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融入中学美术课程的行动研究

2018-04-01 13:36吴祖真钦州市第一中学广西钦州535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藉由经验生命

吴祖真(钦州市第一中学,广西 钦州 535000)

一、当前社会与生命教育的需求

生存在当前高度发展的环境中,无论是家庭、社会或学校教育体系都给予学生们沉重的课业与学习压力。从小坐困于各类型学业的竞争中,很少人能理解并掌握自身生命的能量,品味生命经验的意义。这也是教育部与专家学者们苦心经营,在升学压力未曾减过的中学阶段,要推动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生命教育探究的是每个生命的独特价值,以及不同生命的间相互对话的历程,更多时候可能是一种面对生命各种考验时的态度、价值观与信念。

二、生命融入式课程设计的程序

课程是一种形式,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人类对于文明知识的期望,有五项重点能说明在视觉文化的氛围下,课程作为过程的特质,以及这些特质与后现代美学观点的相似性,此五项重点分别为(1)课程是一种呈现,呈现的是由一个社会群体的价值、信念所形成的知识。(2)课程像是一种拼贴,因为课程是由不同的族群的文化认同所拼贴、凝结的整体。(3)课程是具有创造力的生产,在创造的过程中不断修正、组构。(4)课程也像故事的陈述,教师将所选用的内容转化为资讯,再由学生加以重新诠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剧情。(5)课程建构的过程应该是透明化的,让学生能习得自行建构所需的知识。由上述对于课程的论述,可见课程除了是理论、制度化的、混种的、科际整合的领域,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社会中,课程需要合作、对话,而非拼凑的,需要长远的学习目标。将融入式生命教育的课程设计程序分为以下八个步骤:

(一)选择适合融入的生命教育主题

生命教育的内容范围相当广泛,从生命的存有至死亡的历程皆在探究的范围中,因此前述的生命教育理论与相关取向,教学者在实施融入式课程前需理解融入的生命教育主题,以及相关的教学目标。选择主题的规准包括:现阶段社会的需要、学生的能力与经验、与教师本身的能力与经验相关、与学生学习的科目相关。

(二)选定艺术课程中的美术与教学活动

目前中学艺术课程中美术教科书中针对生命教育主题多有涉猎,但是美术教科书内容主要仍以艺术涵养为主要目标,因此融入式课程需要教学者有充分的理解与敏锐度,分析二者相关的内容,以决定可融入的课程与教学活动,其中包含相关认知概念、情意态度与技能的学习。

(三)发展生命教育融入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为避免过度排挤教学者既有的艺术课程进度与学习目标,教学者在发展融入式课程目标时,能以既有课程目标为基础再加以延伸发挥,避免过多额外的教学目标。

(四)选择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艺术课程的相关教材

依据教学目标编制适合的教学活动与教材内容,教学者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关心的议题作为融入式课程内容,最后仍需要藉由教学目标来检视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以避免过于现实取向或遗漏了重要的价值澄清,同时也应留意融入式课程不影响既有课程的学习为原则。

(五)发展新的教学过程

考量课程组织原则,如课程的程序性、衔接性、发展性等,教学者可重新发展新的教学过程,让融入式课程与既有的课程间达到相互的统整,以利于学生学习。

(六)增加新的过程技术

为了达成融入式课程的目标,可增加新的过程技术,现有教材除了培养调查、访问、辨识证据等过程外,还可增加资料搜集、分析、处理、价值观的判定、问题发生的预测等。无论是艺术教育或生命教育的本质与内涵,皆重视实践与自我省思,因此教学者的教学活动可采多元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于生命存有的体验、实践与省思,如:价值澄清、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以落实课程目标的学习。

(七)增加新的教学资源

为了能顺利实施生命教育融入式课程,教学者可在既有的资源下,积极发展更多的相关资源,包括:影片、教材、教具等。让教学过程更活泼更能引起学习者的关注。

(八)搜集相关活动与建议新的活动主题

尽管生命教育目前已成为中学必修的课程,然而限于授课时数,成过有待观察,然而教学者若能协同教学或与相关活动做统整教学,如善用社团活动或週会等时间,以主题探究方式作弹性学习,对于推展生命教育能有更实质上的助益。

三、生命教育融入中学美术课程的具体教学

(一)在教学方面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

生命是多元的,因此教学与学习的方式也需要多元。近年来教学场域中快乐学习」、「体验学习」、「创新教学」等口号充斥周遭,然而为能达成这些目标,教学设计与方法上流于花俏的形式,课程统整流于教材的拼接,此类教学为讨好学生,强调了「快乐」、「体验」学习,却也不免 流于热闹的、表象的、知识浅化的危机。教学者于教学场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特别是生命教育融入美术课程,无论是采教学者为主体或以学生为主体之设计,皆需考量学习过程中所经历之具体经验、抽象概念化、主动体验、深化学习,进而转化内化为生命经验之历程,因此深度的体验与长时间的经营累积显得更为重要。

藉由本次行动历程,发现学生对于艺术家创作之纪录片、传记影片或新闻相关报导等补充教材深感兴趣,且这些视觉上的文化刺激对于连结学习内容皆扮演着关键角色。于此教学媒介中,涵括了立即经验与反省经验,以结合参与者之学习能力与自我省思之能力。可善用教学媒体,以深化艺术与生命领域的学习。然而,尽管影片融入教学深具吸引力,但过程中仍需透过互动讨论以及教学者针对相关内容说明,或藉由小组活动才能深化学习。唯有引发参与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至有意识与目的性的探究,由探究历程中获得成就感,这样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学习。且于过程中能自我表达,了解自己与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等诉诸经验的课程,才能落实于生活中。

(二)提供学生体验与实践的机会

经验历程是教育行动中之重要且深化学习之方式,而小组活动藉由教学引导,能统整参与者的不同观点与意见,彼此对话激励、促进思考,能深化学习内容,也是学习良方。现代科技媒体,很多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愈来愈多元,也愈见聪明,然而教学现场观察所得是越聪明之人就趋向于阅读理解,偏好理论化,也越不易采取积极、认真、踏实之行动实践。然而无论是生命或艺术,皆奠基于深刻之生命体验,情感与生命之关怀是由内而外逐渐形塑而来,因此,生命教育融入美术课程之教学,可以多提供参与者体验与实践的机会,同时也给予充裕的时间丰富个体之生命厚度,并转化与内化为生命与情感的部分。

(三)以真实生活中的经验作为教学互动之基础

生命教育融入美术课程,其教学活动中除了教学者本身之热情之外,更需要具备敏锐之观察力,以觉察参与者实际发生之困境,并适时给予回应。常听闻参与者反应学校课程学习不能贴近现实生活所需,然而就研究者之教学经验与体会,学校教育之目的在于协助参与者(学生)做好融入社会与环境的准备,而学习是终生的事业,不仅止于学生时代,而是一生的学习。透过艺术的教育,无论是融入生命议题或其他生活中的议题,不仅只是事实的获得,也不局限于为求职作淮备,而是对每个个体的深刻洞察与自觉,以延展个体之创造力、智慧与潜能。

四、总结

法国哲学家Nancy 说:“今日艺术的任务无他,就在回应这个世界的需求,承担看护这世界的责任。”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藉由艺术涵养人文的关怀,最终目的仍在培养一个理性与感性交融的健全人格,亦即内环境」与「外环境」交融所探究、理解与应用的生命美学。藉由艺术的创作活动与思考,引导个体思考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人的处境、人性的问题以及人生如何取捨,这些问题永远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因此也有永远有发掘不完的议题。肩负着社会使命的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发展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藉由艺术教育中的审美知觉、想像力与创造力,协助学生建构、解构与重构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

猜你喜欢
藉由经验生命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藉由“一带一路” 巴基斯坦期待华丽转身
经验
沙丘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沛纳海Radiomir 1940系列49毫米钟乐三问报时两地时间陀飞轮腕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