就是打着买书的旗号,让售货员不断地换书翻阅。喜欢的书就多看几页,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最后一本也没买,把售货员弄得哭笑不得。售书员看见孩子们笑着离开书店,他们也笑了……

小时候对书的着迷一直影响了终身。上街逛得最多的是新华书店,每次总会有所斩获。渐渐的家里的书越堆越多,小书橱换成了大书柜,大书柜又成了书房……

如今,退休了。

书房是我最钟情的地方,那是我心语到达的地方……

在这里——

我读了纪实军旅作家王树增的《1901》《1911》《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厚厚的大部头书足有20多斤重。边读边做笔记,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总算读完了,写下了四万多字的笔记。解开了:中国几百年因为愚昧而受欺辱的根源。明白了: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是一个解读不完的历史宏卷,从任何角度诠释都可以发现感动,而这种感动常常令我们思索中华民族的前途;长征途中每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倒下的悲壮场面,让我落泪。知道了:国共抗日中华民族在战争中自强不息的生动真相。理解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记住了: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壮怀激烈。当我把这套大部头最后一本书的最后一页翻过去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满足、充蕰、幸福。在以后的与书友、朋友的闲聊中多了不少话语权。

我读完了军事战略教授 、少将作家金一南的《苦难辉煌》《浴血荣光》《心胜》。金教授那“我们已经走过很长的路程,我们还记得当初出发的理由吗?”“唯有信仰,才能产生真人。”发人深省、让人深信;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这种精神的洗礼永远不会白费。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做着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今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默默工作与坚韧奋斗的人,能够从先辈们的奋斗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我读了中国五位“75后”学者馔写的《大道之行》,让人眼前一亮:这本书是中国新生代与中共8 000多万党员的对话;是与几十万党政干部的对话;是与西方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观察家的对话。书中阐述的两个道理——“办中国的事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只有信任人民,才能领导人民。”给几代 人留下了许多的思考。

在这里——

我读过郁达夫、季羡林、余秋雨、张晓风、简媜、南怀谨、林清玄、余光中、三毛、尼采、海涅、村上春树等著名作家、学者的文集。让我视野开阔、心胸豁朗,敢于向生活讲和、向自己讲和,感觉活得轻松、洒脱。正像中国台湾作家张晓风所说的:“我们活在梦里,活在诗里,活在无穷无尽的彩色希望里。”

在这里——

我一边读书一边写作,每年十几万字是在生活的感召下写出来的。我和书籍、文字一起放牧生命的原野;我和书籍、文字一起与文化名人对话;我和书籍、文字一起读人、做人。读书和写作给了我活在彩色希望里的兴趣和意志……

退休后,2016年初,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包头市最美读书会。有幸在花甲之年,结识了一群热爱生活、喜欢读书的年轻人。每天的主播读书分享,经常不断的“最美书友读书分享活动”让我年轻。看见了许多书友起步走向写作之路的执着;看见了不少小书友捧起书本朗朗地读书,那感觉“读书是甜的”滋味;看见了为了书友会常青书友们的无私奉献。我和最美读书会的书友们一起读书、一起欢乐,一起“不忘初心,共同飞翔”。

退休后的日子,我是奔波在包头和北京之间的。无论是在包头还是在北京,“泡图书馆”又成了我的嗜好。在北京,我的住处距离首都图书馆只有500多米远,好几年的春节大年初一,早上吃完饺子都是在那度过的。2014年马年春节大年初一,新年的鞭炮声响得正热闹,我踏进了首都图书馆的大门,电子牌上显示我是第1 188人。我坐在宽敞亮堂的阅览大厅里,整齐、高大的书架上各类书刊应有尽有,我感到它们都是属于我的,我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享受着别人不曾有的“福利”,心情格外舒畅,欣然写下了一首打油诗:

骁骏骅骝踏春来,

甲午初一首图开。

醉阅华章三百阕,

我自斯文独乐怀。

堪有一场词赋梦,

雅兴夙愿释灵台。

岁月平仄耕花黄,

静读魏晋好悠哉。

……

在京包往来的日子里,来去的箱包里总是塞满了厚厚薄薄的书籍。老伴唠叨着“书和你形影不离,书做你的老伴算了。”我笑着回答:“是的,我有两个老伴,一个是你,一个就是书,这辈子离不开了。”

……

的确,读书的日子,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因为,我深深地体会了,世界上平均读书最多的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说的话的含意:“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读书让我们即使没有富裕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让我们清贫至今也朴素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

是的,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温暖、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我们可能都会看到:读书的人,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

天边的晚霞真好看,我在书房正读着海涅的诗——

蓝色的春天的眼睛,

从草里向外观看;

这些可爱的紫罗兰,

我挑选它们编个花环。

……

(作者系内蒙古一机集团退休职工,内蒙古作家协會会员,包头最美书友会会员。)

责任编辑:罗志荣

猜你喜欢
书友书籍中华民族
鲁迅与“书籍代购”
《未来科技的13个密码》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书友信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省交通运输厅举办“书香交通·文化同行”读书分享会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