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估出现,私募们大举加仓

2018-05-14 16:47李健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企业

李健

股市暴跌是天赐良机,加仓是必然的,悲观绝望,裹足不前,在犯大错。

私募开始加仓了。金石致远投资管理公司CEO杨天南把大部分现金换成了股票;榕树投资总经理翟敬勇把4成仓位提高到了6成;上海实力资产管理中心CEO陈理认为加仓是必然的,裹足不前只能错失良机。

杨天南还提到,查理·芒格在5月份接受《红周刊》采访时指出,中国的蓝筹股和美国的蓝筹股相比已经很有优势了,那么到现在的10月份这种投资性价比优势应更加明显。

“黄金坑”已然出现,就此《红周刊》专访了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翟敬勇、杨天南、陈理、挖财基金投研总监郭华山、纽约天骄基金总裁郭亚夫等海内外的职业投资人,他们几乎一致认为,中国未来必然会更好,而当前的行情会是后续波澜壮阔行情的起点。

坚定看多中国

《红周刊》:A股市场已经磨底8个月,10月来再迎大跌,有观点认为主要是因为投资人对中国经济未来前景感到担忧。您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杨天南(金石致远投资管理公司CEO):目前来看,中国经济似乎荆棘丛生,无论是GDP、PMI还是社融数据都出现了下滑,而这些又描绘出了一幅“衰退”的中国画面。不过我认为,这些与未来的美好前景并不矛盾,中国经济现在是“低头看全是问题,但10年后依然是一个超级大国。”

回望过去40年,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哪一年是容易的,人们从来没有遇见过“今年房子真便宜”、“今年太好找工作了”等等诸如此类,好像我们每一年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这些都是事实,但伴随着这些事实的另一面,是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

我们的日子到底是越来越好了,还是相反?对于这个问题,一个简单的验证方法就是:看看你周围的人或家庭有几个生活的二十年前更差。

我坚定看多中国的原因很简单,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与追求,通俗点说就是“中国人都喜欢挣钱”。中国人对发展的执着追求是少有的,为了这个目标,我们非常努力,当财务逐渐富足、社会的幸福指数随之提高,社会也就相对更加和谐。

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不景气,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正在失速,出口也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而受到美国的钳制,因此悲观的认为中国没有前途。但他们忽视了中国自身的市场空间,中国有13~14亿人口,衣食住行都是需求,有需求就会催生市场,很多企业还没走出国门,就在国内享受了全球五分之一的市场需求,中国的市场永远是一块支持企业壮大的肥沃土壤。

我对中国未来发展抱持信心,但我的态度是谨慎乐观,并非一味认为中国一点问题没有。我所反对的是,在大家心神不宁的时候,有人利用悲观情绪别有用心地加深大家的恐慌,惶惶危机之中,让人更加绝望,乃至“踩踏”,恐怕并非善举。批评是容易的,难的是我们能为社会进步做些什么。过去的40年中国是中不断的“崩溃”中成长起来的,如果早早地相信了“崩溃论”,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

林园(林园投资董事长):我们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难免是曲折的。目前我们就进入了一个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环境中。这么说很多人不理解,因为从生活水平上看,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不能忽视中国经济遇到了一个阶段性问题的事实。

其实,除了煤炭、钢铁等“大块头”企业出现产能过剩,并且也在积极去化产能外,传统的制造业其实也处于产能过剩的阶段。例如空调、服装、汽车等行业的产品价格近几年来逐渐下降,这就是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大小厂商不得不通过降价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些行业已经不像原来那么挣钱了。产能过剩就是生产能力超过了消费能力,也即落后的生产关系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实际上就是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我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危机的阶段还没有到最坏的时候,很多企业还能够维持生存,但也仅仅是维持生存。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会逐渐有寡头企业发展起来吞并小企业、挤占小企业的“蛋糕”,届时中国的经济危机可能会进入更严峻的阶段。

全世界的经济都有周期性,糟糕的时刻总会渡过去,所以我对未来不悲观。从持股标的来说,我拿的是具有品牌效应的优质企业,无论产能如何过剩,他们肯定不会过剩。

翟敬勇(榕树投资总经理):不只中国,全球所有经济体都在受到AI对传统产业的冲击,10月15日,美国零售巨头西尔斯百货宣布破产就是典型的一例,美國其他零售企业也在和亚马逊的竞争中举步维艰。在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一带很多企业用机械手臂代替人工劳动。上市公司中,福耀玻璃、比亚迪也大面积采用库卡的机械手臂。

从国家层面看,美国的特朗普上任、巴西原总统罗塞夫被弹劾,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世界各国都意识到要解决当前的问题需要一些“断腕”的手段,所以希望找到一位铁血领导人。

而中国在2013年就开始着手处理传统产业过剩的问题,2013年开始启动了供给侧改革,主动收缩传统产业的体量,为更有质量的企业腾出空间。这项举措从2013年八项规定开始,历经钢铁企业去产能、煤炭企业去产能,目前进入到和经济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金融去杠杆阶段。如果完成,中国将从产业结构到内部的机体运转,都大概率能够应对这一轮AI的冲击。

随着每一次“断腕”似的改革的结束,优质企业都走出了一轮复苏行情。例如2015年对钢铁企业进行供给侧改革,随后的2016年宝钢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861%,2017年同比增长111%;2016年对煤炭企业进行供给侧改革,随后的2017年,陕西煤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79%,中国神华净利润同比增长98.3%。由此可见,每一次改革都是对优秀企业的提振,当供给侧改革全部完成,中国的经济结构也会更为优化,整体一定会更好。

另外,从中美这次的较量也能看出中国崛起的希望。美国对华2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但中国实体经济还能保持稳健增长,从可以笼统衡量经济好坏的指标——发电量数据上看,8月份发电量640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1-8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7.7%。中国的强势企业例如小米、OPPO等在全球的地位与日俱增,包括欧盟对光伏行业制定的“双反协定”最后又不得不取消,中国优秀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价值正在发生变化,从原来的中下游向上游过度。这也是我们看好中国未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郭华山(挖财基金投研总监):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多挖掘的空间,很多人担心我国会发生第四次产业转移,转移目的地可能是印度。但我认为中国国内区域差异比较大,国内产业转移的空间还很大,目前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状况。最近看到一个新闻,印度1400公顷的用地规划,一年的时间只有0.9公顷落地,这个效率是非常低的。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差,因此产业的发展与中国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十倍、百倍股出现

《红周刊》:这么长时间的磨底,是否磨出了一地黄金?

杨天南:查理·芒格在5月份接受《红周刊》采访时就讲过,现在中国的蓝筹股和美国的蓝筹股相比已经很有优势了。如果5月份就已经具备了投资性价比,那么大盘跌到2500点的10月份应该说更有优势了。可以说,现在市场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放眼望去没有任何好消息,但是在没有星光的夜里坚持前行是很难的。

有人问我,中国的未来会更好,为什么股市却跌了?很多优质公司今年三季度业绩预喜,但是股价却跌了不少,只能说这是市场非理性所导致的。如果我们有合适的资金继续买就可以了,越跌越买。

我们认为,未来三五年大概率会有一次波澜壮阔的赚钱机会。但是在上个月,我给我的投资伙伴发送了一条信息:机会来了,机会又走了。那机会不就白来了么?

如果将来有一天牛市重现,你是否会再次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命题:“股市涨了,你家的问题解决了吗?”

郭亚夫(纽约天骄基金公司总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在什么时候,投资都要认真做分析研究,并不是每个股票跌下去都会涨上来,投资人至少要在如下几方面对公司进行筛选:

首先,该公司所处的行业最好是顺应未来发展的宏观大趋势,比如说,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金融、自驾等领域的行业;能大幅增加网速的5G技术等行业。

其次,要买行业的龙头股,既然都便宜了,那就买最好的。

第三,由于种种原因,全球经济成长的下行风险增加,企业可能还要过一段苦日子,只有那些债务低、现金流等基本面参数都上乘的公司,才能渡过难关。

第四,投资人的心理和股价的价量表现也不能忽略,应该在技术形态呈多头走势时买入。

陈理(实力资产管理中心CEO,中道巴菲特投资俱乐部主席):个人认为是历史性的大机会,最高级别的机会,十倍股能找到三个以上,甚至百倍股也能找到。由于我基金经理的身份,具体企业不便多提,但建议大家关注品牌、垄断、业绩增收稳健的大企业。

《红周刊》:在港上市的小米、美团等股价不断创新低,这是一个进场拾金的机会吗?

郭华山:港股市场的很多股票都是内地企业,所以两者的市场逻辑分析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受益于消费升级的小米、美团等企业的基本面未来一定是向好的。

但是港股也有特殊性,一是香港市场是全开放的市场,全球资金可以自由进出;二是港股的投资者更为理性。所以看好小米、美团等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就更应看好它们在港股这个市场的操作价值。

《红周刊》:腾讯的股价从高位累计跌去了超过40%,您怎么看腾讯当前价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关系?

郭华山:对于手握大量自由现金流以及国内前三强的腾讯而言,目前估值20倍-25倍是相对保守的,其在零售、to B端业务,社交网络、媒体等领域依然有裂变的机会。但在悲观情绪以及较大的不确定下市场选择现金为王,同时就目前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环境而言,美国持续的加息缩表进程依然是影响港股流动性的核心因素,港股整体依然有继续下探的可能性,腾讯也會受到影响。如果投资者想做价值投资,现在应该是开始布局的时机;如果是做波段操作,建议观望。

全面加仓

《红周刊》:各位的仓位变化如何?

翟敬勇:9月份的时候我们增加了部分仓位,将整体仓位从40%调整到60%,加仓幅度最大的是消费企业和能源企业。能源企业今年年初大涨之后,我们选择了获利了结,随后煤炭连续5个月下跌,在7月份时,很多煤炭企业的股价基本触底,我们继续观察了两个月,看到反弹基本确立,9月份的时候又将仓位加上去了。目前医药占比30%,大消费占比20%。

陈理:股市暴跌是天赐良机,加仓是必然的,悲观绝望,裹足不前,是在犯大错。加仓的重点是大健康和大智慧领域严重低估的伟大企业和具有伟大企业潜质的明日之星。其次是大消费、大金融和大能源领域。

杨天南:现在已经逐渐把现金都换成股票了,当前的情况明显是——我们的主意要比现金多。

《红周刊》:目前很多公司的股价表现依然很强悍,例如茅台、爱尔眼科、涪陵榨菜和恒顺醋业等企业的股价依然维持在高位。您是否会从“茅台”中调出一部分资金加仓其他个股?

翟敬勇:茅台我们已经加到15%的顶配线,没有减仓,也没有将茅台仓位减下来买入其他大跌的股票,例如腾讯。我们打算四季度的时候用现金直接买入腾讯,现在茅台、腾讯很值这个价格。

陈理:茅台原则上是不动股。但特殊情况下,有另一家更伟大、更低估的企业出现极佳买点时,也不排除适度减持茅台,增持她。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我心中的企业文化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