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和本质: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凌源皮影戏研究

2018-05-14 08:59李鑫刘胜男王丽伟
北方音乐 2018年16期
关键词:皮影本质现象

李鑫 刘胜男 王丽伟

【摘要】凌源皮影戏流派形成于约300年前。凌源皮影戏对于乡村社会的不可或缺性体现了民间生活的观念和习俗,在凌源地区的生活功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凌源皮影戏的内在象征意义所体现的人类行为现象,更加凸出其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价值。本文对凌源皮影戏的演出习俗和功能本质两方面进行介绍,紧密联系皮影艺术的特殊性和通则性,进而探讨人类文化行为和凌源皮影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现象;本质;凌源皮影戏;皮影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凌源皮影戏是笔者在本科期间就开始研究的对象,它给予笔者的印象是亲切、深刻与质朴。作为一种有着300余历史的民间文化事象,在当前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大背景下,不但没有淡出人们的生活,而且渐渐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其中缘由除传统文化“活化石”意义价值的不断上升和国家政府的介入推动外,凌源皮影戏对于乡村人民生活的不可或缺性才是它得以蓬勃发展、永葆青春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凌源皮影戏的演出习俗

《塔子沟记略》记载,清乾隆五年,凌源“塔子沟厅初建之时影戏已大盛气”。当时民间凡喜庆丰收则唱“会影”,消祛灾病则唱“太平影”,老来得子则唱“喜影”,母马产驹则唱“骡子影”。皮影戏有着固定的影戏类别演唱模式,皮影戏是根据影卷的内容类别来进行不同场合的演唱,皮影道具也是根据影卷内容的不同而进行变化。曾闻:“打一辈子鱼报不清鱼名,唱一辈子影说不清卷名”,凌源被誉为“皮影艺术之乡”,凌源皮影戏的影卷位居全国之首。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的政策实施下,凌源市非遗保护中心电子资料室录入了许多封存已久的影卷,数据库的资源对凌源皮影戏影卷的保存和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影卷除古代旧戏外,还创作了新戏,也叫现代戏。以折射近现代社会生活和抗战救国的皮影戏为主。现代戏从排练、演唱到表演等方面与传统不一样,融入了许多现代化元素,影人造型设计别出心裁,音乐创作也更接近现代,结合民族调式,打造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皮影戏的演出习俗比以往有些许变化,演出活动由古代的乡间演出扩展到城市中,开展皮影教育传承,还有皮影戏公演的加入。演出习俗从单一到多样化,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凌源皮影戏的功能本质

(一)凌源皮影戏的教化功能

凌源皮影戏的演出对演奏者有着高标准的乐感和技术要求。表演时要背谱演唱,要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每根手指的动作也截然不同,要求表演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动作和音乐的协调与统一。凌源皮影戏演出有益于培育人的感知、想象、直觉和思维能力,培育人的情感能力,是沟通和交流的最佳方式。

(二)社会功能

凌源皮影戏在凌源市及周边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项国家非物质遗产、民间优秀传统艺术而存在,凌源皮影戏具有深厚的社会凝聚力。从人类早期协调集体劳动、消除疲劳的作用到现在对人类的历史实际或想象进行描绘,无不体现着人类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理想的体现。

(三)审美功能

凌源皮影戏用音响的魔力、生动的表演、震撼的场面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联想、想象、激动、共鸣,触发积极的情感。皮影戏是人类的精神产物,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通过对凌源皮影戏这一独特音乐事象的认识,能唤起人们敏锐的感受力、觀察力,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皮影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它是人们感情生活的纽带,承载着几百年来的历史文化之重。凌源皮影戏与众不同艺术表现手法赋予了其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凌源皮影戏的发展同样遵从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轨迹,从最原始到最先进。在历史的进程中,虽然它曾经或现在或将来受人冷落,但它是人类文化进程中光芒式的存在。

参考文献

[1]李俊.区域音乐史的回顾与思考[J].歌海,2016

[2]李莉.区域音乐史研究与地区高校“音乐史”专业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史专业为例[J].音乐创作,2014(03).

[3]欧阳继梅.文献视域下的云南音乐创作现状评述[J].民族音乐,2013(03).

[4]李清.沿着先辈音乐教育家的足迹寻觅———〈浙江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群体研究〉书评[J].音乐探索,2013(04).

作者简介:李鑫,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2017级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刘胜男,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2017级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王丽伟,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皮影本质现象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指间功夫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皮影的来历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放缩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