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高雅音乐普及的探究和思考

2018-05-14 08:59邱静文
北方音乐 2018年16期
关键词:普及大学

邱静文

【摘要】当前中国大学除了专业艺术院校,大部分综合性大学和各专业院校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课程中没有或很少有音乐普及类课程。在当今高等教育中,这种现象违背了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整体要求,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健康的三观形成。本文通过研究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成功经历,对大学高雅音乐的普及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高雅音乐;普及;上海大学音乐学院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高雅音乐普及的意义及现状

音乐是反映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情感的艺术。所谓高雅音乐是经过了历史的沉淀,一代代人所认同的优秀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不仅是感官上的动听,其内在的丰富情感更会给人以深度的共鸣。如若深入了解,会发现其还蕴含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科学的发展,思想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等等。例如从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历程中可以看到19世纪法国革命的历史背影,莫扎特的作品中也能看到启蒙运动的影子。可以说高雅音乐是高度符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精神,对大学生形成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富有内涵的艺术审美有着极大的帮助。而大学的高雅音乐普及现状却并没有跟上专业教学的步伐。曾经有统计结果显示100%的受调查高校学生觉得音乐素质教育是必须的,但是能熟练掌握一门乐器的只占0.2%,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反映了我国的大学音乐教育的缺乏和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在大学高雅音乐普及方面有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接下来以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为例对校园高雅音乐普及进行探究。

二、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校园高雅音乐普及案例研究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于成立时的办学理念即为”大学音乐素质专业化教育”,在校园普及高雅音乐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开设音乐鉴赏类课程

这项举措是大部分高校普及高雅音乐的首选,但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在这一看似普通的方式上做出了创新。除了正常在课堂上授课的课程,还开设了一门“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这门课作为一门选修课,打破了传统的学生坐在教室听课的上课方式,创造性的将课堂搬到了音乐厅,同学们只需倾听一场场精心准备的音乐会,既可以享受音乐的美好,还可以拿到学分,可谓是一举两得。对本院学生,也是锻炼自己的极佳机会。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学院与校园的互惠互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大学高雅音乐普及方式。

(二)基于音乐学院师生建设艺术团并定期举办音乐会

校级艺术团由音乐学院师生为主力,聚集了热爱音乐且具备一定演奏能力的非音乐专业同学一起,每周定时排练,定期演出,全校师生均可免费入场观看。每逢节庆还会举办规模较大,质量极佳的音乐会,为校内师生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三)邀请知名音乐家来校演出或讲座

音乐学院会时常邀请国内外著名音乐家来校演出和讲座,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平常少有机会参与的高水平音乐会,感受高雅音乐的魅力。

(四)音乐会前增加内容导赏

每场面对校内师生的音乐会正式演出前,都会由音乐學院专业教师为现场观众带来该场音乐会曲目的简单导赏。高雅音乐大多内涵丰富,和历史文化等都有着极大联系,非专业人士如果对曲目没有一些了解会很难理解和正确的欣赏,而一旦对其有所了解,那么聆听时就能“听懂”音乐的语言,对于高雅音乐的普及有着重要作用。

三、关于大学高雅音乐普及的建议

高雅音乐在大学校园的普及是一件需要长久坚持的工作。在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案例中我觉得有一些经验十分值得推广。将音乐会与大学课程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清楚认知高雅音乐和非专业人士间的沟壑并用例如音乐会前的知识介绍和涵盖相关知识的宣传等达到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探究去听音乐会;其次,音乐类的课程设计通识课,研讨课等,面对全校学生开设,每个对艺术有些许兴趣的都会在这门课中学到很多音乐专业知识;再有,学校使用志愿者平台招募音乐会志愿者,通过这种方式,既培养了社会责任,又能够进行音乐学习;最后,所有的音乐会都会在直播平台上进行同步直播,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同步观看音乐会。综上所述,高雅艺术在未来大学的普及还有许多可以改善和丰富的地方,艺术的传播将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未来发展,是众多音乐学者一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海宏.有关“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审美价值问题的分析[J].人民音乐,2005.

猜你喜欢
普及大学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未来的超市
比萨里的大学问
合江农商银行向市民普及金融知识
至善
比萨里的大学问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犬子宫蓄脓的诊治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