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5-14 08:59梁燕
北方音乐 2018年16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一些艺术院校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融合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综合艺术院校声乐与钢琴伴奏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文章大体从三个方面分析研究;高校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现状分析;二者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现状;问题;措施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设首先必须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政策,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真正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创办一流学科、创办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目前,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改革的背景下,给高校的音乐教育和高校的学科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就要与时俱进。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是高校音乐专业(音乐教育专业、表演专业)最重要的两大学科,它们之间即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依赖的融合的、双重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独立的双重关系是声乐演唱者表现声乐作品的重要因素。这两大学科的相互融合教学,对促进高校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的发展,对钢琴伴奏这一指导学科的建立,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目前,我国综合艺术院校在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声音技能、技巧的训练,忽略了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实践结合,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声音好、技巧过关,其它的只要说得过去就行,声乐只是声音的艺术。这种狭隘的观点必然会致使演唱者和伴奏严重脱节,导致演唱者不能很好完整地演绎声乐作品。

在我国钢琴伴奏在整个表演艺术领域中,起步晚、发展的也比较缓慢,与其它音乐学科相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偏少。钢琴伴奏作为钢琴表演的另一种音乐形式,它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国内虽然也发表过一些关于论述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关系的论文,例如吕华写的《浅谈国内外钢琴伴奏状况对我国伴奏学科体系建设的启示》、耿耀写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谈钢琴伴奏对声乐演唱的影响》、涂金伟写的《谈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等等。但在这些文章里大都谈到的只是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真正形成系统的、规范的教学观点。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我国的声乐艺术也在与世界接轨,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们对声乐艺术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只追求声乐技巧,更多的是追求声乐整体的感觉,这其中就包括声音技巧、音准节奏、情感表现、作品理解、和伴奏的融合等等多方面因素。由此看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现在已经有很多音乐院校开始重视起来。一些音乐学院相继开设了钢琴伴奏专业课,但开设此课程的艺术院校毕竟只在少数。综合艺术院校几乎没有开设钢琴伴奏课程的,即便有也只是仅限于钢琴即兴伴奏课,没有开设专业的、具有针对性的钢琴伴奏课程。

由此看来,必须要完善完整的钢琴伴奏专业教学体系,建立声乐艺术指导学科(钢琴伴奏),使声乐演唱更加惟妙惟肖,更加完美。钢琴伴奏在国外的很多音乐院校和演出团体深受重视,他们对钢琴伴奏的要求不仅仅是伴奏的角色,而是有另外一个称呼“艺术指导”。这个“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充当表演灵魂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外艺术院校都开设了“钢琴艺术指导专业课程”。早期苏联很多学习钢琴的学生,从高中二年级就开始学习钢琴伴奏课程。一直以来欧洲的许多国家中的高等艺术院校,都开设了钢琴艺术指导课的课程。由此可见,国外对于钢琴艺术指导这一学科的重视和教育,已经远远超出了特殊教育的范畴,并被列为普通教育的行列和领域当中。

声乐演唱是用人声进行演唱,是一门要求较高、较抽象的的艺术形式,不仅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声乐条件、深厚的演唱功底,还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理解、诠释作品的能力。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充当合作伙伴的角色,是声乐演唱者完成歌曲作品的必要保障。二者之间的双重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入,又具有相对独立、相互指导的关系。声乐与钢琴是综合艺术院校音乐专业两大主要学科,每年音乐专业招收的学生近一百二左右,所有入学的新生在入学二年内都要上声乐课,也就是说声乐课是高等艺术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这两年期间每学期有两次考试(期中、期末),每次考试要求每个学生演唱声乐作品一首(中外曲目不限)并要求钢琴原谱伴奏。这样大的钢琴伴奏量势必会给那些钢琴基础薄弱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惑,以至于难以完成和胜任,即使能完成其质量也可想而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应付考试,为了考试而考试。

对于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来说,钢琴伴奏是声乐演唱的主要伴奏形式。但在声乐课堂上上课的人往往只是声乐学生和声乐教师,极个别的院校或者极个别专业好的学生上课时可以带钢琴伴奏。这样的教学情况势必会减少学生与钢琴伴奏者的熟知度,减少二者的融合度,那就更谈不上对声乐演唱的艺术指导性了,为了使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两者进行更加无缝隙的合作,建立一整套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融合的教学体系势在必行。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改变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两节楼”的现状,使二者达到“珠联璧合”的意境,使演唱者更加有感染魅力地诠释作品。

因此,让钢琴伴奏走进每一个声乐课堂是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无论是声乐普修课还是声乐主修课,我们都要极力提倡钢琴伴奏走进课堂的主导思想,并以此来促进综合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完善。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二者关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乐演唱与钢琴伴奏融合关系

(一)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在技术上的融合

(1)旋律与节奏的融合。在演绎一首声乐作品时,演唱者与钢琴伴奏都有着自己的曲调(旋律)和节奏。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不仅要准确无误地表现出自己的旋律还要聆听出伴奏的旋律走向,同样伴奏者在弹奏时也要照顾演唱者,也要聆听演唱者的曲调,不能只顾自己弹出旋律。

(2)语气与呼吸的融合。演唱者是用语气、语调、停顿来增强感染力。伴奏者虽然没有歌词,但它需要用手指来表现语气、表现呼吸,以此来和演唱者共同表达作品完整的乐思。

(3)音色与音量的融合。

(二)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在心理上的融合

演唱者和伴奏者在互相熟知各自的专业水平前提下,演唱者要随着伴奏者的琴声进入意境,和伴奏者共同融入音乐作品的意境中。

二、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融合教学体系

在综合艺术院校声乐课教学中,上课的人往往只是声乐学生和声乐教师,极个别的院校或者极个别专业好的学生上课时可以带钢琴伴奏。这种情况势必会减少演唱者与钢琴伴奏者的熟知度,减少二者的融合感,那就更谈不上对声乐演唱的艺术指导性了。因此,无论是声乐普修课还是声乐主修课,都要提倡钢琴伴奏走进课堂的主导思想,并以此来促进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完善。

三、融合教学汇报音乐会

舞台实践是检验综合艺術院校教学成果最好的平台,是促进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融合教学最有效的手段。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场《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融合教学实践音乐会》。包含中外声乐作品(独唱、重唱),曲目难易程度适中。要求全部用钢琴原谱伴奏(正谱伴奏),表演上要求声情并茂、声音运用自如,并和钢琴伴奏能很好的融为一体,共同完美的诠释声乐作品。

总之,建立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融合教学模式是综合艺术院校发展的趋势, 改革、完善原有的教学体制,打破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计划,既要考虑到原有教学课程体系的延续,又要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新政策、新课标、新计划的形式下,培养多才多艺的创新型人才,建立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融合统一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版社.

[3]刘丽娟.钢琴伴奏艺术[M].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4]李斐岚.钢琴伴奏艺术纵横[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5]蔡英.论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修养 [J].音乐探索,1999(02).

[6]倪林.论高师钢琴伴奏课的基本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作者简介:梁燕,女,吉林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声乐教育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避开“问题”银行股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