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渠,流淌着一种精神

2018-05-25 01:24
遵义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发柚子村民

文丨全媒体记者 陈 涛

山里山外,“时代楷模”黄大发的名字久久回响。

这位老人的精神与荣光,正在为他所在的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带来新景象。

大发渠(新华社/图)

清泉石上流

无水、无电、无路,吃上一口白米饭也是奢望,这是团结村旧时的模样。

为解决喝水、灌溉等难题,老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们历时36年,在绝壁上硬生生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当地村民说这是生命渠,并称它为大发渠。

这条渠,为团结村带来了汩汩清泉,带来了白米饭,更带来了摆脱贫困的希望。

作为全省深度贫困村的团结村,现有39个村民组,1540户5430人,建档立卡人数465户1735人,其中未脱贫人口273户890人(含低保贫困户108户313人、五保贫困户28户32人),贫困发生率以建档人数算31.9%,以未脱贫人数算16.4%。

“为了喝上水、解决温饱,我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现在,为了实现小康生活,我们花的时间也就是两三年内的事吧,这在以前肯定不能想象。”黄大发充满信心地说道,如今团结村的发展蓝图正在落地生根,这里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站在民主村民组移民安置点望去,条条平坦的道路相互镶嵌,共同昭示着这里生活的变迁。平正仡佬族乡党建办主任王发贵讲道:“通组公路全部实现,新农村建设覆盖率达到90%,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村民们住上了新房,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家家户户的收入明显增加很多。”

在找准脱贫特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团结村专注于实现柚子、辣椒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规模种植,并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养猪、驾驶、厨师等免费的技能培训……

“我们村的柚子有650亩,预计三到四年过后实现效益挂钩。” 村委会副主任徐向阳说道,每亩地有55株柚子,单株20个柚子,总收入在一万元左右。目前,一户人家有3到4亩地,也就是说单凭柚子产业,每年每一家人均收入将达到3到4万元。此外,我们还有两2000亩种植规模的辣椒产业。未来的日子好着哩!

“产业发展方面,团结村一靠农业产业,2018年已完成辣椒种植3000亩,发展柚子650亩,建设食用菌大棚13个774平方米,实施‘稻+’工程92亩。二靠林业产业,全乡计划实施退耕还林17800亩,已丈量栽植约15000亩,3500亩精品水果(脆红李)基地已签订协议进行田间土地整理。”王发贵介绍,同时旅游扶贫项目正在实施,比如大发渠项目计划投资2600万,木塑栈道、玻璃观景平台、碑亭赋等正在建设中;“大发渠党性教育陈列馆”已投入使用。还有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下一步,团结村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是重要项目之一。”王发贵表示,这些都是得益于大发渠引来的清澈泉水,让我们的农业生产可以放开手脚,绿色有机、稻鱼共生、林下经济……这些先进的生产理念,将用来武装每一位村民的头脑。

如果说,大发渠竣工后引来的这泓清泉为大家带来了白米饭和温饱。那么今天,这条翻山越岭天边来的大发渠,它在给当地村民致富带来新期待的同时,更以“大发精神”感染着人们。

“在我四岁的时候,‘大发故事’就在我心中留下了印象,但那时候太小,不能理解老人家的做法。”陈勇说,现在20年过去,我终于能理解他的精神是多么地感人。于是,受到老支书精神的感召,我毅然选择从外地回到家乡发展。

目前,陈勇在当地的旅游专业合作社负责招聘工作。他希望能把当地的乡亲们集中起来,好好地为这里的发展作贡献,也希望自己能好好地为乡亲们服务。

“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黄大发老支书带头决定的事情,大家二话不说就跟着干。”为什么群众们都相信他?走进“大发渠党性教育陈列馆”,看了老人家的故事,人们就会知道这种信任,源于他矢志不移带领大家修渠护渠,源于他不忘初心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源于他一心为公眼中只有群众没有自己,也源于他有魄力勇担重担……

如今,“大发精神”早已被当地村民镌刻进心中,成为团结村共同的文化和财富。未来,他们还会进一步传承好“大发精神”,并拓展视野、摸索新的出路,完成黄大发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初心,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好。

共融共未来

20世纪60年代,黄大发带领群众开凿出的大发渠,为这座身处深山的小山村带来了涓涓细流。50年后的今天,因为“大发精神”的引领,中天金融集团为尚未脱贫的团结村带来了一股“金融活水”。

在这里,中天金融集团携手团结村,成立贵州大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天金融集团出资4000万元,团结村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出资1000万元,导入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农户负责养殖,农业公司负责技术、推广、销售等其它服务,公司收益的80%返给村集体。

中天金融集团团结村精准扶贫项目部总经理谭丹介绍,中天旗下22个社区,12个商业、办公区全面实行团结村农副产品直供,规划30个农产品直销点,为团结村农副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提供保障。同时,集团在团结村设立农产品直供基地,为中天金融集团贵州地区43个食堂,逾20000名员工及教育板块学生常态化供应绿色农产品,如大发渠牌肉牛、生猪、有机蔬果等。

据了解,黔北黑猪生态养殖、中华蜂放养、生态稻+蟹种养殖、高山生态有机茶等,将是团结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通过特色养殖培育、农产品深度加工等,五年内村民户均年增收将超过万元。

斯立岗村民组张成强说道:“我家里没有来钱的产业,日子过得非常紧巴。今年,中天金融集团不仅为我送来了5头牛,还附带一台打草机。看着栏里的牛,我现在每天干活儿都有劲儿了,就盼着这些牛早点出栏。”

与此同时,中天金融集团出资3500万元,团结村村集体以大发渠作为无形资产估值3000万元作价入股,其中价值500万元的股份归大发渠109名建设者所有,成立贵州大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公司80%的利益反哺团结村。

“结合团结村的资源现状,响应习总书记对新时代价值观传承的号召,一期初步规划打造以‘信念’为主题的价值观教育与农业体验相结合的二日游产品。”谭丹如是说,我们还引导村民组建“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对闲置房屋、闲置土地、闲置劳动力合理利用,改造为旅游服务设施,引导有服务意识的村民加入旅游产业发展,增加劳动收入和产业经营收入,盘活“三闲”资产。

大发渠党性教育陈列馆(陈涛/摄)

中天金融集团将通过农业公司和旅游公司两个平台,深度挖掘团结村农业多种功能和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订单化、定制化、精细化、特色化等方式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培训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除此之外,中天金融集团还将在团结村建立农民双创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民创业提供帮助和便利。并立足团结村历史资源、自然资源禀赋,把生态环境优势和红色老区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立培训基地,拉动当地就业,推动生态农业和特色旅游发展。

谭丹告诉记者:“我们将出资2亿元在团结村建设中天培训基地,基地落成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将有10万人次的培训量,为团结村创造每年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以传播‘大发精神’的新时代价值观,深入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团结村未来发展注入持续的文化灵魂与生命力。”

“有这样的政府、这样的公司扶持我们,我们也感觉到特别的幸福,希望自己努力创造多一点。”团结村村民沈世发感叹,他们的措施都比较实在,比如说教育基金、教育扶贫、结对帮扶等,都是实实在在地根据我们团结村的村情来规划、来实施的,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福利。

展望未来,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一个环境友好、生态优良、人人向往的崭新的团结村,正在成为贵州乃至全国新农村发展的样板。而大发渠的水依旧每天流到每家每户,灌溉着良田、喂养着牲畜,小村落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猜你喜欢
大发柚子村民
柚子变变变
“柚子”的起床气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三姐妹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柚子灯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最后一次机会
不是我少你的