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中柬合作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4-01 13:36孙喜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西港服装设计服装

孙喜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一、中柬合作之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背景

为了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加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中国和沿线国家经济再增长、全球化再平衡和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无锡市以制造业闻名于世,近年来鼓励开展境外载体投资,充分发挥无锡开放度比较高、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优势,引导纺织轻工等优势行业企业到沿线国家地区投资建厂,开拓海外新兴市场。

2018年1月11日,李克强总理、洪森首相出席了无锡商院与柬埔寨劳工部、西港特区在柬埔寨总理府举行的《加强职业培训的三方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中柬两国政校企三方将合作运营中国政府在西港特区援建的国家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强化职业技术培训、继续教育、职教师资培育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无锡商院将根据柬埔寨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优质师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劳动力,并将其发展成集本科学历教育、技术服务和文化交流等多功能的人才培养基地。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背景下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红豆集团在西哈努克港特区联合办学,切实推动海外大学开办的各项进程,把西港大学建设成为开创高等职业教育走出去、服务中资企业海外发展、与企业联合培养本土高等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

2017年,在西港大学首批开设11 个专业里,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成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打造的专业,在柬埔寨本土开启了“订单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制四年,三年在校学习,任课老师既有专业老师又有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红豆集团的管理人员或师傅担任,由专业老师和红豆集团共同培养,第四年进入柬埔寨西港红豆集团公司进行专业实习与顶岗实习。

二、中柬合作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作为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国民经济热门新关键词,全面统筹了中国当代的对外开放,体现了新常态下中国欲打造政治经济文化多重共同体的时代使命,这为我国的纺织服装业价值链提升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许多服装企业对服装产品定位及生产与管理进行了创新和探索,但在服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下,如何在高职院校培养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方面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在海外办学如何培养国外本土服装技能型人才方面更无经验可循,这也开创了校企合作海外办学联合培养本土化高等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先河。校政企三方合作办西港大学而设立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中柬合作下的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和依据。

1、建立健全校政企合作机制

我院与柬埔寨劳工部、西港特区三方合作签约,受到中柬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支持。该合作项目必将对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服务中资企业海外发展、输出中国高职优质教育资源产生积极意义,也将加快我校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高职院建设步伐。政府根据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在资金上给予适当的投入,适时还要给出政策上的支持,出台相应的细则,让政策具有可操作性。

2.创新国际化办学理念

找到适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契合点和着力点,修正国际化办学理念。最重要的是要将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带给学生,开拓他们的视野,在实践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高职 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方法上的国际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爱国情怀的德才兼备的国际化人才。以校政企合作为基础,重新思考高职服装设计与制作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应的课程,通过校政企共建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校企共同实施课程教学,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2012年我院联合红豆集团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共建职业培训中心,为特区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六年来共开展培训12期,累计2.5 万余人次,开创了中国高职院校为“走出去”企业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先河,在中柬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3.调整服装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服装设计与制作人才的培养体系 ,改进考核标准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大背景下柬埔寨服装企业模式的调研,了解服装生产与运作及管理的主要特征,通过柬埔寨学生了解当地居民的消费心理、行为习惯、精神和文化诉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丰富中柬服装职业教育与区域服装文化的理论。通过校政企合作及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完善服装设计相关课程的建设,确定课程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构建符合两国国情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制定出适合新时期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我国的服装企业有了新的机遇,优先布局这些地区的产业链,不仅占据原料采购、加工制造这些较低附加值环节,也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装的民族特点,在工艺、设计、品牌上下功夫,以贴近当地文化特色满足市场要求。在布局过程中,还可以设立海外纺织服装基地并开展与此配套的物流、市场、设计等服务,使“中国制造”真正升级为“亚洲制造“,并强势影响世界。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导下,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可以加速资源配置和技术整合,在相关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进行产业转移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缓解我国劳动力和资金成本上升的压力。

从服装企业角度看,企业要从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厂商向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 转变。国内企业要“走出去”,本质还是要依赖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相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的服装业虽存在一定优势,但企业要加速转型,需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比重,特别是在工艺改进、设计、品牌建设等附加值更高的环节进行攻关,实现OBM,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服装作为商业化很强的商品,服装行业的转型发展需要大量懂得服装设计、服装制板、服装工艺等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需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如今的服装企业转型实际发展需要的人才。研究学生适应服装企业转型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结构,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有效的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政企合作海外办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背景下服装设计及专门人才的培养中,综合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做中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设计以及人才培养,进一步印证该理论对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建设具有较好的指导与启发作用,值得进一步在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建设中推广和应用。

与企业共同研究服装设计人才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质量标准,针对开发立足于当地服装企业的服装设计与制作的课程,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实训项目、细化课程内容、研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式。

4.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健全教师评价机制

学生的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推进国际化办学,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培养教师掌握国际化的先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师在教学 和科研过程中运用外语的实际授课能力,开拓教师的国际化的视野,提高教师走出国门的能力和素质,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国际化的教育活动,以期让他们教给学生用国际视野去看待并解决问题。健全教师的评价机制,不能单从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来衡量一个教师的优秀与否,还要引进实践教学评定机制、指导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引导学生和企业的合作机制等方面,从综合方面来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

三、综述

校政企合作是我院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切入点,研究服装行业加速资源配置和技术整合背景下优化学校与企业有效对接培养人才的机制,通过校政企合作海外办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与创新精神,使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紧密对接,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人才。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服装企业及校政企合作海外办学中的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参考。

猜你喜欢
西港服装设计服装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西哈努克市对标深圳澳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现代生产带来的现代生活: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社区服务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AVL和西港合作为天然气发动机提供新一代HPDI技术
服装设计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